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上世纪50-70年代的发展,使北京从一个消费城市变成一个工业化城市。改革开放后,北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北京已被确定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宜居城市”。
(1)读甲图,指出第Ⅱ、Ⅲ阶段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最快的方向分别是:第Ⅱ阶段 ,第Ⅲ阶段 。
(2)甲、乙图中能直接反映出北京城市的变化特点是: 、 。
(3)说出1998-2008年北京市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至少答出2条,4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我国出生人口1 608万,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
材料二:我国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_____________问题,从图中看出该问题产生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_年,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包括哪些内容?
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
(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 %。
(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 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
(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 2010年 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 年到 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O~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953年: 。
1982年: 。
阅读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上海市人口资料,回答问题。 (20 分)
人口普查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意义重大,它可以了解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口的空间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素质,为各级行政机构进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2010 年我国以 11 月 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1)由图 1 可见,2010 年与 2000年相比,上海市常住人口增加了大约 628 万,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增加了________万,常住人口比例增加了约 37.51%。与全国同期相比,上海的人口增速显得特别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 2 可见,2010 年上海市 65 岁以上人口已超过____%,说明上海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
这一问题对上海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由图 2 可见,上海市 2010 年 65 岁以上人口比例较 2000 年略有_________,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 3 反映出中心城区和郊区人口的变化,近十年来中心城区人口______________,郊区人口________,这一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上海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________阶段。
阅读相关人口信息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
||
跨省流动人口 地区构成 |
流出 |
流入 |
|
四川16.8%、安徽11.3%、湖南11.0%、江西8.6%、河南7.4%、湖北6.3%、其余38.6% |
广东36.7%、浙江9.0%、上海7.6%、江苏6.4%、北京6.6%、福建5.1%、其余28.6% |
||
流动人口 城乡构成 |
乡村 |
75.6% |
22.8% |
城市 |
24.4% |
77.2% |
|
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26139万(人) |
材料二:“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表
材料三:“2000年和2010年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
据材料1说明我国近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
简析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请分别说明人口大量流动对流出地和流入地带来的积极影响。
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存在 问题。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的这一问题比城市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由材料3中图1可见,近十年来中心城区及郊区人口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上海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阶段。
分析上海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城市功能分区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城市公共设施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最新统计,由于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到0.6%左右;但我国人口增长的势态不容乐观,人口数量仍以每年7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新生儿每年出生1200万到以上。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图
材料三 2010年,江苏、上海、北京、西藏、宁夏总人口分别约7800万、2300万、2000万、300万、630万。
⑴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仅利用图中信息分析这个省或市或自治区人口死亡率最低的可能原因。
⑵图示各省、市、自治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__。并解释这个省或市或自治区净增人口最多的原因。
⑶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_______ __ _。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三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和人均土地资源情况表
地区 |
人口密度(人/km2) |
人均耕地(亩/人) |
人均草地 (亩/人) |
人均林地 (亩/人) |
A |
202 |
1.4 |
0.2 |
0.3 |
B |
10 |
1.1 |
1.1 |
1.8 |
C |
6 |
0.3 |
45 |
36 |
材料二:我国简图7
(1)在材料二我国简图7中分别填入ABC三地区。
(2)根据上题的判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简析AC两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和不足条件分别有哪些?
(3)环境管理就是对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施加影响,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分析甲、乙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国中,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是 国,理由是 。
(2)甲、乙两国中,自然增长率较大的是 国;人口将出现负增长的是 国;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特点的是 国。
(3)简述两国各自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及采取的人口政策。
甲国问题: 。
甲国政策: 。
乙国问题: 。
乙国政策: 。
图20为 “人口增长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20中,第三阶段名称为 ,图21中 (填序号)处在该阶段。
(2)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进入第四阶段,该阶段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针对这样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2011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0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93‰;死亡人口96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这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目前已经大体进入图20中的第_________阶段。该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是: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自然增长率________。
读下列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部分地区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统计图
(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
(2)结合图示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基数分析,其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最少的是__ ______。
(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
_ __。
(4)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____型。
(5)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相关关系是____ ______;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相关关系是_____ _____。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公报”,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出生率为12.10‰,
死亡率为6.93‰,自然增长率为5.17‰。
材料二
(1)在各大洲中,出生率最高的是_________,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判断,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第_____阶段,其特点表现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填高或低)
(3)从人口方面看,我国存在人口数量 、人口素质 、人口结构不合
理、人均资源占用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人口统计图表(图1),计算并回答问题: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________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单项选择)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3)分析图1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等;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A国可采取________措施来应对。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材料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年龄构成 |
|
|
0-14岁人口 |
222459737人 |
占16.60% |
15-59岁人口 |
939616410人 |
占70.14% |
60岁及以上人口 |
177648705人 |
占13.26% |
注: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 |
||
城镇人口 |
66557万人 |
占49.68% |
农村人口 |
67415万人 |
占50.32% |
注:与2000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虽然比2005年和2009年人口抽样调查的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还是高于正常范围。
材料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户口登记地在其他县(市、区)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31281654人,占常住人口的30%,其中属于省外的为21498798人,省内的为978285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其中省外人口增加6433920人,增长42.71%。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人口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答三点)
(2)从材料中可看出,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已是________模式,形成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这种模式给我国带来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分析,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________阶段,此阶段对应出现了________的现象。
(4)根据资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0年间广东省的常住人口从第三位跃居第一位,而河南省却从第一位退至第三位?
读左图“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和右图“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其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______,左图中哪个阶段可能会出现该问题____________,其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我国实行了____________政策,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入__________________。
(4)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计划生育 |
B.鼓励生育 |
C.采取移民政策 |
D.鼓励人员出国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从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3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到2050年将达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的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压力。
材料二 新中国人口增长图(如图)
材料三 根据我国2005年人口构成表,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1)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① ;② 。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 |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 D.城市化速度快 |
(3)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 ,原因是 。
(4)你认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处理。
(5)为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列人口增长模式图中的(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