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自然灾害程度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汶川地震给汶川带来的损坏程度高于成都是因为汶川人口密度更大 |
B.发生在洋中脊的地震对沿海地区影响不大是因为沿海地区防抗灾能力强 |
C.印度洋海啸伤亡人数巨大是因为受灾地区人口密度大且缺乏海啸预警系统 |
D.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小 |
新京报讯 “东北雾霾,孩子问是世界末日吗;长沙雾霾辣得呛眼睛;天津雾霾袭城……”在前不久过去的10月里,“雾霾”一时成为热门词汇。(雾霾天是指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天气形象。)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雾霾天气发生时,当地( )
A.风力大 | B.日温差小 |
C.降水概率大 | D.城市风显著 |
下列行为不易使雾霾天气加重的是( )
A.北方大面积燃烧秸秆 |
B.北方冬季燃煤供暖 |
C.汽车尾气排放 |
D.农村兴建沼气池 |
2009年10月30日,第四届“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主题峰会在北京化工大学举行。据此回答题。
第四届年会主题“推进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体现了哪一类人地关系思想
A.环境决定论 | B.人类中心论 | C.人地相关论 | D.人地伙伴论 |
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A.退耕还林 | B.围湖造田 | C.陡坡开垦 | D.挖掘“发菜” |
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
阅读“PPE怪圈”的有关材料,结合右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4分)
“PPE怪圈”(贫困—人口—环境”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指“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常被用作解释贫困地区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
(1)从①④线索入手,简述“PPE怪圈”的基本成因。
(2)从③⑤线索入手,简述贫困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3)试分析如何走出“PPE怪圈”(至少三个方面,6分)。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中A—C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是 ( )
A.核工业 | B.耕作农业 | C.钢铁工业 | D.电子工业 |
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程度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 ( )
① 增加环保投入②工业技术进步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⑤出现逆
城市化现象
A.①②⑤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③⑤ |
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重的是 ( )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
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 |
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 |
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
下图为2010~2050年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趋势示意图,下表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变化和碳排放总量变化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1990~2009年固体废 弃物的碳排放变化 |
1990~2009年碳 排放总量变化 |
欧盟 |
-39.1% |
-12.7% |
美国 |
-14.1% |
7.3% |
日本 |
-14.6% |
0.4% |
澳大利亚 |
-21.9% |
30.5% |
有关我国固体废弃物碳排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现阶段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呈快速上升趋势
②我国固体废弃物排放的碳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
③推行清洁生产有利于减少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
④随着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实施,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将会快速下降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有关表中1990~2009年碳排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各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量都在下降
②日本、澳大利亚碳排放总量有所下降
③美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量的变化幅度小于碳排放总量的变化幅度
④欧盟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量的下降幅度超过其碳排放总量的下降幅度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该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时期→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t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
B.区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
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
D.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
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湿地的主要功能或用途应是 (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
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城市大气中NO2浓度等值线图”(单位:毫克/立方米),回答各题。
图中所示该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污染源可能是( )
A.汽车尾气污染和工业废气污染 | B.噪声污染和光化学污染 |
C.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体污染 | D.化学农药污染和粉尘污染 |
目前,很多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原因可能是( )
①城市人口增多,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 ②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使生物物种数量减少 ③工业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④城市化过程中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 ⑤城市湿地面积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⑥地下水开采过量,地表下陷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⑥ | D.①②④⑥ |
读下图,回答各题。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环境问题依次为( )
A.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全球变暖 |
B.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变暖、荒漠化 |
C.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荒漠化 |
D.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荒漠化、酸雨 |
由图中③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有( )
A.大气污染 | B.腐蚀建筑物 |
C.皮肤癌高发 | D.海平面上升 |
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 B.发展性原则 |
C.持续性原则 | D.共同性原则 |
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落后,因此环境问题不如发达国家严重 |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环境问题应负有相同的责任与义务 |
C.可依靠科技手段和工业文明的思维定式去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 |
D.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 |
2013年1月华北地区连续数天出现灰霾天气。灰霾是指大量极细微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据此回答各题:
造成本次灰霾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 B.暖锋 |
C.强低压 | D.弱高压 |
造成我国灰霾天气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①机动车辆的增多;②高能耗工业比重大;③冬季燃煤取暖;④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面两幅图为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完成下列问题。
阶段Ⅰ,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全球变暖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 ④森林破坏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阶段Ⅱ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 | B.人类中心论 |
C.天人合一论 | D.人地伙伴论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