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山山脚下的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的相对高度是( )
A.600米 | B.3666米 | C.200米 | D.2000米 |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现行的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回答39—41题。
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指
A.沙尘暴 | B.台风 | C.水灾 | D.泥石流 |
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主要原因是
A.受锋面雨带的控制 | 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D.受印度低压控制 |
调整后的高考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华北地区的小麦已黄熟 |
B.东部地区的大部分河流已进入主汛期 |
C.南极长城站已处于极夜期 |
D.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
下列关于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合理的是
A.加大海水淡化力度,控制海平面上升 |
B.人类应停止发展,避免因人为原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 |
C.全球变暖会导致蒸发量增大,地球会变得更干旱,因此各地应及时地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 |
D.沿海地势较低的国家修建拦海大坝,或将居民向地势较高处迁移 |
图表示某城市在2007年最热月及最冷月的逐日最高温及最低温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22-23题。
此城市最热月的平均日温差约为
A.17℃ | B.12℃ | C.7℃ | D.3℃ |
此城市最有可能是
A.北京 | B.纽约 | C.香港 | D.伦敦 |
表中代码表示滇、川、陕三省省会和西藏首府的名称,据此回答24-25题
一月平均气温(℃) |
七月平均气温(℃) |
地区代号 |
-2.3 |
14.9 |
① |
4.6 |
25.8 |
② |
7.8 |
19.9 |
③ |
-1.3 |
26.7 |
④ |
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为拉萨 | B.②为昆明 |
C.③为成都 | D.④为兰州 |
下列有关四地所在地形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①位于湟水谷地 | B.②位于成都平原 |
C.③位于黄土高原 | D.④位于云贵高原 |
读我国某山地丘陵区土壤材料,该地全年降水量在600~700mm之间,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上旬。读图回答7-9题。
该山地丘陵区最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 B.华北平原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珠江三角洲 |
影响该地土壤厚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植被呈正相关 | B.与坡度呈正相关 |
C.与坡面光照呈正相关 | D.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
造成阳坡与阴坡土壤厚度不同的原因是
A.阴坡的水分蒸发量较少 | B.阳坡植被生长状况好 |
C.阳坡土壤水分状况好 | D.阴坡坡度更大 |
通常月降水量达100毫米即视为进入雨季。读“我国东经110°以东地区的月等降水量线分布状况图”,回答28~30题。
下列地区最晚进入雨季的是
A.华南 | B.江南 | C.黄河中下游 | D.辽河中下游 |
图中M处降水较少的原因是
A.M地处冷锋之前 | B.M地受气旋控制 |
C.M地受高压脊控制 | D.M地处暖锋之前 |
下列地区雨季最长的是
A.海河流域 | B.辽河流域 | C.江南地区 | D.华南地区 |
读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5~27题。
温室 气体 |
浓度(mg/m3) |
年增长率 (%) |
生存期 (年) |
温室效应强 度(CO2=1) |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 现有贡献率(%) |
|
1750年 |
1990年 |
|||||
CO2 |
280 |
353 |
0.5 |
50—200 |
1 |
55 |
氯氟烃 |
0 |
0.00085 |
2.2 |
50—102 |
3400—1500 |
24 |
CH4 |
0.8 |
1.72 |
0.9 |
12—17 |
11 |
15 |
N2O |
0.00029 |
0.00031 |
0.25 |
120 |
270 |
6 |
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
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
B.CO2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 |
C.CO2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 |
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
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使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 |
B.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 |
C.使太阳活动增强,从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 |
D.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
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合理措施是
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 |
B.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 |
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 |
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 |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避寒旅游逐渐流行起来。据研究,一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0℃到22℃之间的地区,适合于作冬季避寒旅游的目的地。回答5~6题:
我国冬季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偏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 B.大气环流 | C.洋流 | D.太阳辐射 |
下列各组城市中,适合于冬季避寒旅游的是
A.珠海、南昌 | B.武汉、贵阳 | C.长沙、厦门 | D.海口、珠海 |
我国的降水量分布不均,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6~28
年降水量 (毫米) |
<250 |
250~400 |
400~800 |
800~1500 |
>1500 |
分布面积 (万平方千米) |
300 |
85 |
250 |
238 |
87 |
占全国陆地 面积(%) |
31.20 |
8.90 |
26.10 |
24.80 |
9.00 |
我国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800毫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A.25% | B.28% | C.34% | D.60% |
与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相符的是
A.从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递减 | B.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C.从中部地区向东、西部递减 | D.从南部高原向北部平原递减 |
福建省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
A.不足250毫米 | B.250~400毫米 |
C.400~800毫米 | D.800~1500毫米 |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读图完成5-6题。
甲图为模拟温室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的温度计的读数上升为120C,这种温室效应与乙图中哪一环节的加强有关?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乙图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归纳我国气温变化特点。
(2)据图归纳我国自南而北降水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图中信息,指出哈尔滨所在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多发时间。
下列是我国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完成19—21题: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风力≥8级的日数 |
1.5 |
1.9 |
3.7 |
5.6 |
3.6 |
1.0 |
0.6 |
0.3 |
0.4 |
0.8 |
1.4 |
0.6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4 |
13.7 |
21.2 |
26.0 |
27.3 |
26.3 |
20.6 |
14.4 |
6.3 |
-0.7 |
降水量(mm) |
3.3 |
7.3 |
9.1 |
43.2 |
33.3 |
54.5 |
247.3 |
166.8 |
48.9 |
26.2 |
26.0 |
3.5 |
该地可能是( )
A.武汉 | B.西昌 | C.济南 | D.兰州 |
若该地植被状况较差,则其扬沙天气多出现在( )
A.1—3月 | B.3—5月 | C.7—9月 | D.10—12月 |
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 B.白昼时间长 | C.大气中云量较少 | D.地面温度较高 |
读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完成8~9题
划分我国温度带的依据是( )
A.8月平均气温 | B.1月平均气温 | C.年均温 | D.积温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⑥⑤②①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 |
B.黄河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流经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
C.由于纬度影响,④的热量条件优于③ |
D.影响我国温度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地势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