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个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下图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图甲)和城市化动力强弱背景图(图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
A.南高北低 | B.南北低,中部高 |
C.东高西低 | 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
关于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 |
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 |
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 |
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 |
《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1.27%。结合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播种面积的减少 | B.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 |
C.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 D.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吸引 |
表格数据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 )
A.上海市 | B.江苏省 | C.内蒙古自治区 | D.四川省 |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
C.增加自住房面积 |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
“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
A.居住人口减少 | B.城市房价昂贵 |
C.人居环境恶化 | D.城区不断扩大 |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 ”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 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读“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回答下列小题。
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 |
B.到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 |
C.到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
D.到R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 |
P—T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 | 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
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 | D.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4%,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这意味着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等因素成了身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的特殊“两栖”群体。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两栖”群体产生的原因是( )
A.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 B.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
C.产业转移的影响 | D.交通条件的改善 |
缩小两个城镇化率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 B.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
C.保障两栖群体的收入 | D.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
下图为1990~2012年我国某特大城市主城区居住用地面积在各环线圈内的比例变化
统计,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①经济发展和人口驱动 ②空气质量改善
③基础设施建设 ④产业结构优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发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回答下列各问题。
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④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不同。读“某城市示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从城市功能区看,图中甲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用地,A处最有可能形成 区。
(2)简析B处布局工业区的合理性。 。
(3)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市准备建设一个卫星城,图中①②③三处最合适的位置是 ,该卫星城的建设可以缓解主城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哪些环境问题? 。
(4)简要评析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
2015年1月5日上午,杭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萧山区、余杭区与杭州主城区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相关问题,涉及户籍、教育、交通、市民卡、就业和社保等9大领域,均与广大市民群众密切相关。练习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萧山区、余杭区与杭州主城区公共服务一体化,反映出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是
A.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
B.治理环境问题,根治各种“城市病” |
C.城市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
D.运用信息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
萧山区、余杭区相对于杭州市主城区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城市等级低 ②职能种类多 ③服务范围小 ④人口数量少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城市蔓延”是指城市化地区失控扩展与蔓延的现象,它使原来主要集中在中心区的城市活动扩散到城市外围,城市形态呈现出分散、低密度、区域功能单一和依赖汽车交通的特点,即由于城市远郊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所带来的新型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国家中,“城市蔓延”现象普遍存在的是
A.中国 | B.日本 | C.美国 | D.新加坡 |
“城市蔓延”产生的不利影响不包括
A.降低公共服务设施利用水平 |
B.居民居住条件恶劣 |
C.加剧了城市中心区的衰败 |
D.土地利用率降低 |
读我国1949年——2008年城市数量(个)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1949年以来,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我国100万以上的城市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这样分布的自然原因。
(3)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分析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近期我国力推新型城镇化,城市发展迎来加速发展的新机遇。有人主张优先发展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有人主张要以50万人口以下的中小城市为主。你同意哪种观点?并简述理由。
半城市化是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具体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下图表示2010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与半城镇化率高低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 B.第二产业比重 |
C.户籍政策 | D.城乡差异 |
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该地半城镇化率高的主题原因是( )
B、①生活成本低 ②基础设施完善 ③环境优美 ④收入水平高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读下表(单位:亿人),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
发达国家人口 |
发展中国家人口 |
||
城市 |
农村 |
城市 |
农村 |
|
1920 |
1.1 |
5.6 |
0.8 |
10.7 |
1940 |
3.6 |
4.8 |
1.56 |
13.6 |
1960 |
4.8 |
6.1 |
3.6 |
15.6 |
1980 |
7.9 |
4.4 |
6.2 |
25.9 |
2000 |
11.1 |
4.4 |
20 |
24.4 |
(1)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 ,水平 。
(2)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是 。
(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为 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