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上升 |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
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下图为长江经济地带部分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经济地带( )
①Ⅰ轴、Ⅱ轴分别沿河流、铁路线分布
②Ⅱ轴较Ⅰ轴经过地区地势平坦、地价较低
③ M区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从外区调入
④N区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环境质量优良
A.③④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③ |
为扩大就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N区域可大力承接M区域的( )
A.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 |
B.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
C.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
D.原料指向型工业和技术指向型工业 |
读我国北方某地土地利用方式发展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区
A.Ⅰ阶段植被覆盖率最高 |
B.Ⅱ阶段粮食产量最大 |
C.Ⅲ阶段人口数量最多 |
D.Ⅳ阶段人地关系最不协调 |
与该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最相似的是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
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
D.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
的比值。读我国S省区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其2009年产业产值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四幅图中,最有可能表示S省区2009年产业就业结构的是
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对劳动力的转移影响较大,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劳动力转
移人数越多。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则S省区劳动力转移规模最大的方向可能是
A.第一产业一第二产业 | B.第一产业一第三产业 |
C.第二产业一第三产业 | D.第三产业一第二产业 |
2014年5月18日,广东省推进珠三角“九年大跨越”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省委书记胡春华作讲话,强调要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总抓手,推动珠三角转型升级优化发展。据此完成下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地区( )
①政策优势明显下降
②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
⑤劳动力明显减少
⑥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A.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⑥ | D.③④⑤⑥ |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短短的30年离,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全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深圳能够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地理位置 | B.交通条件 |
C.著名侨乡 | D.国家政策 |
深圳在“而立”之年又在经历着一场产业结构的变革,这种变革可能是( )
A.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
B.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C.走生态农业为主的生产结构道路 |
D.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就业问题 |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
C.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城市化速度缓慢 | B.重工业比重太高 |
C.能源、水源严重缺乏 | D.产业升级困难 |
如图是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人口、面积和经济水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参考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
B.西部地区面积广阔,环境承载力最高 |
C.中部地区人口、面积适中,经济发展条件最优 |
D.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最高,发挥内引外联和对内对外两个辐射作用 |
关于东部地区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产生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中西部环境污染状况的改善 |
B.短期内可能引起东部地区失业人口的增加 |
C.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
D.加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
2005年至2010年广东省规划槛脊1800亿元,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并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进军亚洲石化生产中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广东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①市场广阔 ②资源丰富 ③海运便利 ④技术先进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广东将建立石化、化工园区,实行炼化一体化,引导产业向园区、沿海石化基地集聚。其主要目的是
①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
②便于污染物集中控制
③减少运费,降低成本
④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受多种因索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益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
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
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④ |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 | B.高耗能工业 |
C.高技术工业 | D.农产品加工工业 |
近年来在经历“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如下图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获得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③加强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主要条件是( )
A.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 | B.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 D.原材料和燃料资源丰富 |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
图乙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A—B—C B.B—C—A
C.C—A—B D.B—A—C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
B.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
C.在此国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都是主要动力 |
D.城市化速度一直快于工业化速度 |
在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A.技术指向型产业 | B.劳动力指向型产业 |
C.动力指向型产业 | D.现代服务业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