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的盐分随水分上升到地表,并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将新疆南部某河流域1985年土壤普查图与1998、2008年的土地盐渍化分布影像进行叠加和统计,获得“1985-2008年盐渍化耕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获取该图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RS | B.GPS | C.GIS | D.GPRS |
造成该流域土地盐渍化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扩大灌区面积 | B.全球气候变暖 |
C.完善排灌系统 | D.降低地下水位 |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10年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下表为2010年我国部分农产品出口资料。
农产品种类 |
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 |
年增长(%) |
|
农产品出口市场(前三位) |
出口额 (亿美元) |
占出口总额比重(%) |
果蔬及制品 |
32.1 |
31 |
日本 |
91.5 |
18.7 |
|
水产品及制品 |
27.1 |
29.1 |
东盟 |
74.6 |
15.3 |
|
谷物 |
1.1 |
-12.7 |
美国 |
57.8 |
11.8 |
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水域广阔,劳动力丰富,水产捕捞、养殖、加工发展迅速
②农产品出口向结构升级、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③谷物多出口至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
④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使我国谷物产量降低,出口减少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我国出口至日本的果蔬及制品多于至美国,其原因是( )
①中日两国气候差异显著 ②中日两国距离较近
③中日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④日本人地矛盾更为突出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④ | D.①③ |
2010年1月11日电:欧洲大部分地区遭到持续一周的暴雪寒潮猛烈袭击。数十年不遇的恶劣天气仍在持续,电力中断、交通混乱、灾祸频发、经济损失严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各题。
下列关于欧洲河流的特点与形成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无长河,是因为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的限制 |
B.水量充沛,是因为降水量较多 |
C.河网较密,是因为陆地面积小 |
D.航运便利,是因为平原面积广,河流之间多运河 |
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作用无关的是
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 |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
C.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 |
D.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 |
每年的冬半年,瑞典的旅游业有点特殊,在这里过夜的游客人数占总旅游人数的90%以上,而且往往第二天一早就离去,原因是
A.商业服务多在夜晚 | B.游客观看这里的极光现象 |
C.森林晚会吸引了游客 | D.到这里参加圣诞节活动 |
如图是我国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据图回答问题。
造成两省区自然环境差异性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地形起伏 | D.大气环流 |
两省区共同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A.台风 | B.洪灾 |
C.水土流失 | D.土地沙化 |
针对两省区共同的环境问题可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是( )
A.固沟护坡保塬工程 | B.退耕还林还草 |
C.发展小水电 | D.大力调整三产结构 |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 B.气候变暖 |
C.排水造田 | D.黄河来水量减少 |
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美国部分地区图”(图甲)和“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各题。
据图推断乙地( )
A.农业类型可能是乳畜业 |
B.农业类型可能是商品谷物农业 |
C.农业发展可能面临冻害、雪灾 |
D.农业发展表现为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 |
甲地存在的环境问题( )
①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重 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③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剧减 ④土地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进京,下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丹江口水库给汉江下游带来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A.灌溉 | B.航运 | C.防洪 | D.养殖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调入区的影响是
A.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 B.控制地面沉降 |
C.延长航运时间 | D.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
图示意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坡面流、壤中流 |
B.壤中流、下渗、坡面流 |
C.坡面流、下渗、壤中流 |
D.坡面流、壤中流、下渗 |
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因素对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
A.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慢 |
B.植被覆盖密,截留雨水多 |
C.岩体破碎多,地下径流小 |
D.降水强度大,坡面下渗多 |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甲地区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千米10人,结合图示信息推断该地最适宜大规模发展( )
A.谷物种植 | B.乳畜业 |
C.花卉园艺 | D.糖料作物种植 |
乙地区最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 B.泥石流 |
C.沙尘暴 | D.洪涝 |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可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管理与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读水土保持区别图,完成下列小题。
c、h、g水土保护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区域植被特征 | B.区域地形特征 |
C.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 D.区域环境人口容量 |
关于我国不同水土保持区水土流失的原因说法合理的是
A.a——过度放牧 | B.b—一迁移农业 |
C.e—一过度采水 | D.f——滥伐森林 |
d区域某地沟壑纵横,为治理水土流失采取了下图所示的农业生产模式,图中序号①②③④所示环节对应正确的是
A.坡耕地退耕还林、农田防护、坡耕地退耕还草、林间放牧 |
B.农田防护、坡耕地退耕还林、林间放牧、坡耕地退耕还草 |
C.坡耕地退耕还草、坡耕地退耕还林、林间放牧、农田防护 |
D.林闻放牧、坡耕地退耕还草、农田防护、坡耕地退耕还林 |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红色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 B.风蚀作用 |
C.水蚀作用 | D.沉积作用 |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 B.过度放牧 |
C.开山取石 | D.环境污染 |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 B.水分 | C.坡度 | D.温度 |
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 B.乙地区沙化 |
C.丙地区荒漠化 | D.丁地区植被改善 |
读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流域最可能发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A.土地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土地盐碱化 | D.地面沉降 |
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植业比重在减小 |
B.气温日较差增大 |
C.城镇比重增大幅度最大 |
D.河流流量增大 |
读贵州省某流域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与坡度、坡向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目前,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位于
A.坡度5°,坡向西北坡 | B.坡度15°,坡向南坡 |
C.坡度40°,坡向西南坡 | D.坡度50°,坡向东南坡 |
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毁林开荒 | B.城市建设 |
C.修筑公路 | D.旅游开发 |
图中甲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图,乙图为甲图中E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各题。
A地附近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其开发困难的原因可能是:
A.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缺乏能源支撑 |
B.缺少天然海港,外运不便 |
C.地势平坦,水能资源缺乏 |
D.受寒流影响,阴天日子多 |
D地区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比C地区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A.C地区的阴天日子多,光照条件差 |
B.D地区昼夜温差更大,葡萄质量更好 |
C.C地区人烟稀少,市场需求量小 |
D.D地区冰雪融水量更大,水源灌溉更便利,单位产量更大 |
乙图中B河流定期改向的原因可能是:
① 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②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
③E附近区域地势平坦 ④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② | D.②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