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我国东北三省1982年和2005年城市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通常城市等级的高低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的。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都是不同的。
(1)从1982年到2005年我国东北三省城市化表现出的特点是什么?
(2)概括图示地区城市等级大小与城市数量、城市分布、服务种类之间的关系。(3分)
(3)沈阳是我国著名的机械工业城市,分析发展机械工业的区位优势。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____苏中地区_______苏北地区___________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部分地区地形图(图甲)、年降水量(单位:mm)与农业分布图(图乙)。
(1)据材料一概况应该农业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2)英国河流短小,但航运价值较大,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材料二英国、中国城市化过程图(图丙)。
(3)简述与我国比较,英国城市化过程特点。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科教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还是重要的经济、交通、旅游中心。北京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过大,城市问题日益突出。京津与冀位置相邻,但在经济和城市发展方面差异巨大。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有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图甲示意首都圈地区城市体系(2012年),图乙为京津冀两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1)分析京津与冀之间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差异。(6分)
(2)有专家建议把B城市培育为首都圈地区城市体系的新核心城市.请分析该城市的区位优势。(6分)
(3)分析北京城市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10分)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下图为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其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全村、村中心及村周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 |
B.到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 |
C.到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
D.到R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 |
P—T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 | 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
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 | D.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两省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可以用城市化速度和城市化水平来反应,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______,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经济水平较低的是_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是______________。
(2)据统计,近年来两省间存在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净迁入的省区是______________,净迁出的省区是______________。列举两省间人口迁移的特点_____________。
(3)分析上述两省之间的人口迁移对贵州省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美国城市化进程经历的时间较长,大致呈“S”形曲线阶段性上升。下图中最后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减缓的原因是( )
A.能源短缺,导致工业发展迟缓,影响了城市化发展速度 |
B.原有城市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可加速发展的空间不大 |
C.工业基础弱,延缓了城市化速度 |
D.政府采取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甲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乙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6分)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6分)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读我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说出图中“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的主要分布特点(4分)
(2)简述我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的主要意义。(10分)
(3)在我国城市化战略中,生态城市建设是主要方向。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14分)
下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北部水资源富余,南部水资源贫乏?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出现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现象,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近几年城市化率变化图
材料二 某年份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市化率排名与当年部分省区人均GDP数量及排名(除港澳台外)
城市化率排名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省区市 |
上海 |
北京 |
天津 |
广东 |
辽宁 |
黑龙江 |
吉林 |
江苏 |
新疆 |
内蒙古 |
人均GDP (美元/人) |
7 330 |
6 410 |
5 340 |
3 630 |
2 830 |
2 100 |
2 020 |
3 710 |
1 890 |
2 590 |
人均GDP排名 |
1 |
2 |
3 |
6 |
8 |
11 |
12 |
5 |
14 |
10 |
(1)材料中城市化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衡量________的标志。
(2)由材料一可知,我国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呈________趋势,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区大都分布在________,分析其原因。
(4)有关上海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化基础水平高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迁入率高
(5)由材料二可知新疆人均GDP居第14位,但城市化率较高,试分析其原因。
读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郊区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小题。图中a、b两曲线( )
A.a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
B.a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 |
C.b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 |
D.a、b曲线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突变性 |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根本的措施是( )
A.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 |
B.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
C.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集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
D.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实行限行措施 |
下图为我国两省1965~2011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完成小题。造成广东省、辽宁省城市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②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制约两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问题是( )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
B.基础设施落后 |
C.严格的户籍制度 |
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