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1978~2008年期间,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关于四条曲线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甲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
B.乙城市人口就业问题最严峻 |
C.丙城市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
D.丁城市的工业化水平最低 |
与我国东部大多数城市改革开放30年来的人口变动情形最相似的是( )
A.甲城市 | B.乙城市 |
C.丙城市 | D.丁城市 |
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 | 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 |
C.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 | 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 |
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
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 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 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下题。
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
B.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
C.该国属发展中国家 |
D.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 |
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第三产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它东临黄海,西接安徽,南连上海,请根据图,回答各题。
江苏作为全国制造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最近提出了由“江苏制造”转为“江苏创造”的经济发展战略,其转变的原因并不是( )
A.制造加工获得的利润最低 |
B.制造业的发展要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污染 |
C.科技创新可带来更大效益,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
D.江苏省劳动力断层,出现“民工荒” |
以下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
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
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
D.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
读长江经济地带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经济地带
A.M区二产业比N区比重大 |
B.N经济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
C.I和II轴旱地农业发达 |
D.M经济区城市化水平最高 |
为扩大就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N区域可大力承接M区域
A.纺织和石化工业 | B.钢铁和能源工业 |
C.服装和食品工业 | D.玩具和炼油工业 |
近年来我国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面临的 “用工荒”已经成为常态。
图是四种工业区位选择结构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的可能影响是
A.减少资金投入,缩小生产规模 |
B.促进农业发展,改善粮食供应 |
C.增大重工业比重,减少用工数量 |
D.刺激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读“我国四种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模式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读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所示城市
A.都分布在长江沿岸 | B.包含2个等级 |
C.通过京广线相互联系 | D.形成自然条件完全相同 |
长江中游城市群
A.有一个辐射整个区域的核;城市 | B.农业生产差异大,互补性强 |
C.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群 | D.可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
该城市群今后发展方向最合理的是
A.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 |
B.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C.大力推广商品谷物农业 |
D.加快特大型城市的建设 |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 |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群“挥师北上”粤北山区,其考虑的布局因素是
A.环境条件优越 | B.交通和市场 |
C.技术先进 | D.土地成本低和劳动力廉价 |
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
B.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
C.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
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
B.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
D.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
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
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
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面对工业化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①加大科技投入,将粮食用地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用地 ②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③大量施用化肥和低残留农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 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其带动作用表现在
①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 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③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 ④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观念 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A.①②④ | B.①②⑤ | C.②③④ | D.①④⑤ |
读我国“1990-2006年能源消费重心轨迹移动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重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示阶段,我国能源消费重心持续向西南方向移动 |
B.在图示阶段,我国能源消费重心由我国东北地区移到我国西南地区 |
C.1994年我国能源消费重心大致在我国华北地区 |
D.图示阶段,我国能源消费重心移动幅度达到200公里 |
下列关于图示阶段我国能源消费重心移动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政策的实施 |
B.我国中西部地区轻工业比重较大 |
C.我国中西部地区技术水平及生产工艺较落后 |
D.我国中西部地区以能源和原料工业为主 |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迅速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③良好的区位条件
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⑤工业基础雄厚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④⑤ | D.②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