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① M城市代表上海 ② d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
③ N城市代表武汉 ④ C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的正确叙述是( )
① 经济带的发展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 经济最发达的是b经济带
③ d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④ a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
B.由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变 |
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 |
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
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
读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 完成下列问题。
如果用图例代表三大产业的比重,那么( )
①图甲表示东部地带产业结构
②图例C 代表第二产业比重
③图甲 、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
④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次降低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如果用图乙代表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 那么图例A、B、C代表的产业分别是 ( )
A.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B.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C.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我国东部地带与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的异同是( )
A.东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 中、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 |
B.东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 中、西部地带第二产业比重大 |
C.东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 中部地带第二产业、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 |
D.东、中、西三个地带目前都仍以第二产业为主 |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 | B.毗邻港澳 |
C.人才队伍 | D.技术水平 |
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 B.水源不足 |
C.夏季高温多雨 |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例甲、乙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依次应为
A.小麦、玉米 | B.玉米、高粱 | C.高粱、水稻 | D.小麦、水稻 |
立足本地资源,图示地区应建立的工业部门为
①化学工业 ②纺织工业 ③石油工业 ④钢铁工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③该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①劳动密集型产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下图为“江苏某市1998~2008年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示意图”,该市近几年出现了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不利因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对该市产业结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
B.第一产业产值持续减少 |
C.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
D.第一、二产业比重差距不断缩小 |
这一时期该市人地关系特征可概括为
A.低水平协调 | B.初显不协调 |
C.高水平协调 | D.严重不协调 |
就区域发展阶段而言,该城市处于
A.初期阶段 | B.成长阶段 | C.转型阶段 | D.再生阶段 |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A.北部地区 | B.中部地区 |
C.南部地区 | D.北部和中部地区 |
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
B.资本过剩、环境污染严重 |
C.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
D.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
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A.科技发达 | B.劳动力价格和地租低廉,资源丰富 |
C.交通便利 | D.第三产业发达 |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是指以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核心,外加湘鄂赣三省沿长江、环洞庭湖、环鄱阳湖的若干城市形成的城市集群。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卡通画中,能较好反映湘鄂赣三省共同地理特色的是
城市首位度是某区域最大城市的人口数与第二大城市的人口数之比值。城市首位度太大表明该区域城市结构失衡、过度集中。下列相对结构正常、集中适当的城市区域是
A.武汉城市群 | B.长株潭城市群 |
C.环鄱阳湖城市群 | D.长江中游城市集群 |
构建、完善并加快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体现在
A.有利于加快中部的整体崛起,缩小与东、西部经济水平的差距,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B.有利于开拓、培育内需市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造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
C.有利于积极打造长江“黄金水道”,从而加强与珠三角、中原经济区等的区域合作 |
D.有利于水资源保护及实施“长江中游中低产田改造和粮食增产工程”,以保障生态和能源安全 |
城市化率是城市人口占全国(地区)总人口的比重;国际上衡量工业化水平经常采用人均生产总值、非农增加值比重、非农就业比重和城市化率四项指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
①城市化率与工业化水平呈正比例关系
②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到工业化后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贡献作用开始减弱
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松弛到紧密的发展过程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我国的城市化特点是
A.1995年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变慢 |
B.中国的城市化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
C.至2009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工业化后期应该具有的均值 |
D.我国的城市化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中部的城市化率依次递减 |
“中部崛起”的提法是针对“中部塌陷”提出的,“中部塌陷”是指中部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导致我国中部地区近年发展较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我国中部地区资源相对贫乏 |
B.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太多 |
C.我国中部地区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
D.我国近年的地区发展政策相对不利于中部地区发展 |
关于中部崛起的必要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部崛起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需要
②中部崛起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③中部崛起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需要
A.②③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② |
关于中部崛起的不利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三农”包袱沉重 ②中部缺少大都市圈的带动 ③国家资金投入严重匮乏 ④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相对较差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有关中部地区的发展方向,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把山西建成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
B.湖北适合发展轻纺工业和建成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 |
C.湖南、江西适合发展多种有色金属工业 |
D.河南郑州适宜发展成为我国的钢铁基地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若A、B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①、②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A.①为能源,②为技术 B.①为资金,②为劳动力
C.①为技术,②为资金 D.①为信息,②为零部件
若①为钢铁厂,其转移对A、B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A.A地就业机会增多 B.加快B地工业化进程
C.促进A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D.带动B地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迅速发展
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下题。
在阶段I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A.资金密集型产业 | B.技术密集型产业 |
C.劳动密集型产业 | D.资源密集型产业 |
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 B.水源不足 | C.夏季气温偏高 |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