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选择题
高中地理

富士康科技集团专业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产品等的加工制造,是著名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下图为富士康主要选址城市与移动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影响富士康在大陆选址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价格 B.政策优势 C.产业基础 D.消费市场

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代工企业在大陆的转移,将(  )

A.促进西部地区逆城市化的发展
B.导致东部地区工业化水平降低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促进转入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一环六放射”的高速路网交通一体化体系为依托,打造l 小时都市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京津冀三方目前产业结构既雷同又竞争,没有形成互补的格局,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天津应着重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A.机械制造业 B.传统服务业
C.创意文化产业 D.石油资源的开发

京津冀高速路网一体化,目的是
①提高运输效率    ②增加运输方式多样性   ③加强城际联系   ④促进城市群互动发展    ⑤各城市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分别是1990—2006年我国SO2和烟尘污染重心偏移轨迹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者1992年至1993年偏移距离大致相当       ②两者都呈现出向西南偏移的趋势
③两者波动规律一致    ④1992年的SO2污染重心与2003年的烟尘污染重心大致重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针对图中SO2和烟尘污染重心偏移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中西部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发挥节能效应
B.东部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常规能源消耗
C.东部地区加快向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D.以重心(115.52°E,36.18°N)为起点,沿东南45°方向建设生态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示意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据图可以推断,该地区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o~T1年吸引的企业类型最多
C.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D.T1~T2年经历了产业结构调整

甲、乙两类企业相比剩余劳动力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甲是世界某区域图,图乙是图甲中三个城市的年降水量和冬雨率柱状图。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区域实施的调水工程最可能为(   )

A.东水西调 B.西水东调
C.南水北调 D.北水南调

美国东北部地区,是美国最重要的工业区,由于下列哪些原因而形成(  )
①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        ②煤、铁资源丰富
③光热充足,气候优越                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为四种工业投入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与湖南湘乡啤酒厂的工业投入结构相似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近年来,我国丁类企业开始离开沿海到内陆地区投资建厂,这种现象属于

A.产业革命 B.工业集聚
C.产业转移 D.工业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世界部分区域行政区划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区域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甲国发展种植业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  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图中阴影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产品为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北京“研发之都”的建设也必定带动北京产业结构的调整。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3月21日,新疆首条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开始架设首段导线,标志着“疆电外送”工程建设全面提速,读“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图”,回答下列问题。

“疆电外送”工程主要输送的是(  )

A.煤电和水电 B.煤电和风电
C.核电和水电 D.水电和地热发电

哈密地区的优势和特色的是(  )

A.坎尔井是当地人挖的水窖,用以收集雨水
B.天然气资源丰富,为西气东输的起点
C.农作物复种指数高,粮食单产高
D.气温日较差大,致使瓜果特别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关于我国“西电东送”工程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B.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C.减轻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D.促进沿线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还应该

A.限制生产规模以应对能源短缺
B.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采
C.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D.大规模进口中东石油资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Ⅰ、Ⅱ B.Ⅰ、Ⅲ C.Ⅱ、Ⅳ D.Ⅲ、Ⅳ

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有利于该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减小洪水危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回答下列各题。
这种产业迁移 (    )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移迁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    )
①香港地价较高 ②内地服务业发达 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39%,下图是我国西电东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西电东送是把西部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主要分布在(    )

A.b B.d
C.C D.a

水能资源得到梯级开发的有(    )

A.a、b B.a、C
C.a、e D.b、e

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这是因为(    )

A.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和使用量减少
B.使东部电价升高,其他能源消耗增多
C.使东部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D.使东部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产业同构系数是对产业相似程度的一种测度,指数越低,代表两区域产业结构相似度越小,反之,两区域产业结构有趋同现象。下表为泛珠三角部分省区产业同构系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01年
广东
云南
贵州
四川
湖南
2006年
广东
云南
贵州
四川
湖南
广东
1
0.27
0.47
0.76
0.58
广东
1
0.24
0.45
0.75
0.57
云南
0.27
1
0.89
0.69
0.77
云南
0.24
1
0.79
0.63
0.75
贵州
0.47
0.89
1
0.91
0.94
贵州
0.45
0.79
1
0.90
0.91
四川
0.76
0.69
0.91
1
0.96
四川
0.75
0.63
0.90
1
0.93
湖南
0.58
0.77
0.94
0.96
1
湖南
0.57
0.75
0.91
0.93
1

 
与广东省存在最强互补关系的省级行政区是

A.云南 B.贵州 C.四川 D.湖南

2001年—2006年,产业同构系数的变化,说明泛珠三角地区

A.产业结构趋于一致 B.经济发展速度在加快
C.产业分工逐步深化 D.内部竞争更加激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洋产业结构是指各海洋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关系,其划分依据为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标准。下图为“2004~2011 年宁波市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有关宁波市海洋产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产值连续下降 B.第二产业生产水平较高
C.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 D.第二产业变化幅度最大

宁波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途径有
①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           ②加快发展海洋运输业;
③稳定提高海洋捕捞业;           ④大力开采滨海油气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利用产业就业人口密度变化来研究产业发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下图示意2000年、2009年长三角城市到上海的距离与主要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Ⅰ、Ⅱ、Ⅲ制造业分别是

A.纺织服装、钢铁冶金、通信设备
B.纺织服装、通信设备、钢铁冶金
C.钢铁冶金、纺织服装、通信设备
D.通信设备、钢铁冶金、纺织服装

关于长三角产业就业密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较于Ⅰ,近年Ⅲ产业发展更快
B.较于Ⅱ,近年Ⅲ产业发展更快
C.较于Ⅱ,Ⅰ产业扩散空间范围大
D.较于Ⅲ,Ⅰ产业扩散空间范围大

对Ⅱ产业就业人口密度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市场 B.交通 C.地租 D.技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