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的数字符号2、3、4、5表示的自然灾害的类型是
A.地震、干旱、风暴潮、地震 |
B.干旱、地震、洪涝、台风 |
C.滑坡、洪涝、台风、干旱 |
D.洪涝、风暴潮、地震、滑坡 |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2题。P 和Q 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 | B.海陆位置不同 | C.台风影响先后 | D.用水季节变化 |
下列关于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旱灾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是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流域 |
B.我国旱涝灾害频发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 |
C.珠江流域、四川盆地等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 |
D.西南地区的旱灾发生频率小于西北地区 |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特征为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
②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变率大
③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④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降水集中多暴雨
⑤多数地区森林覆盖率低
⑥地形类型多样,地势起伏大
A.②③⑤⑥ | B.①②⑤⑥ | C.②③④⑤ | D.②④⑤⑥ |
图是2010年第11号台风“凡亚比”的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P地时,漳浦的风向是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
以台风的行进路径为界,顺着台风行进方向,台风可分为左半圆和右半圆。航海者认为右半圆比左半圆危险性更大(如图),其最主要原因是
A.右半圆与大陆的距离较近,风险大 |
B.右半圆的风向和台风的移动方向接近—致,风速加强 |
C.左半圆纬度偏低,地转偏向力较小,风速较低 |
D.左半圆的风向和台风的移动方向接近—致,风速加强 |
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 B.岩石裸露有利于风沙活动 |
C.气候因素决定荒漠化的发展 | D.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正确的叙述是( )
A.国内外地震台所测的震级不同,这是因为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 |
B.国内外地震台所测的震级不同,这是因为离震中距离不同,震级也就不同 |
C.离震中远近不同的地方烈度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不同的烈度 |
D.市内有的建筑物未倒塌,说明震中附近地区烈度为零 |
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特大暴雨造成的 |
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
C.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 |
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于干流水量起了重要的扼制作用 |
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 |
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 |
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2年2月16日2时34分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北纬24.0°,东经114.5°)发生4.8级地震,烈度为Ⅵ度,震源深度13公里。有关这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的成因是板块移动造成的 |
B.汕头地震台测到的震级小于4.8级 |
C.广州、深圳、以及东莞市均有不同程度震感,烈度为Ⅵ度 |
D.地震发生时当地的地方时是2012年2月16日2时12分 |
甘肃省舟曲县持续半年干旱后,2010年8月7日山区突降暴雨,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图甲为“泥石流发生时应急逃生示意图”,图乙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读图完成7~8题。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 )
A.持续干旱是引发泥石流的根本原因 |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泥石流的直接原因 |
C.地势低洼且起伏小,易受洪涝影响 |
D.暴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大量碎屑物质 |
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14中O点,合理的逃生线路有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①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