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城本为一个小城镇,因被指定为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而引人注目。据此读右图回答第6小题。
从城市发展看,影响M城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政治 | B.自然环境 | C.交通 | D.军事 |
关于乡村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我国黄土高原区,聚落的形态以大型的团状聚落为主 |
B.乡村聚落最初形成时,虽然规模和范围比较小,但却比较稳定 |
C.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聚落就越集中 |
D.为了灌溉方便,村落多位于河流两岸相对低洼的地方 |
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
B. |
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
C. |
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
D. |
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
(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2010年约为50% |
B. |
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
C. |
2030年超过80% |
D. |
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
图6 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2道问题。
(1)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
(2)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
B.奶牛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高新技术开发区
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读图4回答问题。
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 )
A.中期阶段 | B.加速发展阶段 |
C.高级阶段 | D.衰落阶段 |
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恰城市规化带来的有益启示是( )
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方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 |
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
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城乡统一规划。 |
D.乡村—城市转型的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 |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客观现象。近年来,北京市住宅郊区化现象日益明显,下列选项不能解释其原因的是( )
A.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
B.市区住宅不能满足新增人口的需要 |
C.城市内部功能区调整的需要 |
D.加强城市社会各阶层密切联系的需要 |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 ( )
A.明显过快 B.明显滞后 C.发展比较合理 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2)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不包括( )
A. 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B.城乡差别很小
C.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D. 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回答(1)~(2)题。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于开发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图中黑圆圈代表城市等级)”,回答1-2题。
1.关于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过程称为工业化 B.在此过程中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C.此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减少 D.此过程中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关于图示过程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城市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增加
B.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质量下降
C.城市工业废渣有利于改善城市土地质量
D.出现“热岛”现象,不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读城市发展模式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过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A.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C.农业现代化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D.城区与郊区交通网络更加便捷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