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是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读“西气东输线路”图完成4-6题。
F区是商品粮基地,其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生长期长 |
B.年降水量大 |
C.夏季风影响时间长 |
D.灌溉条件良好 |
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措施,不包括
A.在杭州湾附近建设核电站 |
B.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积极利用西部的天然气资源 |
C.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充分利用黄河上游的水能资源 |
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A.整体性 | B.开放性 | C.阶段性 | D.综合性 |
中国处在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需严格限制高碳产业。据此完成1~3题。
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发达地区往往是落后产业的迁出地 |
B.发达地区往往是落后产业的承接地 |
C.向发达地区转移的往往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
D.不发达地区承接的往往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
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其根本原因是
A.企业为利用我国丰富的原材料 |
B.企业为开发我国庞大的市场 |
C.发达国家为转嫁污染 |
D.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利润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部门该如何“过滤”国外产业转移的迁入,下列说法合确的是
①取消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②提高项目的投资金额
③要警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
④要提高“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15~17题。
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功能分别是
A.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 B.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
“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
C.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 D.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
与其他矿物能源比较,天然气具有的优点是
A.可年复一年的使用 | B.开采成本低、价格便宜 |
C.分布广泛、开采方便 | D.清洁、燃烧效率高 |
据统计2002年1月—9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771家,比上年增长33.4%,合同外资额683.8亿美元,增长38.4%;实际利用外资额395.6亿美元,增长22.6%,实现了主要规模指标增长均在二成以上、实际投资额再创历史同期新高。据此完成20—21题
目前,全球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导致发达国家制造业对外转移,以求降低成本,中国沿海加工制造业已成为外商的重要投资行业,这是因为中国有
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②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良好的国际关系
④潜力巨大的市场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近两年来,在新的一轮外商投资高潮中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速度明显加快,全球500强已经有400多家进入中国,其最终目的是
A.实现经营的全球化 | B.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
C.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 D.使产品快速进入市场 |
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正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浪潮,也是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的新趋势。该图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8~9题。
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第一阶段转移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工业基础雄厚 |
B.大量廉价劳动力 |
C.便利的交通 |
D.教育水平较高 |
中国正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主要国家之一,其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A.IT产业迅猛发展 |
B.自然资源丰富 |
C.便利的交通 |
D.消费市场广大 |
读“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完成28~29题。
据图推断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
A.甲国乙国丙国 | B.乙国丙国甲国 |
C.丙国甲国乙国 | D.丙国乙国甲国 |
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 )
A.甲国产业外迁最明显,对外交流强度最大 |
B.乙国技术水平最高 |
C.第一阶段丙国的利润率高于第三阶段的甲国 |
D.丙国由第一阶段出口到第二阶段变为进口的原因是技术落后 |
25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是我国重点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以下关于这三项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西气东输工程既是资源调配工程,又是交通建设工程 |
B.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重要措施 |
C.西电东送的发电能源都是非可再生能源 |
D.三项工程都经过了沪宁杭工业基地 |
图6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
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
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
D.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 |
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
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
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
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1~22题。
材料1:为了顺利实现产业转移,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广东省政府提出了“腾
笼换鸟”的决策,就是把珠三角的某些产业转移到粤东、粤西和粤北,腾出空间来,再引进
和发展其他产业。
材料2:目前珠三角某市与粤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
投资地区 |
招商门槛 |
土地价格 |
平均工资水平 |
环保门槛 |
珠三角某市 |
5 000万元 |
30万元左右 |
1500元左右 |
禁引污染企业 |
粤北某市 |
<5000万元 |
2万元左右 |
500元左右 |
免征排污费 |
有关珠三角向粤北地区转移产业所具有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 B.生产规模大 | C.技术含量高 | D.环境污染较轻 |
“腾笼换鸟”对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③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图为某类工业在全球的转移路径示意图,回答29~30题。
该工业最可能是( )
A.钢铁工业 | B.纺织工业 |
C.汽车工业 | D.石化工业 |
20世纪初,此类工业转移到日本的主导因素是( )
A.接近原料产地 |
B.劳动力价格低 |
C.市场广阔 |
D.技术水平高 |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26~28题。
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天然气丰富 |
B.太阳能资源丰富 |
C.煤炭资源丰富 |
D.水能资源丰富 |
“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
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
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 |
B.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区 |
C.工程路线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至西北和华北 |
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 |
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初步走向示意图
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可能成为主要气源地的是
A.中亚 | B.俄罗斯 |
C.西亚 | D.乌克兰 |
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A.缓解能源紧缺 | B.改善水体质量 |
C.促进减排降污 | D.保证能源安全 |
该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A.①为资金 | B.②为技术 | C.③为劳动力 | D.④为市场 |
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本区域的经济发展 |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二、三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
80年代中期,日本出现产业向海外大转移,其主要的原因是
①国内同类产业已达饱和
②能源市场出现能源危机
③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
④人口老龄化严重
⑤国际市场面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竞争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 | C.①③⑤ | D.①②④ |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图为海水西调入疆构思图,据此回答33-35题。
据图分析,“引渤入新”调水线路不经过下面哪个地形区
A.华北平原 | B.内蒙古高原 | C.河西走廊 | D.塔里木盆地 |
有关“引渤入新”调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水沿线会加重盐碱化程度 |
B.可以缓解西北地区缺水问题 |
C.可以加剧输水地区水循环 |
D.塔里木盆地将成为外流区 |
图中A、B、C三地自然带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水分和热量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