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 选择题
高中地理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市2010年和2014年人口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目前该市人口的最主要问题是

A.劳动力严重不足 B.青少年比重太大
C.老龄化问题严重 D.城市人口比重太高

应对该市人口变化,目前最合理的措施是

A.严格户籍管理制度 B.接纳国际移民
C.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D.禁止人口流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1990和2050年我国四省区老年人口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预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依据图判断,2050年前后四省区劳动力短缺最突出的是

A.粤 B.桂 C.黔 D.苏

导致图中四省老年人口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不平衡 B.地区生育观念的差异
C.自然环境的变迁 D.文化教育的快速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1.3亿。因此,我国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示意某国人口数量和每十年人口增长率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国

A.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 B.人口迁入率高,人口数量增加快
C.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趋缓 D.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

上右图中反应该国201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a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5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
B.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丙
C.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
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

图b为“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示意图”,下列关于图a、图b对应情况判断合理的是  (   )

A.甲国处于B年份 B.乙国处于A年份
C.丙国处于C年份 D.丁国处于D年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受社会经济条件制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乙中的三种人口类型中,增长特点与图甲中的阶段④一致的是(  )

A.a B.b C.c D.都不是

图乙中,a图所示人口类型的增长特点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
B.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
C.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
D.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

从图中可以看出                                                   (  )

A.西藏、上海的人口增长呈现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
B.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
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
D.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育率指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2010年我国人口普查各省低生育率前十位:京 0.7067,沪 0.73665,辽 0.74,黑 0.75,吉 0.76,津 0.9128,浙 1.017,藏 1.0496,苏 1.05385,陕1.0545。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生育率最低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

我国生育率最低的地区生育率低的原因有(   )

A.城市化水平低 B.生育意愿弱
C.生育政策宽松 D.婚育年龄早

低生育率可能导致

A.失业率上升 B.老龄化问题缓解
C.家庭负担加重 D.环境污染加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图示人口红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五六十年代人口红利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的下降
B.70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
D.2010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上升

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是

A.全面开放二胎政策 B.适当延缓退休年龄
C.完善社会养老机制 D.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左图为不考虑“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情况下,某省常住人口三项数据统计及预测(劳动年龄人口为15~64周岁的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在不考虑“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情况下,2013~2020年

A.人口总扶养比先降后升 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
C.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 D.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

右图模型一、模型二分别是该政策改变前、后的人口抚养比变化模型,该图说明人口政策改变后

A.低龄人口增长较快,导致前期负担加重
B.劳动力负担一直增加
C.劳动力数量变化最快
D.劳动力人数增加,抚养比立即减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重庆城市发展迅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下表示意2010年重庆市人口数及构成状况,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中能正确表示2010年重庆市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全面放开二胎的人口政策对重庆市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人口增长速度长时间持续增加
B.带动养老需求的增长
C.长期来看有利于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D.缓解劳动力人口抚养压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劳动参与率是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重要指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读我国分年龄组劳动参与率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年龄增长,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
B.我国经济活动人口的主体集中在25-49岁
C.15-19岁人口劳动参与率低的原因是缺乏劳动技能
D.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参与率呈升高趋势

为应对劳动参与率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最有效措施(   )

A.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率 B.逐步放宽生育限制
C.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D.大幅提高养老金

目前,我国全面放开二胎的人口政策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增加劳动参与率
B.带动养老需求的增长
C.长期来看有利于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D.缓解劳动力人口抚养压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至1964年递减
B.0-14岁人口比例2000年至2010年增加较慢
C.15-64岁人口比例1964年至1982年增加较快
D.65岁以上人口比例2000年至2010年增加最快

该市15-64岁人口增加最多的时期是

A.1953-1964年 B.1964-1982年
C.1990-2000年 D.2000-2010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读2010年浙江省衢州、丽水、金华、温州四市人口年龄中位数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温州市人口年龄中位数远低于浙江省内其它城市,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偏高 B.人口流动
C.老年人口总数少 D.产业升级

近年来,温州市大力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为骨架的对外快速运输大通道,最先影响温州市

A.城市等级 B.服务范围
C.产业结构 D.行政范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地陆续启动实施“单独两孩”(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下图是我国甲、乙、丙、丁四省(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构成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从图中数据来看,最有可能首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省(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从图中看出,10 年来甲省(区)

A.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 B.省(区)内人口流动量大
C.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提高 D.劳动力充足,就业压力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