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与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体现本国经济增长对进出口贸易的依附程度。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已经超越发达国家 |
B.发达国家已经不再制造贸易壁垒,抑制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 |
C.相比日本,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高附加值商品的比例依然过低 |
D.由于国家贸易形势的变化,日本不再发展“加工贸易型”的工业了 |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有关的地理因素是
A.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相互促进 |
B.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已经超越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 |
C.就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而言,我国已经超越日本 |
D.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受“美债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 |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完成3~5题。
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 | 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 | 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
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正确的判断是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 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
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 D.第一产业比重从东部向中、西部逐渐减小 |
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该图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个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示意图。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台湾在东、福建在西,咫尺相望。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在这一大背景下,海峡西岸经济区应运而生,并由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政策。结合图示信息回答34、35题。
图中①、②、③、④四省区,GDP值最小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为解决海西经济区能源紧张状况,国家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①发展核电 ②发展火电 ③西电东送 ④南水北调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③ |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19~20题。
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③该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B. 20世纪90年代以来,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在减弱
C.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分工明确,结构差异大
《国际金融报》报道:新塘(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在30年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改革开放之初,这里诞生了国内第一条牛仔裤。30年后,这里聚集了几十万外来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牛仔布生产基地和华南摩托车、汽配产业重要地标。每天,这里有250万件牛仔服被生产出来销往世界各地。数据显示,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2008年新塘仍完成工业总产值797亿元。据此完成16~18题。
新塘诞生国内第一条牛仔裤时,珠江三角洲( )
A.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 | B.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增强 |
C.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群体系 | D.城市化向城市群模式转变 |
30年来,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新塘得以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靠近港澳和东南亚 ②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③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海运便利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哪方面发展条件稍差( )
A.良好的区位,便捷的交通 | B.广阔的经济腹地 |
C.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 D.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 |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回答26—27题。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
C.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①城市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现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
B.环境和技术 |
C.交通和市场 |
D.原料和能源 |
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
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 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 D.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 |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读图(成渝经济区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关于成渝经济区部分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A铁路经过板块交界处,地质灾害危害大 |
B.B铁路连接我国中、西部经济地带,有利于加强中西部经济联系 |
C.C铁路经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
D.D铁路线多建隧道和桥梁,其原因是为了节约耕地 |
下列关于城市①和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①水陆交通便利,商品生产能力强,是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 |
B.从城市交通建设投资比较,城市①的成本大于城市② |
C.地价和交通是影响两市公租房选址的重要因素 |
D.汽车尾气是两市大气环境中酸性气体的最主要来源 |
高碳生活就是高能量、高消耗、高开支、高浪费的生活方式。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2010年1月23日在瑞士达沃斯小镇召开,此次年会更强调“低碳”理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中受益最大的可能是( )
A.核电工业 | B.电子工业 | C.汽车工业 | D.制冷工业 |
高碳生活可能使该国及下列国家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①.英国----国土面积缩小 ②.埃及----泥石流多发 ③.巴西----风沙严重
④.瑞士-----积雪减少 ⑤.阿根廷----雨林被毁
A.①②④ | B.①④ |
C.②④⑤ | D.①③ |
读图,当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新华网2008年12月2日电:占地2000亩,投资超过37亿元的武汉国家稻米交易中心近日落户武汉新洲阳逻经济开发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图分析,阳逻经济开发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A.科技发达 | B.交通便利 | C.环境优美 | D.劳动力丰富 |
我国历史上有四大米市——无锡、长沙、芜湖和九江,如今又有武汉阳逻稻米交易中心的成立。这五个米市共同的区位条件是
①临近长江,交通便捷 ②有政府的优惠政策
③便利的铁路运输 ④附近地区稻米生产条件优越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要在韶关与赣州之间修建一条铁路,合理的线路是()
A. | ①线 | B. | ②线 | C. | ③线 | D. | ④线 |
2.为了把区域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水口山和赣州可重点发展()
A. | 钢铁工业 | B. | 汽车制造工业 | C. | 水产品加工业 | D. | 有色冶金工业 |
3.赣州与大余两城市服务范围的关系类似于下图中的()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21-23图
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
D.1990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
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①矿产资源贫乏 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④工业比重小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③④ |
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
B.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 |
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
D.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
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 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 |
C.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D.分散过多人口和工业给市区带来的压力 |
制约“成渝实验区”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
A.交通不便 | B.自然资源少 | C.耕地资源少 | D.人口众多 |
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关于其形成和发展条件的正确叙述是( )
A.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资源丰富 | B.位于京九铁路与长江交汇处,交通便利 |
C.所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较发达 | D.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有国家政策支持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