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的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图1),回答8~9题。
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与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 B.气候 | C.河流 | D.土壤 |
四个区域中,有城市分布的最可能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不包括港澳台),回答6~7题。
|
大陆总人口 |
0-14岁 |
15-59岁 |
60岁以上 |
其中65岁以上 |
2010年人口数(人) |
1339724852 |
222459737 |
939616410 |
177648705 |
118831709 |
占总人口比例 |
|
16.6% |
70.14% |
13.26% |
8.87% |
与2000年相比 |
增长5.84% |
下降6.29% |
上升3.36% |
上升2.93% |
上升1.91% |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自然增长率有所上升 | B.劳动力人口减少 |
C.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 D.人口零增长态势显现 |
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7%,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列关于我国老龄化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10年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
B.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 |
C.丰富的劳动力掩盖了老龄化问题 |
D.调高退休年龄可解决老龄化问题 |
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17~18题。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③国65岁以上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
A.60%计划生育 | B.15%采取移民政策 |
C.20%鼓励生育 | D.30%鼓励人员出国 |
读图,回答3—4题。
关于贵阳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快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劳动力充足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贵阳市2010年后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措施是
A.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自然增长 | B.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
C.限制外来务工人数,保障城市人口就业 | D.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
读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变化表,回答10 ~11
2000〜2010年期间,我国突出的问题是( )
A.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加重 |
B.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
C.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
D.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 |
根据普查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A.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
B.十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
C.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 |
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
读“我国某省2011年与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图3)
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A.就业压力大 | B.养老负担重 | C.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 D.劳动力短缺 |
“人口红利”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人口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
“人口红利”期容易出现的社会问题有
A.社会储蓄率低,不利于经济增长 | B.青壮年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 |
C.少年儿童比重高,人口增长过快 | D.社会赡养费用高,财政压力大 |
预计2015年前后,我国达到“人口红利”高峰,“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严重 |
B.人口总量减少 |
C.就业困难 |
D.经济衰退 |
读“某国总人口的年龄结构和外来移民的年龄结构图”,完成第l6题。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A.男女比例不平衡 |
B.外来移民入门超过本国人口 |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
图7是我国2000年及2010年人口统计资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总数减少 | B.性别比例渐趋均衡 |
C.城市化速度减慢 | D.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
表1是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在该地居住的离开原籍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读后完成11—13题。
表1
省(直辖市)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占 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 |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占 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 |
甲省 |
7.17 |
7.15 |
乙省 |
7.31 |
7.02 |
丙省 |
6.83 |
7.79 |
丁市 |
1.32 |
1.72 |
表中内容反映,甲、乙、丙三省
A.已出现人口负增长 |
B.人口流动量大 |
C.经济发达 |
D.人口大省 |
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 |
B.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增长率高 |
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
D.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多 |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人口数量增长率最高的是
A.甲省 | B.乙省 |
C.丙省 | D.丁市 |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有
A.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
B.从多子多育到只生一或两个 |
C.从早婚早育到晚婚优生 |
D.从“父母在,不远游”到“四海为家” |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 |
B.人口增长过慢 |
C.人口老龄化问题 |
D.人口身体素质差 |
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
美国人口普查局近日宣布,在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早晨7点46分,美国人口总数将突破三亿大关,这是美国人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读美国人口结构情况图,回答21—23题。
美国人口增长与中国人口增长相比显著的特点是
A.自然增长率高 |
B.人口呈负增长 |
C.人口机械增长比重大 |
D.人口死亡率低 |
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对美国积极的影响是
A.交通通达性提高 | B.文化多样化 |
C.劳动力数量减少 | D.自由活动空间增大 |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正在经历人口增长的工业国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均自然资源消费最多的国家 |
B.全球气候变暖的“功臣” |
C.人均制造垃圾最多的国家 |
D.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对美国不适用 |
图1为“我国197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回答1、2题。
关于1970—2000年间人口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出生率基本保持不变,死亡率不断下降,自然增长率也不断下降 |
B.人口增长模式完成了高高低特征向三低特征的过渡和转变 |
C.1975—1985年期间,我国人口数量先增后降 |
D.1985—2000年人口变化显示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
根据2000年—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环境、资源相适应 |
B.仍面临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问题 |
C.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
D.人口变化特点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