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 选择题
高中地理

下图为“30°N纬线上部分地区的降水图”。读图完成8~9题。

图示地区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高低 B.大气环流 C.距海远近 D.洋流性质

图示纬线穿过的板块数目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读图判断5—8题。

PQ线位于  (     )

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X、Y、Z三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X、Y、Z三地的地形分别是(    )

A.高原、高原、高原 B.山地、平原、高原
C.高原、平原、高原 D.高原、平原、平原

Y地所在国是(    )

A.世界著名的农牧业国家 B.所大大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
C.所在大洲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D.羊毛、小麦的重要输出国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关全球大气环境保护及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至平流层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B.“南极臭氧洞”指的是在南极地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臭氧量为0的区域
C.酸雨一般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
D.我国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已成为酸雨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36题。 
材料一:降水变率就是用以表示降水量变动程度的统计量,一般可分为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降水绝对变率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称为降水相对变率。
材料二: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

城市名
4~5月
7~8月
全年
齐齐哈尔
0.43
0.21
0.14
北京
0.54
0.31
0.26
延安
0.44
0.31
0.26
开封
0.47
0.35
0.20
苏州
0.27
0.38
0.16
南昌
0.26
0.43
0.16
汉口
0.27
0.56
0.19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
①春季,我国降水相对变率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②夏季,我国降水相对变率由长江流域向北递减
③黄河流域是我国季风区全年降水相对变率最大的地区
④年降水总量越多的地区,降水的变率越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大陆东部季风区四地日平均气温≥10°C的开始日期与结束日期示意图,回答25~26题。 

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若③地的纬度较④地低,则③地可能是

A.四川盆地 B.渭河平原
C.青藏高原 D.江南丘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形成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和重要因素是

A.南北跨度广,热量条件变化大
B.东西距海远近不同,年降水量变化大
C.南北跨省区多,人口分布密度不一
D.东西跨经度多,时间差异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39~40题。

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   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   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8~9题。

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受西风控制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受信风控制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地势 C.洋流 D.人类活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的共识。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据此完成29~30题。
与传统经济模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      )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开发清洁能源 ③禁止碳的排放 ④追求绿色GDP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低碳生活”目前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时尚,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下列行为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精神的是(      )

A.避免购买不需要的物品,少穿化纤材质的服装
B.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文稿
C.使用手绢代替餐巾纸
D.夏天将空调开的很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12月7日,24岁的斐济女孩威克姆在哥本哈根大会主席台上大声疾呼:“希望50年后,我的孩子们还可以在这个美丽的岛屿上继续养育她们的后代。”说完泪流满面,全世界为之动容。回答26~28题。
威克姆呼吁的问题是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  (      )

A.厄尔尼诺现象加剧,气象灾害频发 B.生态系统改变,物种灭绝
C.海平面上升 D.热带疾病扩散流行

符合全球变暖原因的一组是  (      )
①大量砍伐森林   ②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③海水体积受热膨胀   ④陆地入海河水大增    ⑤冰川融化

A.③⑤ B.①② C.①②⑤ D.①②③⑤

针对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  (      )
①扩大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以吸纳上升的海水 ②全部沿海建设堤防工程,并升高加固  ③及时监测和预测海平面的升降  ④加强滨海湿地和红树林等生态系统建设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些年来,牡丹江市场上出现了品种繁多的热带水果,这是因为  (      )
①牡丹江自然条件的改变       ②牡丹江市场需求的变化
③税收政策的变化          ④交通和冷藏条件的改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球一小时”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呼吁公众在每年3月28日晚20:30熄灯一小时。2009年3月28日,全球88个国家的近4000座城镇按照时区依次在晚上8点半至9点半熄灯一小时,据此回答1—2题。
“地球一小时”活动旨在唤起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其气候变化主要指

A.大气污染 B.酸雨现象 C.臭氧层空洞 D.气候变暖

下列现象中,可能与这种气候变化有关的是:
①低纬地区山地冰雪量增加  
②我国南海的鱼种生存空间向东海扩展 
③日本的樱花提前开放
④台风频度和强度增加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图a示意我国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b示意图a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

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气压高于①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

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a地风向为西北风 B.c地风向为西南风
C.b为阴雨天气 D.d为下沉气流

若图a为某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不考虑盛行风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可能为城区
B.乙处房价比甲处低
C.城市绿化带应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外
D.火电厂宜建在离市中心1 6千米至20千米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早第三纪,中国副热带地区气候干燥,形成沿纬向分布的红色碎屑岩系。由于印度板块向北的漂移与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读图16,完成28~29题。

西北地区在早第三纪所处的温度带和纬度分别是

A.温带,35°N ~ 45°N B.热带,5°N ~ 15°N
C.寒带,35°N ~ 55°N D.亚热带,25°N ~ 35°N

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

A.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 B.四川盆地变暖、变干
C.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冷、变湿 D.塔里木盆地变冷、变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11示意某地降水、风速的日变化。读图,完成21~22题。

根据降水的日变化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最有可能是凹地形 B.该地最有可能是凸地形
C.该地最有可能为平原 D.该地夜雨多为锋面雨tesoon

根据风速的日变化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天之中风速最大时太阳辐射最强
B.白天大气层比夜晚稳定
C.14时前后风速最大,因为此时空气对流最旺盛
D.风速的日变化主要是地形引起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