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经济”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位于中亚的咸海,原面积大于6.0×104Km2,到2000年只有4000Km2。咸海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 |
B.大量引用流入咸海的河水灌溉土地,流入咸海的水量日趋减少 |
C.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
D.位于干旱地区,森林植被破坏,沙漠化的现象加剧 |
北半球冬至日,航行中的海轮上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74°,物体影子朝北,从收音机里听到北京时间是8:20,回答32-33题。
此时该船位于:
A.太平洋 | B.大西洋 | C.印度洋 | D.北冰洋 |
上述海域附近某珊瑚礁岛国内环境变迁将被迫举国移民,这里所讲的“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 | B.火山爆发 | C.酸雨侵蚀 | D.臭氧层空洞 |
当今全球有变暖的趋势,因而我国将来可能出现:
A.1月00C等温线将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 B.海南岛的面积比现在大 |
C.天山的雪线将下降 | D.我国暖温带将北移 |
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因为:
①海水因膨胀而导致海平面抬升
②极冰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③流入海洋的陆地水增多
④洋底地壳抬升隆起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26~27题。
全球温度上升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关系密切。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
B.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
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
D.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
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
中国科学家测量发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
峰顶覆盖的千年积雪30余年来正在不断融化变薄。使珠峰的雪面高程33年持续下降了约1.3米。其原因是( )
A.由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
B.由于测量手段的不同产生的误差 |
C.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 |
D.由于珠穆朗玛峰的不断抬升 |
从图中可看出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A.1880-1900年 | B.1920-1940年 |
C.1958-1978年 | D.1978-1998年 |
试题纠错
表1是36°N~38°N两地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单位:小时)统计表,两地海拔均低于100米。分析回答7—9题。
①地7月份日平均日照数明显低的原因是( )
A.太阳高度角小 |
B.昼短夜长 |
C.气温较高 |
D.降水丰富 |
②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
D.温带海洋性气候 |
①地最可能位于( )
A.大陆东岸 |
B.大陆西岸 |
C.大陆内部 |
D.青藏高原 |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4(单位:mm),完成16~18题。
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 |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
我国政府停止开垦小兴安岭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
C.进口木材,成本低 |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无焰的微火)据此回答13~15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灾害的是
稻瘟病 B.蝗虫 C.森林火灾 D.赤潮
造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现象的是
A.冷锋过境 | B.暖锋过境 | C.气旋过境 | D.台风过境 |
从材料中可知,此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隆冬季节 | B.盛夏季节 | C.初春季节 | D.仲秋时节 |
图1为某国雨季等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2题。
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②③ | B.③②① |
C.③①② | D.①③② |
该国
A.受盛行季风的影响,风暴潮多发生在每年3—7月 |
B.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流速较快 |
C.地处板块生长地带,多火山、地震 |
D.地势平坦、河网密集、雨热同期,适宜发展耕作业 |
2011年8月以来,“北雨南高温”的天气格局在我国持续多日。副高的强弱、进退几乎决定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分布以及水旱灾害的发生。读我国某月份副高脊线位置图,回答4--6“题。
图示时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北方频繁出现扬沙天气 | B.长江处于汛期 |
C.洛杉矶阴雨连绵 | D.黄河干流出现凌汛 |
此时,下列各图中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状况相符的是
在我国,雨带移动与副高有关系,副高移动最快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马斯达尔位于西亚国家阿联酋的首都阿布扎比(约24°N,54°E)的郊外,是世界上第一座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城市。表1为马斯达尔(1977~2007年)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7~8题。
下列获取电力的方式中,目前不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是
A.太阳能发电 | B.垃圾发电 | C.地热发电 | D.风能发电 |
下列关于马斯达尔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月季风带来降水 | B.属于地中海气候 |
C.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 D.八月受东南信风影响 |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将会使泥沙的侵蚀动态、输送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沉积带中泥沙的沉积速率。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计算公式:某一时期大水次数×2/(同一时期大水次数+大旱次数))和下游河道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29~30题。
19世纪以前,最能反映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的时间段是
A.公元100~300年 | B.公元600~1100年 |
C.公元1100~1300年 | D.公元1300~1800年 |
关于该图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变化越剧烈,沉积速率的变化也越剧烈 |
B.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 |
C.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是植树造林导致的 |
D.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基本呈现负相关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