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是我国重点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以下关于这三项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西气东输工程既是资源调配工程,又是交通建设工程 |
B.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重要措施 |
C.西电东送的发电能源都是非可再生能源 |
D.三项工程都经过了沪宁杭工业基地 |
图6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
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
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
D.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 |
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
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
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
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1~22题。
材料1:为了顺利实现产业转移,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广东省政府提出了“腾
笼换鸟”的决策,就是把珠三角的某些产业转移到粤东、粤西和粤北,腾出空间来,再引进
和发展其他产业。
材料2:目前珠三角某市与粤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
投资地区 |
招商门槛 |
土地价格 |
平均工资水平 |
环保门槛 |
珠三角某市 |
5 000万元 |
30万元左右 |
1500元左右 |
禁引污染企业 |
粤北某市 |
<5000万元 |
2万元左右 |
500元左右 |
免征排污费 |
有关珠三角向粤北地区转移产业所具有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 B.生产规模大 | C.技术含量高 | D.环境污染较轻 |
“腾笼换鸟”对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③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图为某类工业在全球的转移路径示意图,回答29~30题。
该工业最可能是( )
A.钢铁工业 | B.纺织工业 |
C.汽车工业 | D.石化工业 |
20世纪初,此类工业转移到日本的主导因素是( )
A.接近原料产地 |
B.劳动力价格低 |
C.市场广阔 |
D.技术水平高 |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26~28题。
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天然气丰富 |
B.太阳能资源丰富 |
C.煤炭资源丰富 |
D.水能资源丰富 |
“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
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
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 |
B.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区 |
C.工程路线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至西北和华北 |
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 |
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初步走向示意图
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可能成为主要气源地的是
A.中亚 | B.俄罗斯 |
C.西亚 | D.乌克兰 |
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A.缓解能源紧缺 | B.改善水体质量 |
C.促进减排降污 | D.保证能源安全 |
该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A.①为资金 | B.②为技术 | C.③为劳动力 | D.④为市场 |
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本区域的经济发展 |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二、三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回答28-30题。
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 B.劳动力 | C.技术 | D.交通 |
由上图可知
①I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Ⅱ、Ⅲ类国家往往牌不利地位
③伴随着产业转移过程,Ⅱ、Ⅲ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
④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I类国家
⑤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
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C.与I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
80年代中期,日本出现产业向海外大转移,其主要的原因是
①国内同类产业已达饱和
②能源市场出现能源危机
③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
④人口老龄化严重
⑤国际市场面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竞争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 | C.①③⑤ | D.①②④ |
关于两区域同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全面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图为海水西调入疆构思图,据此回答33-35题。
据图分析,“引渤入新”调水线路不经过下面哪个地形区
A.华北平原 | B.内蒙古高原 | C.河西走廊 | D.塔里木盆地 |
有关“引渤入新”调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水沿线会加重盐碱化程度 |
B.可以缓解西北地区缺水问题 |
C.可以加剧输水地区水循环 |
D.塔里木盆地将成为外流区 |
图中A、B、C三地自然带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水分和热量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
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公里。读图回答34~36题。
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农业因素 | B.交通运输条件 |
C.城市分布 | D.工业基础条件 |
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这是因为
①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
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
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工业大量迁往内地,据此回答18~19题。
关于这种产业迁移说法正确的: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
香港制造业迁移的原因有
①香港地价高
②内地服务业发达
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② | D.②④ |
该图表示当今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的一种趋势,读图回答24~25题。
乙丁代表的产业转移方向是
A.美国日本 | B.日本中国 | C.西欧日本 | D.西欧中国 |
汽车产业的这种转移,对丁地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产业升级 |
B.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 |
C.加快产业人口集聚与城镇化进程 |
D.改善环境质量 |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13~17题。
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管道运输 |
B.高压输电 |
C.水陆联运 |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
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⑤ |
②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 B.人口分布 | C.城市分布 | D.交通线路 |
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
B.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气代煤 |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
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
②线工程途经我国最大能源输出省(市),该省(市)是( )
A.上海市 | B.山西省 | C.陕西省 | D.青海省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