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图为某旅游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的可能是()
A. | 甲 | B. | 乙 | C. | 丙 | D. | 丁 |
下图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图,等高距为50米,图中AB为空中索道。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索道向上行的方向是向
A.正北 | B.正南 |
C.东北 | D.西南 |
图中有一瀑布,该瀑布及其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A.甲、乙 | B.乙、丁 |
C.丙、甲 | D.丙、丁 |
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 |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
某校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
下图为经纬网图,AB两地、AC两地的最短距离分别是( )
A.9990km, 6660km | B.3330 km, 6660km |
C.6660km, 6660km | D.1110 km,3330 km |
分别沿着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路上山顶,下面每两条线路比较,正确的是( )
A.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③容易 |
B.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④容易 |
C.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②难 |
D.沿线路③和线路④上山难度一样 |
读下侧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
A.先向北,再向东北 | B.先向南,再向东南 |
C.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
图中陡崖的顶部高度可能是( )
A.200米 | B.400米 |
C.580米 | D.690米 |
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左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左图中甲、乙两点(穿越d点)间地形剖面示意图(S为南方),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陡崖M最大落差(米)可能为
A.198 | B.290 | C.380 | D.450 |
图中王村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向 | B.西南方向 |
C.正西方向 | D.正东方向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四幅图中,表示实际范围最大的是( )
A.a图 | B.b图 | C.c图 | D.d图 |
若四幅图中等高距相同,则a、b、c、d四处坡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a=b=c=d | B.b>d>c>a |
C.a>c>d>b | D.c>b>a>d |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单位:米),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
A.150米 | B.199米 |
C.278米 | D.400米 |
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
A.山谷 | B.鞍部 |
C.山脊 | D.山顶 |
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
A.156米 | B.235米 |
C.220米 | D.255米 |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陡崖的高度可能是( )
A.400米 | B.150米 |
C.278米 | D.199米 |
肯定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