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历史进程中,诸多因素促使人类社会以其特有的规律向前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珠三角地区城市工业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图15是“珠三角地区主要工业部门分布图”, 据图文资料回答第(2)、(3)小题。
(2)举例说明珠三角地区城市工业结构趋同的主要表现。
(3)从工业区位因素的角度,分析珠三角地区外资企业迁出的主要原因。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建设的国家大型工程图”。读图回答26~27题。
以本地区优势资源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
A.西气东输工程 |
B.西电东送工程 |
C.水土保持工程 |
D.南水北调工程 |
该地区地表分布有深厚的沉积物,地面支离破碎,其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
A.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 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
C.冰川沉积、风力侵蚀 | D.风化作用、冰川侵蚀 |
2010年12月13日国务院近日批准设立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已经批准的九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山西省是目前批准的唯一在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区域。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西省查明保有煤炭资源储量表和山西省区图。
山西省查明保有煤炭资源储量表(单位:亿吨)
材料二:2010年山西省煤炭外运销售及价格图。
材料三:产业共生是指通过不同企业或产业间的合作,提高企业或产业的生存能力和获利能力。产业共生包括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要素。共生单元是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生产单位,共生模式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共生环境是指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包括人文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等。目前山西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共生单元种类单一、共生模式作用有限前后向联系较少、共生环境对经济发展支持不足的问题。
(1)山西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之一,根据材料一简述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根据材料二简述山西省2010年段煤炭外运销售状况与上年相比变化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可能原因。
(3)资源型城市犹如我国的“工业粮食生产区”,资源枯竭威胁着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和发展。请结合材料三,从产业共生角度寻找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出路。
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图是“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A.区域内石油消耗量巨大 |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
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工艺流程复杂 | B.环境污染严重 | C.水资源短缺 | D.消费市场狭小 |
12月13日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式获批。山西省的试点是目前唯一一个覆盖整个省域的综改区,未来将紧紧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改革主题,探索地区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真正促进山西经济转型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 )
A.位置优越,邻近工业城市,输电、输煤距离近 |
B.开采技术先进 |
C.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 |
D.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
有关山西省经济转型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大煤炭开采力度 | B.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
C.整治环境污染 | D.淘汰煤炭、钢铁等重化工业 |
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 读表回答问题。
国家 |
储量百分比(%) |
产量百分比(%) |
消费量百分比(%) |
中国 |
36 |
97 |
41 |
美国 |
13 |
0 |
13 |
日本 |
资料缺失 |
0 |
26 |
其他 |
51 |
3 |
20 |
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 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左图为德国鲁尔区,右图为中国辽中南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B两地都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_____带.两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较大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鲁尔区和辽中南地区最重要的工业部门都是________。它们均拥有丰富的_______ (能源),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能源的优势地位逐渐被__________和天然气所取代。
近几十年来,这两个地区的一部分重工业布局向海港城市靠近,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__________优势。
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请你为辽中南地区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至少两条)
读图8两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8
图中a、b两地的资源优势分别是
①a地热量和水资源丰富 ②b地光照和水资源丰富 ③a地热量和风能资源丰富 ④b地光照和风能资源丰富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关于a、b两地共同能源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永续利用 ②发电量常年稳定 ③密度大,聚能容易 ④清洁,不排放温室气体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截止2007年,世界市场30%以上的风电设备来自丹麦。2007年该国的国家电网中,风能发电所占比例达到22%,预计2025年将达到50%。读图8,甲图为“丹麦地理位置示意图”,乙图为“2007年丹麦所有风力发电机组一年中风力发电量的变化图”,完成18题。
丹麦发电量发生季节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哪一因素有关
A.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C.北大西洋暖流的减弱 | D.风向的季节变化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图”及“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
材料2:“1951一1997年该地区年平均温度、水稻种植面积及单产的变化图”
(1)据材料1信息判断①、②、③三地适宜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 。
(2)结合调水地区自然、人文特征的差异说明“北水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根据材料二,说明该地区水稻生产的变化,并筒述其原因。
(4)指出图中②地区主要灾害类型,并说明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我国的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和突出,能源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已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材料二 图8是中国新能源分布图
(1)读图8,至少说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三种新能源。
(2)多年来,我国煤炭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请从生产和运输两个方面说明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3)我国在进一步实施“节能优先”战略的基础上,实行能源多元化、清洁化发展。请例举措施。
阅读材料及图9,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乙图中有效风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江苏省开发利用风能的主要原因。
甲图中的玛曲湿地是维系黄河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有专家指出:若这个“屏障”被破坏,刘家峡水库每10年就得清淤一次;黄河流过玛曲后平均年径流量由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64 亿立方米,被称为“黄河蓄水池”。
(2)简述玛曲湿地面积减小对黄河A段产生的主要影响。
2005年人口普查江苏省人口密度729 A/km2、甘肃省人口密度57人/km2。
(3)分别说明江苏省和甘肃省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南京和敦煌分别为江苏和甘肃两省著名旅游地,都分布有世界遗产。
(4)据表概括南京客源特点,并评价敦煌客源市场条件。
(5)与江苏省相比,说明甘肃省河西走廊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读图8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冻土是指0℃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近20多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东北地区多年冻土迅速退化。
(1)从能源利用的角度,简述东北地区缓解冻土退化的主要应对措施。
(2)结合水循环的相关环节,分析①地区形成沼泽的主要原因。
由于俄罗斯土地租金便宜、产量远高于国内,东北农民从2005年开始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种大豆,种植面积达6000公顷以上。在我国大豆供需缺口保持3000万吨的态势下,去国外种大豆对农民的吸引力正与日俱增。
(3)说明东北农民去俄罗斯远东地区种植大豆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殖民遗迹旅游(黑色旅游)开始兴起。东北地区近代饱受日俄侵略,遗留了很多殖遗迹。有伪满皇宫、战争遗迹、宗教建筑、受难者遗迹和殖民监狱等类型,数量都十分巨大。
(4)分析东北地区殖民遗迹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大庆是石油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日渐枯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大庆的必然选择。
表2 大庆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5)说出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在表2中的具体体现。
2009 年11月份,我国过早进入了冬季,并在全国出现大范围降雪天气,致使天然气使用量大大增加,部分城市出现天然气供给不足的状况。一月之间,国内天然气批发价格暴涨,平均涨幅超过 20%。据此回答 5~6题。
5.造成此次“天然气荒”的原因,与下列说法无关的是
A.极端天气导致的需求量猛增 B.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
C.天然气价格远远低于石油价格 D.国内天然气资源的生产地与需求地不匹配
6.下列缓解天然气荒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 ②多渠道地扩大天然气进口量
③持续提高天然气的市场价格 ④提高煤炭消费量,缓解天然气供应的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