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发展指数是对某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科技等方面测量的综合性指数,数值越高,发展水平越好。 读“我国2000年及2008年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图”,完成以下问题。
八年来,中部地带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变化不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①鄂 ②湘 ③冀 ④晋 ⑤陕
A.②⑤ | B.②③ | C.⑤④ | D.①② |
促进内蒙古农村综合发展指数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①粮食生产大幅增加 ②城乡一体化发展成绩突出
③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④农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2015年4月北京现代汽车第四工厂在沧州开工建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与北京相比,沧州发展汽车制造业的优势是
A.邻近大中城市,市场需求量大 |
B.拥有货运港口,利于对外贸易 |
C.劳动力素质高,国家政策支持 |
D.钢铁产量较大,科技水平先进 |
为了防止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沧州应
A.加快物流速度,增大环境承载力 |
B.促进人口迁移,实施生态移民 |
C.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城市等级 |
D.推进产业升级,采用清洁生产 |
在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①原料指向型产业 ②动力指向型产业 ③劳动密集型产业 ④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下图为“丝绸之路经济带2014年中国与荷兰三次产业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下列有关2014年中国与荷兰产业结构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荷兰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为主 |
B.荷兰以第三产业为主,中国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
C.中国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且比荷兰发达 |
D.荷兰的第二产业比重小且比中国落后 |
“丝路经济带”西部的荷兰与哈萨克斯坦两国的景观差异显著,这种变化反映的是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
C.垂直分异规律 | D.地方性分异规律 |
“黑灯工厂”就是工厂可以关着灯,照样在生产。从原材料进去,中间的制造过程,检测、包装,最后成品,完全是无人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黑灯工厂”最适宜用于 ( )
A.原料指向型工业 | B.技术指向型工业 |
C.劳力指向型工业 | D.市场指向型工业 |
“黑灯工厂”的推广普及将( )
A.加快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 | B.减少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量 |
C.促进世界经济体之间的联系 | D.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86%,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省城市化
A.明显滞后 | B.明显过快 |
C.发展比较合理 | 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
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图为20世纪美国主要经济区域(新英格兰及中大西洋、五大湖、东南,西部及西南)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表示西部及西南经济区人口比重变化的曲线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西部及西南经济区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①自然环境优美,光照充足
②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
③地价高,环境污染严重
④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
⑤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较为便利
A.①②③ | B.①④⑤ | C.③④⑤ | D.②③④ |
读我国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有关图示区域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受夏季风影响武夷山脉东坡夏季气温低于西坡 |
B.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图示地区春雨绵绵 |
C.武夷山脉出现的垂直自然带谱比台湾山脉复杂 |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形成台湾岛 |
改革开放以来,M省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主要是
A.临近港澳台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
B.乡镇企业环境污染小,建设成本低 |
C.与发达地区相比劳动力丰富廉价,且素质高 |
D.产业结构调整,吸引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迁入 |
读我国沿海某省铁路网远景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省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
A.东部沿海地区 | B.北部地区 |
C.西南地区 | D.西北地区 |
若①②铁路线开通,对所经海港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改善港口陆域条件 | B.改善港口水域条件 |
C.改善基础设施 | D.扩大港口的经济腹地 |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对应2014年广东省四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最接近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促进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对外开放 | B.小商品经营 |
C.大城市扩散 | 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 |
中国规划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主要着力点之一就是包括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在内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硬件”联通在对接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同时,也为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和共同繁荣注入新活力。2014年11月8日,习主席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元成立丝路基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对于中国而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好处是:
①加快中西部的发展,减少地区差异 ②利于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 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加 ④寻找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图中“一路一带”的最西端,是世界上城市密集分布地区之一,该区域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为
①地势低洼,峡湾众多 ②位置优越,商贸发达
③河网密布,水能丰富 ④交通便利,协作紧密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2014年12月26日,随着兰州到乌鲁木齐高速列车的开通,西安到乌鲁木齐已经全程高速。2015年3月5日,北京时间9时,一列高速列车从西安驶往目的地乌鲁木齐,沿途天气晴朗,车上一位德国杜伊斯堡游客所见所闻可信的是
A.列车出发时,看见西安物体的物影朝向西南 |
B.7小时后列车进入河西走廊,看见太阳挂在西南方天空 |
C.13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这里已是黄昏 |
D.下车20分钟后,住进旅馆,向德国家人报平安,家人正在午餐 |
读“江苏1990年和2010年产业结构图”(图甲)和“1990~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变化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对比江苏20年间的产业结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农业生产水平降低 |
B.第二产业上升速度超过第三产业 |
C.第三产业比重快速提升 |
D.第三产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
有关江苏城市化,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化速度一直在加快 | B.大部分城市出现逆城市化 |
C.2010年江苏处于城市化的成熟阶段 | D.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 |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地域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工业结构没有太大变化 |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以金融业为主 |
D.1990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之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快 |
1990年以后,该地区工业总产值变化的原因是
A.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
B.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
C.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 |
D.良好的区位条件 |
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武汉定位于整个城市集群的中心城市,其城市地位最高、地理位置最优、资源要素最密集,它将打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武汉的“地理位置最优”主要体现在( )
A.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中间位置,承接东西,连接南北 |
B.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行政地位突出 |
C.三峡在湖北省境内,三峡可以调蓄武汉乃至长江下游的洪水; |
D.武汉有多所高校,科技力量雄厚 |
下图为浙江部分地市2000年与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反映的常住人口变化图。读图回答各题。
关于浙江省各地人口分布和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2010年温州的常住人口最多,主要是受历史和政治因素影响 |
B.舟山市的常住人口最少,主要是因为面积小,环境承载力小 |
C.宁波市的人口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是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吸引大量外来人口 |
D.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山区市丽水市的人口出现负增长是因为该市已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
近年来,浙江省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下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浙江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最有可能成为产业升级方向的工业类型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