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4(单位:mm),完成16~18题。
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 |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
我国政府停止开垦小兴安岭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
C.进口木材,成本低 |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无焰的微火)据此回答13~15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灾害的是
稻瘟病 B.蝗虫 C.森林火灾 D.赤潮
造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现象的是
A.冷锋过境 | B.暖锋过境 | C.气旋过境 | D.台风过境 |
从材料中可知,此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隆冬季节 | B.盛夏季节 | C.初春季节 | D.仲秋时节 |
图1为某国雨季等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2题。
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②③ | B.③②① |
C.③①② | D.①③② |
该国
A.受盛行季风的影响,风暴潮多发生在每年3—7月 |
B.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流速较快 |
C.地处板块生长地带,多火山、地震 |
D.地势平坦、河网密集、雨热同期,适宜发展耕作业 |
2011年8月以来,“北雨南高温”的天气格局在我国持续多日。副高的强弱、进退几乎决定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分布以及水旱灾害的发生。读我国某月份副高脊线位置图,回答4--6“题。
图示时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北方频繁出现扬沙天气 | B.长江处于汛期 |
C.洛杉矶阴雨连绵 | D.黄河干流出现凌汛 |
此时,下列各图中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状况相符的是
在我国,雨带移动与副高有关系,副高移动最快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马斯达尔位于西亚国家阿联酋的首都阿布扎比(约24°N,54°E)的郊外,是世界上第一座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城市。表1为马斯达尔(1977~2007年)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7~8题。
下列获取电力的方式中,目前不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是
A.太阳能发电 | B.垃圾发电 | C.地热发电 | D.风能发电 |
下列关于马斯达尔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月季风带来降水 | B.属于地中海气候 |
C.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 D.八月受东南信风影响 |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将会使泥沙的侵蚀动态、输送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沉积带中泥沙的沉积速率。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计算公式:某一时期大水次数×2/(同一时期大水次数+大旱次数))和下游河道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29~30题。
19世纪以前,最能反映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的时间段是
A.公元100~300年 | B.公元600~1100年 |
C.公元1100~1300年 | D.公元1300~1800年 |
关于该图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变化越剧烈,沉积速率的变化也越剧烈 |
B.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 |
C.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是植树造林导致的 |
D.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基本呈现负相关 |
挪威建造的“末日粮仓”种子冷藏库于2008年2月6日正式竣工并启用。“末日粮仓”选择建造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一座山的山体内,比海平面高出130米。它将保存全球已知的所有农作物种子,目的是为了在地球遭遇了核子战争、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等灾难时,劫后余生的人类还能重新播种,保证世界农作物的多样性。读图2完成3—4题。
“末日粮仓”选址在此的理由是
①纬度高,气温低
②有永久冻土层,即使断电也能长时间维持低温
③位于大西洋中岛屿,远离陆地,人类活动的影响小
④避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淹没
⑤该地降水少,气候干旱,地面温度小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图中A、B两地主要气候类型分别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B.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苔原气候
C.极地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极地气候
第一个图为黑海附近等高线地形图,中图为里海附近某区域等降水量线图,最后图为中图中“甲地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⑴试说出甲城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⑵试说明甲城市降水量多于乙城市的原因。
⑶试说明冬季甲城市气温高于乙城市的原因。
⑷根据图中信息,比较黑海南北部海底坡度差异,并从外力作用方面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⑸上左图中a为所在大洲的著名河流,简述该河流的航运价值。
右图是“全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21~22题。
图中气压带
A.7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 |
B.1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 |
C.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
D.由热力因素形成 |
下列判断和推论正确的是
A.在气压带②影响下,亚欧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
B.在风带①的影响下,我国西南地区夏季湿润[ |
C.受风带③的移动影响,1月份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较多 |
D.非洲西南端开普敦受气压带②和风带③的交替控制 |
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13~14题。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 |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
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关于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A.②吹向① | B.④吹向⑤ | C.⑤吹向④ | D.④吹向② |
据统计,2008—2009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6°C,较常年偏高1.7°C,为1951—1952年冬季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由此可见,2008—2009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暖冬。世界经济论坛在日内瓦发布的报告将气候变化列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据此完成23~24题。
暖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在( )
A.降水量减少,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严重 |
B.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有利于产量提高 |
C.暖冬使地温升高,使农作物抗寒能力增加 |
D.暖冬使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
下图反映了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趋势?
A.直线上升 | B.直线下降 | C.波动上升 | D.冷暖干湿交替 |
图1是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图2是两幅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的信息判断:该地区东南部的地形是 ,判断理由是 。
(2)图2的两幅气候统计图中,能正确反映图14所示地区气候类型的是 图。
(3)从水系、地形、气候等因素分析该河流域内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
(4)试评价影响该地区种植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
图是我国某市2010年10月23日~2011年1月15日最低气温曲线、最低气温时的气压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最低气温和气压之间的关系是 。
(2)判断图示期间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雨、降雪或冰雹)
(3)图中两次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是 ,并画出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要求标注冷暖气团的位置、气流运动状况、雨区位置、锋面运动方向)。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