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年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年某区域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1∶55.3∶40.6,图中表示该地区产业结构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据此推断,我国产业结构在近期变化趋势是
A.第一产业将受到极大冲击 | B.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 |
C.第三产业不会受任何影响 | D.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
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
B.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威胁 |
C.过黄河后可以自流引水 |
D.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
南水北调工程能给受水区带来( )
A.经济效益——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
B.生态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 |
C.社会效益——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 |
D.环境效益——治理工业“三废” |
读美国某类商品主要进品市场份额分配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
日本% |
意大利% |
韩国% |
中国台湾% |
中国大陆% |
印尼% |
1970 |
25 |
33 |
1 |
27 |
0 |
0 |
1974 |
2 |
23 |
3 |
33 |
0 |
0 |
1978 |
2 |
17 |
8 |
31 |
0 |
0 |
1982 |
1 |
12 |
19 |
38 |
1 |
0 |
1986 |
0 |
7 |
19 |
46 |
3 |
0 |
1990 |
0 |
5 |
18 |
19 |
30 |
4 |
1994 |
0 |
4 |
23 |
3 |
62 |
7 |
此类商品最可能是
A.钢铁 | B.汽车 | C.啤酒 | D.鞋类 |
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 B.劳动力 | C.交通 | D.技术 |
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制造业相继从中国和其它国家迁回本土,制造业出现明显的“回巢”现象。表1示意201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回巢”的代表性事件。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回巢”制造业原有海外工厂的销售市场主要是
A.美国 | B.工厂所在国 |
C.日本和欧洲 | D.东南亚和拉丁美洲 |
美国“回巢”制造业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A.劳动和资本密集型 | B.技术和资源密集型 |
C.劳动和资源密集型 | D.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
美国制造业“回巢”的主要原因是
①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增加②美国科技水平高③美国本土市场扩大④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低⑤美国政府的支持
A.①② | B.①⑤ |
C.②④ | D.③⑤ |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继“西气东输”之后,“十二五”期间又实施了“疆电外送”工程,下图为“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疆电外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 )
A.调整产业结构 | B.加剧环境污染 |
C.缓解能源紧张 | D.促进资源开发 |
四川省积极推进疆电入川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源结构以水电为主,水电发电量因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而不稳定 |
B.保障西电东送电力的稳定输送 |
C.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 |
D.电力资源缺乏 |
关于“疆电外送”沿线地区人文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
B.乙图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丰富、地形平坦的特点 |
C.丙图地区牧业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 |
D.丁图地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 |
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引汉济渭工程穿过的山脉是 ( )
A.天山 | B.昆仑山 | C.秦岭 | D.太行山 |
关于汉江和渭河的水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汉江水量变化比渭河大 |
B.汉江径流量小,渭河径流量大 |
C.汉江无结冰期,渭河有结冰期 |
D.汉江的含沙量比渭河大 |
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影响有 ( )
①促进渭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②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③从根本上解决了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 ④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 )
A.模式1 | B.模式2 | C.模式3 | D.模式4 |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 B.地理区位相同 |
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 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A.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 |
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
C.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
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 |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
A.M为资金,N为劳动力 | B.M为能源,N为技术 |
C.M为技术,N为资金 | D.M为信息,N为零部件 |
若M为钢铁厂,其转移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
A.甲地就业机会增多 |
B.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
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 |
D.带动乙地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 |
读中国区际间主要农产品(包括稻谷、小麦和玉米)虚拟水(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看不见的水)流动格局网络系统,完成各题。
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A.光热充足 | B.地广人稀 |
C.交通便利 | D.市场广阔 |
1999年与2010年华南、西北两地之间虚拟水流动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其最可能原因是
A.西北地区粮食种植面积激增 |
B.西北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
C.华南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减少 |
D.交通条件制约了两地间的农产品流动 |
提升我国虚拟水流动格局的稳定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②巩固并加强虚拟水输出区的地位 ③减小虚拟水净输入地区的粮食生产和储备能力 ④适当增加虚拟水净输入区的输出量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路线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①、③所在的大运河河段南下运输的主要货物是
A.稻谷 | B.铁矿石 | C.石油 | D.煤炭 |
此工程完成后,如不合理利用,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次生盐碱化 | B.海水入侵 |
C.水旱灾害加剧 | D.水土流失加重 |
下图为某典型的产业转移路径图。读图,完成各题。
下列四种产业的生产构成图中最有可能表示该产业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日本先是该产业的转入国,后来又成了该产业的转出国,这是因为日本
A.市场狭小,产品主要销往国际市场 |
B.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 |
C.资源短缺,原材料运输成本大幅上升 |
D.海运发达,便于产业的迁入和迁出 |
读二战后世界产业转移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80年代,图示产业才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沿海地区拥有
A.资本优势 | B.劳动力优势 |
C.技术优势 | D.信息优势 |
关于世界产业的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 |
B.延缓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
C.这种产业转移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 |
D.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环境恶化 |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大大稳定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据此回答27~28题。
引黄济青最直接的环境效益是
A.使青岛市民用上了清洁的生活用水 |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称 |
C.减缓了青岛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
D.改变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雾岛效应 |
引黄济青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主要以藻类为食)鱼苗,目的最可能是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
C.为吸引鸟类而投放的饵料 |
D.发展生态旅游,供旅客垂钓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