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高中地理

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下辖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及海域。涉及岛屿面积13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读图完成问题。

三沙市下辖的诸群岛,大多数岛屿属于

A.珊瑚岛 B.大陆岛
C.火山岛 D.冲积岛

三沙市的成立,其主要意义或职能是

A.观察南海周边形势变化
B.促进海南省城市化进程
C.加强对岛屿和海域的管理
D.开发南海资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南方某区域图及该区域某地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气候、植被三方面描述图示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2)根据气候资料,评价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
(3)列举该区域南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胡杨广泛生长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源污染  ②酸雨  ③水土流失  ④次生盐碱化  ⑤荒漠化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沙特阿拉伯展馆定名为
“阿拉伯之城”,主题为“生命的活力”,其灵感来自于沙漠中的绿洲,主体建筑像一
艘高悬于空中的大船,展馆着重展示在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的严酷自然环境下,如何创建美丽的城市、营造美好的生活。
材料二 沙特阿拉伯及其周边地区的示意图。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沙特阿拉伯位于________板块;一百万年后,红海按板块边界类型属于__________边界。
(2)“能源之城”是沙特馆展示的特色之一,这里的“能源”是指________。世博会开幕时,一艘满载该种能源的轮船从波斯湾沿岸出发驶往上海,途经阿拉伯海时将________(顺、逆)水航行。
(3)试分析沙特阿拉伯发展绿洲农业的自然条件,并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广东厚街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任何一届车展都多,据此回答。
若新能源汽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材料2: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新疆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产区,要逐步成为我国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出口加工基地”;“浙江省是我国纺织产业大省,要尽快淘汰落后的产能,加快自主品牌研发,面向国际市场”。下图为新疆和浙江主要纺织工业城市的分布。

根据材料1,比较甲、乙、丙三地农业生产的条件,并填下表。

商品粮基地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热量不足

 
水资源不足

光、热、水充足
 

(2) 近年来丁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逐渐下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 根据材料2,简述浙江与新疆在发展纺织产业方面各自的优势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共15分)
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比较上面两幅图,洞庭湖面积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材料二分析,面积的变化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 4分 )。
导致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
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至少三条)( 3分 )。
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分析其有利自然条件( 4分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正确的是

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99%
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
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毫米以下
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

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甘肃、河北 B.新疆、内蒙古
C.陕西、宁夏 D.青海、西藏

荒漠化防治的核心是

A.恢复自然植被 B.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潜力
C.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D.建立荒漠化预警系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地理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列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材料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
(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和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流域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始于南宋……史载“沅湘间多山,农家唯种栗,且多在岗阜,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纵火焚之”……明清两代,人口压力不断增大,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更为加剧……从雍正末至乾隆初开始,人们对两湖地区的开发转向原始林木茂密的湘鄂西山区。
材料二:乾隆末年,王昶在总结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湖北万城堤溃的原因时指出:“四川、陕西、湖北山木丛林处,今皆砍伐为种苞谷,地遇雨,浮沙随水下江,故江淤日积,水势年增。”清人赵仁基也认为:“水溢由于沙积,沙积出于山垦……江底日高,而容水之地浅矣。”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进我国。由于玉米、甘薯对土质、水分的要求不高,在丘陵、山区广泛种植。”
材料四:面积为31.6万平方千米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0年在青海省建立,49%的黄河水、25%的长江水,15%的澜沧江水都来自这一地区。它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三江流域的生态敏感地区。
(1)下列曲线中,与洞庭湖的面积变化最相符合的是(      )

(2)1950—1958年间,洞庭湖面积迅速缩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        B、需要增产粮食而围湖造田
C、水量减少导致水位下降        D、湖泊沼泽化速度加快
(3)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
①湘江 ②三峡水库 ③渤海滩涂 ④青海湖 ⑤江南水稻田 ⑥东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⑥
(4)湿地的功能有(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5)以现代地理学的原理来分析材料中清人赵仁基的观点。
(6)从国家生态安全的角度来分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某地

材料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对黄土高原多年的研究成果
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

植被覆盖率(%)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
20
15
55—30—20
40
30
80—50—40
60
60—50—30
95—89—80
80
75—60—50
98—89—80
≥90
70
100—95—90

 
(1)黄土高原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导致这一生态问题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2)从材料二表中可得知: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的关系是                   
(3)材料二反映了植被可以(      )双选
A.使地表水下渗减少        B.使侵蚀增加
C.使含沙量减少            D.使径流量大幅度减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到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问题。

t4时期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①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②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③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增多
④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已知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甲河的水文特征。
(2)从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角度,分析保护甲河流域水环境的措施。
(3)从城市化角度说明图中多条铁路交汇对乙城市发展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某山区不同年代植被状况图,20世纪50年代一支考察队从S点出发考察该山区的自然资源,最终到达最高峰,考察日志中记录道:“河谷地带都发育有河流,山区植被茂密”.回答问题.

20世纪70年代,来自M取水口的供水总量减少且供水不稳定,分析正确的有

A.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B.当地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C.过度开垦导致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
D.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大

根据图中信息,该区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有

A.修筑梯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B.扩大水域面积,发展水产养殖
C.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
D.在山区退耕还林、退耕还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