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B地区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分析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C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地区 等常规能源丰富,该地区正在实施的能源输出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处是我国的 平原,生态破坏问题是 被过渡开发利用。
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是距海遥远,降水较少,气候较干 |
B.一些地区的人们环境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维护轻建设是形成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
C.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总体来说主要是由自然原因造成 |
D.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减少 |
该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和坡向的草地退化率分布图”,读图回答第8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坡草地分布的海拔较高 |
B.草地退化率与海拔呈正相关 |
C.退化率高的坡向光照条件较差 |
D.P处可能是当地牧民的夏季牧场 |
读表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据此回答29、30题。
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东北地区 | B.西北地区 | C.西南地区 | D.东南地区 |
根据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推测最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 B.森林树种质量下降 | C.土地次生盐碱化 | D.水土流失 |
读我国西北地区图回答
(1)荒漠化地区的地表景观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特征。写出体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呈现东西差异的地理事物: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汉代以来,A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
B.从上中游向下游迁移 |
C.游牧式的往返迁移 |
D.向两侧迁移 |
(3)图中A—D四地中位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区的是__________。
读下面相关材料,并根据材料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二:东北黑土分布图(图10)。
(1)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阐明该地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4分)
(2)要解决该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3)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开荒)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3分)
该表是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36-38题。
年份 |
森林覆盖率 |
耕地面积 |
年降水量 |
气温年较差 |
河流含沙量 |
粮食 平均亩产 |
粮食 总产量 |
1985 |
19% |
333km2 |
520mm |
38℃ |
10% |
205kg |
1.025亿kg |
1995 |
10% |
478km2 |
450mm |
42℃ |
35% |
135kg |
0.97亿kg |
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扩大,单位面积投入劳动力减少 |
B.人口增长过快 |
C.气候发生异常变化,水旱灾害频发 |
D.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
目前,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严重 |
B.水土流失严重 |
C.热带雨林滥伐 |
D.气候异常 |
该生态环境问题对该地区的危害是
A.水土流失加剧 |
B.物种锐减或灭绝 |
C.河湖淤积,洪涝灾害加剧 |
D.土地肥力下降 |
图12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回答31~32题。
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
B.农业结构复杂 |
C.经历了移民开垦 |
D.注重生态保护 |
进入20世纪以后,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 |
B.大力发展畜牧业 |
C.种植业产值降低 |
D.实施了退耕还林 |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生态功能分区图”,回答11~12题。
关于图中甲、乙、丙三个生态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区在三区域中水质最好 |
B.丙区城市有色冶金工业发达 |
C.甲区域的湖泊对乙区域生态环境无明显影响 |
D.乙区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 |
图中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与理由正确的是 ( )
A.向北发展矿产资源丰富 | B.向南发展地形平坦开阔 |
C.向东发展海陆交通便利 | D.向西发展一气候温暖湿润 |
(10分)喀斯特与黄土、沙漠、寒漠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资料。
材料一 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二 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三 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 (地区)。(2分)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 以上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 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 (3分)
(3)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5分)
27日返回北京。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亚马孙河地区进行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据此回答38-41题。
亚马孙地区有世界最大的、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对其带来严重破坏的主要是
A.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 B.粗放的畜牧方式经营方式 |
C.滥捕滥杀野生动物 | D.过渡引水灌溉 |
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大
③受寒流的影响大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平原面积广
A.①③④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①②⑤ |
亚马孙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
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天气 |
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雨林受人类破坏最少,因而保存完好 |
B.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一半以上 |
C.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的影响不大 |
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导致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 |
读 “七个省级行政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表”,回答24~25题。
省 |
内蒙古 |
西藏 |
新疆 |
青海 |
四川 |
甘肃 |
云南 |
其他 |
所占比例 |
20% |
20% |
15% |
9% |
6% |
5% |
4% |
21% |
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
A.草原 | B.苔原 | C.硬叶林 | D.针叶林 |
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 B.固体废弃物污染 | C.土地沙化 | D.臭氧层破坏 |
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
B.有明确的边界 |
C.地形是四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 |
D.区域内部自然地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
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雨热同期 |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
C.丙区域四季分明 |
D.丁区域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1~2题。
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水土流失 | B.土地荒漠化 |
C.环境污染 | D.湿地破坏 |
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
B.修建水电站 |
C.增加灌溉面积 |
D.大力发展耕作业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