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综合题
高中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中游三省示意图
材料二 连接武汉、长沙、南昌三市,形成一个三角形。这就是“中三角”,即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它承接着东部产业转移,承载着三省加速崛起的希望。

(1)概述图示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
(2)分析该地区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3)简述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滇、黔两省的能源储藏量占我国南方地区总量的80%左右,其中云南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位居全国第二,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滇、黔、桂三省(区)GDP的总和仅为广东的一半。
材料二 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可形成我国西电东送南部主要通道。
材料三 珠江水系图。

(1)图中A地区是我国内河航运发达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2)试分析云南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简述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对输入区的积极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等压线分布图和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 3月,中央审议通过了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福建自贸区包括厦门、平潭和福州三个片区,重点对接台湾自由经济区,以及建设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台湾和福州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示意图。

(1)此时北京的风向是    ,锋面甲是     (填冷锋或暖锋),移动方向是   
(2)沿图中乙箭头所示方向,自然带呈现的分异规律是     ,形成该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3)福州和台湾在三大产业比重方面的主要差异是          ;从区域发展阶段来看,台湾已处在     阶段。
(4)福建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南水北调中线沿途地区1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的自然原因是_____ (2分)
(2)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4分)
(4)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图12)和“我国受益于西气东输的部分上市公司简况表”,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西气东输”管道②段经过的地形区是               ,为什么选择经过该地形区?  (5分)
(2)“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下列       的问题(填字母)。(2分)

A.水资源紧张 B.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
C.交通紧张 D.木材短缺

(3)输气管道尽量经过大、中城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主要目的
                                                         (2分)
(4)目前,我国用于“西气东输”沿线的水土保持工作的投资重点是①②③④四段中
       段。(2分)
(5)表格中,因“西气东输”工程而受益较多的上市公司有两家,其主要原因分别是                                         。(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基础较弱,发展较晚,近年来大量承接广东省的产业转移,经济快速增长。图为辽中南工业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简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交通和资源的角度,比较辽中南工业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条件的异同点。

比较区域
项目
辽中南工业区
北部湾经济区
相同点
海陆位置
 
交通
 
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
不同点
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比较高
 
资源
煤炭、铁矿丰富
水资源、          矿产丰富

 
(2)辽中南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北部湾经济区借鉴辽中南工业区的经验教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3)分析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广东省产业转移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4)承接广东产业转移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利与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图11)回答:

(1)天然气与煤炭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2)为天然气东输提供气源的有图中的C    盆地 , D    盆地,E      盆地
(3)图中F是我国著名的        灌溉农业区,G为全国重要的        基地。
(4)“西气东输”工程,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有哪些主要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9分)
材料一 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 我国京津唐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
 
(1)近年来,图甲中A区域因地制宜种植葡萄、枸杞,简述其发展该特色农业的有利自然
条件。
(2)材料二为所示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
(3)材料二中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化工基地,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阅读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及区域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的特点。
(2)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京北新城、京南新城、京东新城,有何意义?
(3)北京正“腾笼换鸟”,构筑“高精尖”产业体系,原有的一些传统产业正逐步移出北京市区。简述曹妃甸区承接北京重化企业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4)结合区域联系图,请你谈谈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源头丹江口水库引水,最后到达北京、天津。输水干线全长1432公里,年调水量95亿m3。沿线经过100多个县和19座大中城市,调水后5000万人口将直接受益。
材料二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示意图。

材料三 郑州(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是集农产品交易、加工、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
(1)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与东线相比,主要优势有哪些?
(2)列表比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讫点自然地理特征的异同点。

项目
起点
讫点
不同点
气候
 
 
水文
 
 
植被
 
 
相同点
气候
 
水文
 

(3)试分析该工程给受水区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4)简述郑州建设成为全国农产品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西电东输略图,回答:

(1)我国常规能源丰富,但分布不均。煤炭主要分布在        地区,水能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分布在        、中南、西北地区。(2分)
(2)A线工程是将内蒙古、       、陕西等省区的火电送到            地区;(2分)
B线工程是将         地区的      (能源名称)输往沪宁杭地区;(2分)
C线工程是将     流域的水力资源输往                   三角洲地区。(2分)
(3)图中三线目的地大量输入能源的共同原因是:
                                                                       。(2分)
(4)A.B.C工程的实施,对能源的输出地的积极意义是:                        
                                                                        。(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部分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三个水能基地有________(填字母),其中三峡水利工程位于________(填字母)基地,该地区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出石油储备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原因
(3)说明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世界局部地区某月等压线分布图。

材料二:天然橡胶是轮胎制造的主要原料,其主产区在亚洲,而主要消费地集中在亚洲、美国和欧洲。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的是什么季节气压分布状况,简述图中A风形成的原因及对该地的影响。
(2)简述B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3)如果欧洲发达国家将轮胎生产转移到C地区,你认为主要区位优势有哪些。
(4)此季节非洲好望角一带航海条件为一年中较好时期,请分析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3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12日正式通水。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京广铁路线西侧北上,全程自流,向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供水,沿线20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受益。

(1)M为某省会城市,分析该市所在省份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
(2)N河为长江的重要支流,简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对N河流域的有利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