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内蒙古地区年降水量与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影响内蒙古地区年降水量与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地形地势 | D.大气环流 |
年降水量200mm—400mm的地区目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 B.土地荒漠化 |
C.森林锐减 | D.大气污染 |
我国下列地区及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盐渍化 |
B.云贵高原—沙漠化 |
C.江南丘陵—红漠化 |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 |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比较甲图与乙图的地理信息,判断( )
A.甲图比例尺较大,范围较小 |
B.甲图比例尺较小,范围较大 |
C.图中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
D.图中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 |
乙图中B地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与下列相符的是( )
关于甲、乙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
C.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
D.科技发达,政府支持 |
近年来,对甲图中C地区非法牧场扩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候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④地下水位上升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①③⑤ |
“改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对此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呼吁各国“戒除”对碳的“不良嗜好”,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 |
B.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造成的不良影响 |
C.世界各国有共同的义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D.发展中国家应该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承担主要责任 |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的盐分随水分上升到地表,并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将新疆南部某河流域1985年土壤普查图与1998、2008年的土地盐渍化分布影像进行叠加和统计,获得“1985-2008年盐渍化耕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获取该图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RS | B.GPS | C.GIS | D.GPRS |
造成该流域土地盐渍化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扩大灌区面积 | B.全球气候变暖 |
C.完善排灌系统 | D.降低地下水位 |
下列针对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①制定法规,不允许沿岸取用黄河水
②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全流域人工降雨
③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强节水意识
④南水北调,引长江水补充黄河水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下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20世纪50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
西海子水库,到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流量锐减,现已断流320 km,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
造成河流断流的原因是 ( )
①塔里木河上游大规模开垦,农业灌溉及生活用水大增
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降水量减少
③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④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北移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可能引发的变化有( )
A.不再存在生态系统 |
B.地下水位上升 |
C.沙漠面积扩大 |
D.该水库防洪能力丧失 |
该流域合理整治的措施有 ( )
①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 ②加快开荒,种植粮棉
③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④开采地下水,保护地表水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10年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下表为2010年我国部分农产品出口资料。
农产品种类 |
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 |
年增长(%) |
|
农产品出口市场(前三位) |
出口额 (亿美元) |
占出口总额比重(%) |
果蔬及制品 |
32.1 |
31 |
日本 |
91.5 |
18.7 |
|
水产品及制品 |
27.1 |
29.1 |
东盟 |
74.6 |
15.3 |
|
谷物 |
1.1 |
-12.7 |
美国 |
57.8 |
11.8 |
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水域广阔,劳动力丰富,水产捕捞、养殖、加工发展迅速
②农产品出口向结构升级、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③谷物多出口至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
④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使我国谷物产量降低,出口减少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我国出口至日本的果蔬及制品多于至美国,其原因是( )
①中日两国气候差异显著 ②中日两国距离较近
③中日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④日本人地矛盾更为突出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④ | D.①③ |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红色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 B.风蚀作用 |
C.水蚀作用 | D.沉积作用 |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 B.过度放牧 |
C.开山取石 | D.环境污染 |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 B.水分 | C.坡度 | D.温度 |
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 B.乙地区沙化 |
C.丙地区荒漠化 | D.丁地区植被改善 |
读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流域最可能发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A.土地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土地盐碱化 | D.地面沉降 |
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植业比重在减小 |
B.气温日较差增大 |
C.城镇比重增大幅度最大 |
D.河流流量增大 |
读贵州省某流域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与坡度、坡向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目前,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位于
A.坡度5°,坡向西北坡 | B.坡度15°,坡向南坡 |
C.坡度40°,坡向西南坡 | D.坡度50°,坡向东南坡 |
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毁林开荒 | B.城市建设 |
C.修筑公路 | D.旅游开发 |
图中甲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图,乙图为甲图中E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各题。
A地附近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其开发困难的原因可能是:
A.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缺乏能源支撑 |
B.缺少天然海港,外运不便 |
C.地势平坦,水能资源缺乏 |
D.受寒流影响,阴天日子多 |
D地区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比C地区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A.C地区的阴天日子多,光照条件差 |
B.D地区昼夜温差更大,葡萄质量更好 |
C.C地区人烟稀少,市场需求量小 |
D.D地区冰雪融水量更大,水源灌溉更便利,单位产量更大 |
乙图中B河流定期改向的原因可能是:
① 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②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
③E附近区域地势平坦 ④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② | D.②④ |
读下面两幅图,其中陆地地势较为平坦,右图中年径流量曲线是从最热月等温线图中A、B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受信风带与赤道低压交替控制 |
B.沿岸暖流流经,并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
C.此时河流处在丰水期 |
D.地处南半球 |
图示河流( )
A.此时接受湖泊补给 | B.大致从北向南流 |
C.流量季节变化小 | D.秋冬出现凌汛现象 |
当图示河流处于丰水期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火电、核电发电机组低负荷发电 |
B.由波斯湾驶往日本的油轮途径印度洋时逆风逆水 |
C.新疆的可调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此时和地面夹角较小 |
D.贵阳此时正经历低温多雨的天气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