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该图与材料后,回答问题1-3题:
材料一:(1)2006年是199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水以来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374人死亡,失踪568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324万多人,倒塌房屋202万多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177亿多元。
(2)2006年10月11日是联合国倡导的第17个“国际减灾日”,其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
材料二: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
我国当前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 | B.旱涝灾害 |
C.台风 | D.沙尘暴 |
下列发生在2006年的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事件有:
A.7月22日,云南盐津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
B.7月13日以来山西运城市9县区先后出现乙脑疫情 |
C.11月14日,添加苏丹红的“红心”鸭蛋事件 |
D.8月10日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登陆 |
在上图中,区域①与区域⑥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荒漠化与旱涝灾害 | B.泥石流与霜冻 | C.滑坡与风暴潮 | D.旱灾与地震 |
如图,完成22-23
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 B.6-7月 | C.6-8月 | D.5-8月 |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 B.南北皆旱 | C.南涝北旱 | D.南北皆涝 |
图4示意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 |
B.太行山和雪峰山 |
C.大巴山和巫山 |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
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据此回答9~10题。
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 |
B.常年降水较同期偏少 |
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
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 |
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中,正确的是
A.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 | 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 |
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 | D.洪水淹没范围广—修堤筑坝 |
图3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台风开始影响Q地时,Q地的风向为
A.西北风 | B.东南风 | C.东北风 | D.西南风 |
台风在Q地与R地引发的不同的次生灾害有
A.暴雨、洪涝、风暴潮 |
B.暴雨、风暴潮、泥石流 |
C.风暴潮、滑坡、泥石流 |
D.暴雨、洪涝、滑坡 |
台风经R地时,台风的势力明显减弱,使其减弱的主要因素是
A.地转偏向力 | B.下垫面性质 | C.海陆位置 | D.河流 |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图2,回答4~5题。
与其他地区相比,④地区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 B.台风 | C.泥石流 | D.干旱 |
①、②、③、④四地区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该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与干旱不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是
A.暴雨 | B.寒潮 | C.泥石流 | D.台风 |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黄河是我国凌汛重灾区,回答以下7-8题
我国黄河冰凌洪水不可能发生的河段是
A.黄河上游宁夏河段 |
B.黄河上游内蒙古部分河段 |
C.黄河中游山西河段 |
D.黄河下游部分河段 |
冰凌洪水的发生主要在
A.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的河段 |
B.河流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的河段 |
C.河流完全封冻的冬季 |
D.河流完全解冻的夏季 |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我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回答以下4-6题。
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点不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旱灾多发 |
B.台湾省——地震多发 |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
D.黄淮海平原——低温冷害严重 |
形成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①国土面积广大
②人口众多
③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
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
⑤灾害灾次频发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我国西部地区灾情主要表现为
A.受灾入口多 |
B.牲畜掉膘或死亡 |
C.农作物成灾面积大 |
D.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
据史料记载,康熙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未,苗嫁菸然。据此回答1-3题
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属于
A.气象灾害 | B.水文灾害 |
C.生物灾害 | D.地质灾害 |
在晋咸和三年的雨雹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A.人员伤亡 |
B.财产损失 |
C.自然资源损失 |
D.环境受到污染 |
榆次位于陕西省,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
A.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崎岖 |
B.季风气候大陆性强,气温降水变率大 |
C.受太行山脉的影响,降水量大 |
D.位于非季风区,气候要素多变 |
我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和火山爆发 |
B.洪涝和干旱 |
C.台风和寒潮 |
D.滑坡和泥石流 |
珠江三角洲自2005年底开始再次发生咸潮危害,这是珠江三角洲遇到的最严重的咸潮。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仍然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咸潮的直接诱因就是南粤大地连年干旱,但海平面的升高和人类的无序采沙也会加剧咸潮的蔓延。据此回答24~25题。
咸潮危害最容易发生在
A.过量抽取地下水的地区 |
B.沿海地势低平地区 |
C.河流入海口 |
D.多台风地区 |
以下措施可以减缓咸潮危害的是
A.修筑堤坝,抵御海水入侵 |
B.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增加河流入海量 |
C.挖采河沙,疏通河道Y |
D.减少地下水的抽取,多用河水 |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据此回答1—2题。
“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指( )
A.沙尘暴 | B.台风 | C.水灾 | D.泥石流 |
上述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的地区主要是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 B.西南地区 | C.黄河中下游地区 | D.长江中下游地区 |
读图8“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36—38题。
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 B.台风 | C.洪涝 | D.寒潮 |
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7、8月 | B.甲——3、4、5月 |
C.乙——5、6月 | D.乙——12、1、2月 |
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集中,多暴雨 |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 D.气温高,蒸发量大 |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10月23日18:41,土耳其西部(北纬38.8°,东经43.5°)发生了7.3级地震,震源深度10.0千米。
关于这次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震中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地震带上 |
B.震中位于亚欧板块的最西端 |
C.震中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
D.震中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
下列最能代表土耳其地域文化特点的景观是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