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现代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实行联产责任制,家家户户屯满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从自然角度看,“十年就有九年荒”中的 “荒”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时间是
A.洪涝——6、7月 | B.洪涝——7、8月 |
C.干旱——4、5月 | D.台风——7、8月 |
现今凤阳“家家户户屯满粮”得益于
A.气候变暖 | B.红壤的改良 |
C.大量施用化肥 | D.大力兴修水利 |
结合下面某国轮廓及相关信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图文信息,判断该国所在的地理分区属于( )
A.东亚 | B.中亚 |
C.东南亚 | D.南亚 |
该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多发区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的直接的自然原因是( )
①印度洋暖流影响
②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植被破坏严重,生态功能减弱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强烈。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指( )
A.沙尘暴 | B.台风 |
C.水灾 | D.泥石流 |
上述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 )
A.西北地区 | B.西南地区 |
C.黄河中下游地区 | D.长江中下游地区 |
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受锋面雨带的控制 | 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
C.受气旋活动的控制 | D.受印度低压控制 |
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⑥ | D.①②④⑥ |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下列各题。
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 B.台风 |
C.洪涝 | D.寒潮 |
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7、8月 | B.甲——3、4、5月 |
C.乙——5、6月 | D.乙——12、1、2月 |
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集中,多暴雨 |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 D.气温高,蒸发量大 |
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陕西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也是重点扶贫开发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说法中,属于“旱腰带”地区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①冬季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 ②夏季地处内陆,受南部山地的阻挡,受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小;③地表荒漠广布,水分下渗严重 ④人口密集,农业用水量大;⑤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地区应该
A.修筑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 B.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发展林果业 |
C.封山育林,发展旅游业 | D.利用草场资源优势发展畜牧业 |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5年冬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图(a)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图(b)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a)中
A.降水量多少只受①气流影响 | B.水面结冰后②环节增强 |
C.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锋面 |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
此次暴风雪
A.形成荒漠化,沙尘暴 | B.对南方的棉花带影响最大 |
C.威胁中部冬小麦生长 | D.对东北部乳畜业危害最大 |
图(b)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A.1月,甲地 | B.11月,乙地 | C.9月,丙地 | D.7月,丁地 |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到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各题。
t4时期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①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②年内径流量时间分配趋于均匀 ③洪峰流量增大,洪峰出现频率增多 ④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已知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读“图甲台湾岛水系图”,图乙“沿回归线所作的台湾岛地形剖面及相关要素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a 、b表示的地理要素分别是
A.气压、风力 | B.降水、光照 |
C.湿度、能见度 | D.污染指数、云量 |
造成图中地理要素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 B.地形地势 |
C.洋流 | D.纬度位置 |
对该岛生活、生产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
A.寒潮、洪涝 | B.地震、洪涝 |
C.台风、地震 | D.沙尘暴、台风 |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日平均气温最大负距平分布图(日平均气温距平是指日平均气温与一年内日均温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读图完成各题。
关于图中甲、乙的数值大小及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12<甲<14,距海较近,降温较慢 |
B.6<乙<8,盆地地形,山脉阻挡 |
C.14<甲<16,地势低平,气温较高 |
D.8<乙<10, 光照较弱,气温较低 |
若图中的等值线分布能反映我国某种气象灾害的地域差异,则下列关于该灾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强度是南方大于北方 |
B.冬季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
C.其形成与冷锋、气旋有关 |
D.次年病虫害与该灾害等级一般呈负相关 |
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如下表,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
亚洲 |
欧洲 |
非洲 |
北美洲 |
南美洲 |
大洋洲 |
主要灾害种类 |
干旱、 洪水、沙漠化、水土流失、 台风、龙卷风 |
酸雨、雪灾 |
干旱、 洪水、沙漠化、蝗灾 |
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水土流失、 酸雨 |
干旱、 洪水、水土流失 |
干旱土壤、盐碱化、生物灾害 |
欧洲农业灾害明显较少且少有干旱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湿且稳定 |
B.地广人稀,务农者少 |
C.北部高山阻挡冷气团入侵 |
D.用先进科技改造环境 |
欧洲和北美洲出现有相同的农业灾害,可显示出下列何种地理特征
A.都属于同一种气候类型 |
B.工业化程度高 |
C.森林覆盖率低 |
D.纬度跨度大,农业灾害类型多 |
1998年6月长江流域发生连续暴雨,干流连续6次出现了大洪峰和高水位。回答各题。
造成连续暴雨的自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长江流域 |
B.锋面活动持续停留在长江流域 |
C.台风影响造成连续暴雨 |
D.我国是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连续的暴雨很正常 |
造成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人为原因是( )
①流域内普降暴雨
②上游乱砍滥伐,植被覆盖率下降
③下游围湖造田,行洪区被农田和建筑占据
④下游入海口处挖沙、采沙现象严重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上图表明该地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 | B.夏季降水多 |
C.冬季降水少 |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A.流速减小 | B.流速增大 |
C.水位涨落 | D.水位稳定 |
有关图示滑坡频率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1—7月逐月增加 |
B.各月每天都有滑坡发生 |
C.滑坡频率与降水量基本呈负相关 |
D.滑坡频率与降水量基本呈正相关 |
2006年3月27日下午4时45分,太旧高速公路(太原至旧关)太原到阳泉段寿阳县境内的一百米左右路基出现沉陷,至当晚七时左右,坍塌地段路基整体外移,长度约一百五十米,最大深度约五米,路基大塌陷,致使交通处于瘫痪状态。太旧高速公路是山西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已经平安运行十年之久。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是
A.该路段地基出现滑坡现象 | B.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泥石流 |
C.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 | D.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 |
关于对该事件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 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
② 启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
③ 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
④ 宣布废弃该公路,重新修建新的一条高速公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