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能源基地产业链示意图”,完成问题。
E、F处的工业部门分别是
A.电力工业建材工业 |
B.煤炭工业电力工业 |
C.建材工业机械工业 |
D.建材工业电力工业 |
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下列不是其理由的是
A.充分利用废弃物 |
B.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
C.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
D.产品多样化,市场广阔 |
2011年10月27日,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中共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未来5年,山西省要在重大转型项目上先行先试,实施煤层气综合利用、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矸石发电及粉煤灰开发利用、焦炉煤气制甲醇制烯烃、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工程。结合材料完成问题。
该图反映了山西为实现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围绕煤炭综合利用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
B.改变能源基地职能形成高新技术基地 |
C.由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基地转变为依赖新能源 |
D.由能源基地转变为制造基地和材料基地 |
根据该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采掘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1985~2000年持续上升 |
B.原料工业始终在增加,且有越来越快的趋势 |
C.加工工业1985~2000年持续上升 |
D.山西省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工业发展水平较高 |
据报道.我国首座70千瓦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在江苏江宁建成并成功发电,据此回答问题。
在江苏江宁建设太阳能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
B.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
C.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
D.人口稠密,增加就业率 |
太阳能资源的主要优点是
①清洁无污染 ②投资成本低廉 ③总能量巨大可再生 ④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近年来,山西省煤炭工业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产业素质显著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平稳向好的趋势,产业步入发展新时代。2011年,山西省在完成煤炭产量8.72亿吨、同比增长17.71%的同时,煤炭行业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朝着循环化与高端化方向进军。2012年,全省煤炭产量目标为8.5亿吨,力争达到9亿吨。该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原因是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却难以发挥出优势 |
C.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
D.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
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的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
B.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
C.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
D.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
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回答问题:
下面哪一条铁路线是山西煤炭外运专运干线( )
A.哈大线 | B.陇海线 | C.大秦线 | D.宝成线 |
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
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
B.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
C.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
D.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
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 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 |
C.增加经济产值 | D.降低省内环境污染 |
为加快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
D.大力发展黄河水运,提高运力 |
关于山西省能源资源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分布范围广,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
B.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
C.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低的特点 |
D.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
读图4“我国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煤田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
两区域成为能源基地的共同原因有
①劳动力充足 ②市场广阔
③水运交通便利 ④煤炭资源丰富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山西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可采取
的措施有
①减少煤炭开采量 ②消除环境污染
③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④建设坑口电站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该图是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读图回答问题。
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围绕能源开采,构造的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电—钢 ④煤—铁—钢 ⑤煤—气—液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③④⑤ | D.②④⑤ |
山西省煤炭产量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
A.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 |
B.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
C.电力投资比重过大,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较小 |
D.煤炭质量不高 |
山西是我国举足轻重的能源基地,回答问题。
珠江三角洲要购进山西优质动力煤,最理想的运输线路是 ( )
A.石太线、京广线 |
B.大秦线、海运 |
C.焦作一兖州一日照线、海运 |
D.太焦线、焦板线、京广线 |
山西煤炭的外运,主要是 ( )
A.原煤外运 |
B.转化为火电后进行超高压输电 |
C.进行液化、气化后通过管道输送 |
D.转化为核电后进行超高压输电 |
为了加强煤炭的外运,最新修建的铁路线是 ( )
A.大同一北京一秦皇岛 | B.朔州一黄骅 |
C.焦作一兖州一日照 | D.太原一石家庄 |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问题。
图中表示的是山西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哪项措施 (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
B.提高晋煤外运脂力 |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
属于缓解交通运输压力措施的是 (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 ②辅以公路建设 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④发展炼焦业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读晋煤外运图,回答问题。
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
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正确描述
的是
A.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 |
B.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 |
C.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条件较差 |
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
读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预测图,回答问题
与2005年相比,在我国2011年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增幅最大的是 ( )
A.煤炭 | B.石油 | C.天然气 | D.水电 |
下列关于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能源 |
B.核电的消费总量与2005年基本持平 |
C.水电所占比重有所增加 |
D.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大幅下降 |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全省国土面积15.7万平方千米,含煤面积5.7万平方千米,占近40%。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显示,截止1996年末,全省煤炭累计探明储量2662亿t,占全国27%。山西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开发条件优良。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山西省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下列解决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
①调水 ②削减工业生产规模,减少工业用水量
③大量移民到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减少居民生活用水量
④改进生产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产量大,但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 ( )
A.能源工业投资比重较小,新兴工业投资比重过大 |
B.汽车工业投资比重较大,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较小 |
C.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煤炭产品产业链短 |
D.煤质量不高,市场需求量小,无人购买 |
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
①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 ②交通发达,水资源非常丰富
③新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 ④扩大煤田面积,增加煤炭储量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一电一铝 ②煤一焦一化 ③煤一气一液 ④煤一铁一钢 ⑤煤一电一钢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③④⑤ |
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露天开采 | B.矿区道路的铺设 |
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
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回答问题
上图是“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
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 | B.环境污染严重 | C.水资源短缺 | D.消费市场狭小 |
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 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③减轻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 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