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正确的是:
A.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 B.青少年的比重下降 |
C.农村人口比重上升 | D.男性人口比重上升 |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和“人口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时间内,上海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 B.人口死亡率低 |
C.原有人口基数小 | D.大量人口迁入 |
上海市在城市化过程中,未来将变得日益突出的主要问题是
A.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 B.劳动就业压力增大 |
C.社会劳动力不足 | D.城市环境质量陡然下降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有关人口增长的说明,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 | B.20世纪初期乙国人口增长最快 |
C.甲国可能是欧洲发达国家 | D.乙国老年人口比率高于甲国 |
下列有关人口问题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增长过快,是因为经济发展迅速 |
B.最近乙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城市人口明显减少 |
C.乙国人口增长过快,是出生率过于偏高 |
D.最近甲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
读中国人口数量增长分组趋势图,完成以下问题。
据图绘制出的中国人口比重增长分组趋势图,正确的是( )
据图可知,中国人口2015年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A.劳动人口开始减少,而且有趋势加快 |
B.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比例逐年加大 |
C.人口数量开始下降,下降速度逐年加快 |
D.老龄化大幅加剧,35年后几乎一半老年人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
(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
(2)图示各省、市、自治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_。
(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 。
(4)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模式在部分地区已转变为“三低”型,集中分布于经济发达,在经济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仍然较快。2010年11月,我国又开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
(5)简要说明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对当地产生哪些影响?
(6)材料中的部分地区指的是( )
A.黔、鲁、京、浙、苏
B.豫、新、京、浙、苏
C.渝、京、津、琼、沪
D.沪、京、津、苏、浙
(7)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变化状况的是( )
(8)目前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为什么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 )
A.人口基数大
B.经济迅速发展
C.资源分布不均
D.生产力地区差异大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图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四地人口潜力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②① |
C.②①③④ | D.④③②① |
影响图中各地人口潜力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①地区人口潜力主要的因素是自然条件优越 |
B.影响②地区人口潜力主要的因素是消费水平高 |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
D.④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矿产资源 |
史学家顾祖禹曾说,“山西之形势,最为完固……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而勾注、雁门为之内险,于南则孟津、潼关,皆吾门户也”。1757年前,山西人口大体在600—900万之间,1840年达到1500万人,人均耕地减半。明清时期,随着晋商兴起,一种新的移民迁出潮也出现了,那就是商业性移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上山西人口多,增长快的原因最可能是
A.植被覆盖率高 | B.水源充足 |
C.地形封闭安全 | D.气候湿热 |
山西的商业性移民迁出潮反映出当地
A.人稠地狭 | B.居民的商业天赋高 |
C.交通便捷 | D.金融发达 |
“问我祖先来(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有学者考证,“洪洞古大槐树移民”分布在11个省、市的227个县。对“大槐树’’含义的正确理解是
A.大槐树遮阳避暑 | B.是人口迁移的集散地 |
C.大槐树人口众多 | D.交通运输发达 |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l00个女孩所对应的男孩数,正常情况下保持在103—107之间,我国已长时间偏离正常范围。下图示意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
A.与教育程度有关 | B.与自然环境有关 |
C.与人口政策无关 | D.与经济水平无关 |
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小的是
A.城市化 | B.就业 |
C.人口再生产 | D.国防 |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1952年,我国农业的劳动力容纳力已基本饱和,大体维持“一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
B.②时期,人口生产暂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
C.③时期,人口生产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 |
D.④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
依据图中信息,下列年份中,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率最大的是
A.1958年 | B.1965年 |
C.1975年 | D.1985年 |
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
A.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 | B.人口出生率特别高 |
C.城市经济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 | D.城市化进程大幅加快 |
人口抚养系数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通常指15-64岁人口)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读“安徽常住人口变化表”,回答以下问题。
|
15—64岁(%) |
65岁以上(%) |
城市化水平(%) |
净迁出人口(万人) |
2010年 |
72 |
10.2 |
46.5 |
914 |
2013年 |
71.11 |
12.8 |
47.86 |
898.7 |
2013年安徽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7.86%,但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仅为22.9%。有关当前安徽省城市化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高 | B.城市化发展速度慢 |
C.城市化发展质量较低 | D.城市人口大量迁出 |
有关2010年到2013年安徽省人口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安徽人口抚养系数下降 | B.人口自然增长率依然较高 |
C.总体人口平均年龄减小 | D.外出人口出现回流现象 |
下表是2013年南方四省人口年龄结构表。广东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小的原因主要是
省份 |
广东 |
广西 |
江西 |
湖南 |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8.17% |
9.66% |
8.8% |
10.59% |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14.64% |
21.57% |
20.6% |
18.14% |
A.人口出生率最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C.15-64岁人口迁入多 D.人口死亡率最高
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地区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为“2010年及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030年比2010年( )
A.新增人口数量少 | B.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
C.人口总数下降 | D.自然增长率上升 |
2013年11月我国开始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即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启动此项政策的国情和影响是( )
①启动此项政策的国情是老龄化加剧 ②可以使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
③目的是鼓励人口生育 ④减少劳动年龄人口数量 ⑤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⑤ |
下图为某地理要素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若y轴表示某国人口数量,且符合人口自然增长的一般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③阶段人口数量一定已达环境人口容量 |
B.①阶段人们生育意愿较低 |
C.②阶段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
D.③阶段社会负担明显减轻 |
若y轴表示某国城市人口比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阶段工业化速度加快 | B.②阶段城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
C.③阶段大城市中心人口激增 | D.①阶段城市等级体系已形成 |
【改编题】《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以下是相关的主要数据。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全国第一次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总数一直递增而且增幅越来越大 |
B.人口总数一直递增但增幅一次比一次小 |
C.每次人口总数比前次有增加,但增幅从第三次后明显减缓 |
D.每次人口总数比前次虽有增加,但增幅从第三次后呈下降趋势 |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出我国最严重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 | B.人口老龄化加剧 |
C.城镇化太快 | D.人口性别严重失调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