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地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下题。
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 ( )
A.①地势高低 ②人均土地面积 ③年平均气压 ④年平均气温 |
B.①年太阳辐射总量 ②地势高低 ③水能资源 ④热量资源 |
C.①人均土地面积 ②人均粮食产量 ③热量资源 ④人口密度 |
D.①人口密度 ②年降水量 ③年平均气温 ④人均粮食产量 |
对造成上述各要素分布差异主要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①—地形和气候 | B.④—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
C.③—降水量和地形 | D.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
关于上述各要素在我国各大区域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 B.②—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
C.③—西南最多、华北最少 | D.④—西北最多、华北最少 |
实施跨区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重要举措。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加利福尼亚州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属于 ( )
A.西水东调 | B.南水北调 | C.东水西调 | D.北水南调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 B.温带大陆性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 D.热带沙漠气候 |
区域行业分工指数可大致衡量区域分工的程度。指数值越高,两地区的行业差异性越大,反之则两地区产业相同性越大。读表完成下题。
环渤海地区分工指数表
1997年 |
天津 |
河北 |
山东 |
辽宁省 |
2001年 |
天津 |
河北 |
山东 |
辽宁 |
北京 |
0.393 |
0.684 |
0.785 |
0.528 |
北京 |
0.437 |
0.908 |
0.938 |
0.753 |
天津 |
|
0.688 |
0.653 |
0.519 |
天津 |
|
0.691 |
0.738 |
0.678 |
河北 |
|
|
0.387 |
0.463 |
河北 |
|
|
0.519 |
0.530 |
山东 |
|
|
|
0.546 |
山东 |
|
|
|
0.728 |
与北京产业结构最为相似的省级行政区是
A.天津 | B.河北 | C.山东 | D.辽宁 |
1997—2001年,分工指数的变化说明环渤海地区
A.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 | B.产业结构趋于一致 |
C.经济发展速度都在加快 | D.内部竞争更加激烈 |
2014年初,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企业用工短缺的现象,有人称此现象为“用工荒”。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劳动力、原料、技术三个区位因素,则甲、乙、丙、丁四种产业类型中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则从丙区域流向甲区域的要素最可能是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④原料、燃料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④⑤ | B.②④ | C.①③⑤ | D.①②⑤ |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A.消费市场广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技术力量雄厚 D.生产成本低廉
(2)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
A.商贸中心 B.机场
C.火车站 D.港口
产业转移指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转移到其它地区。国际产业转移一般表现为
A.由沿海向内陆转移 |
B.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
C.由资源富裕地区向贫乏地区转移 |
D.先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后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
下图为“我国三个经济地带部分指标比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反映出影响我国东部和西部经济地带发展差异的因素是
①科技水平 ②交通便利程度 ③外商投资多少 ④资源的赋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列措施中,对促进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
A.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B.加大教育投入 |
C.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 D.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
“哭泣曲线图”(下图)示意制造业优势条件丧失的过程。读图完成下题。
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摆脱此类困境最好应该
①重视科技,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②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
③依靠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④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下图为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A.2003年 | B.2005年 |
C.2007年 | D.2008年 |
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出现逆城市化
C.产业转移和升级 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下图表示当今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的一种趋势。读图回答小题。
甲、乙、丙三地汽车产业向丁地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先进的技术 | B.廉价的劳动力 |
C.广阔的市场 | D.丰富的资源 |
汽车产业转移到丁地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 ( )
A.有利于提高甲地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 |
B.有利于优化乙地产业结构,缓解其就业压力 |
C.有利于促进丙地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新兴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
D.有利于加强丁地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
2012年10月29日10时,在安徽省铜陵县钟鸣镇的长江岸边,皖电东送工程长江大跨越南岸跨越塔地线支架成功就位。皖电东送工程是2011年度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重点工程,该工程建成后,每年将向上海等地输送超过500亿度电。下图为皖电东送工程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皖电东送工程向上海等地输送的是以________为主要能源的电力 ( )。
A.天然气 | B.石油 |
C.煤炭 | D.水能 |
关于皖电东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提高煤炭产业发展层次 |
B.使该地区的经济优势转变为资源优势,减少就业机会 |
C.改善安徽省淮南地区的环境状况 |
D.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 |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据此回答小题。
我国的笔电产品生产基地已经由长三角地区转移至重庆等西南地区。其主要原因是西南地区 ( )。
A.接近原料产地 | B.接近市场 |
C.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 | D.工业基础雄厚 |
美国的一些重要产业基地正在积极地由原来的五大湖地区向南部和西部地区转移,南部和西部发展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
A.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
B.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
C.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产业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过渡 |
D.工业发展历史悠久 |
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
①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
②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③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
A.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 | B.区域资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不匹配 |
C.全面平均分配自然资 | D.资在区域之间具有流动性特征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