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进京,下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丹江口水库给汉江下游带来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 A.灌溉 | B.航运 | C.防洪 | D.养殖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调入区的影响是
| A.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 B.控制地面沉降 | 
| C.延长航运时间 | D.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 
引江济汉工程,是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至汉江高石碑镇兴隆河段的大型输水工程,属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之一。渠道全长约67. 23公里,年平均输水37亿立方米,其中补汉江水量31亿立方米,补东荆河水量6亿立方米。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不能体现该工程作用的是
| A.改善该河段生态环境用水 | B.满足灌溉、供水需求 | 
| C.改善航运条件 | D.减轻下游河段泥沙淤积 | 
“千里长江,险在荆江。”关于长江荆江河段危险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河段及所在地区地势低洼易积水 | B.降水过于集中7,8月 | 
| C.“九曲回肠”河道弯曲 | D.河床挖沙造成河堤不牢 | 
下图示意我国某流域气候要素多年平均逐月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该流域缺水最严重的季节是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下列城市位于该流域的是
| A.福州 | B.武汉 | C.北京 | D.拉萨 | 
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各题。
图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 | 
| B.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 | 
| C.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 | 
| 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 
下列关于图中丙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 
| B.夏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冬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 
| C.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 
| D.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 
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影响其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
 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 A.①②④ | B.①③⑥ |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图中甲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图,乙图为甲图中E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各题。
A地附近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其开发困难的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缺乏能源支撑 | 
| B.缺少天然海港,外运不便 | 
| C.地势平坦,水能资源缺乏 | 
| D.受寒流影响,阴天日子多 | 
D地区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比C地区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 A.C地区的阴天日子多,光照条件差 | 
| B.D地区昼夜温差更大,葡萄质量更好 | 
| C.C地区人烟稀少,市场需求量小 | 
| D.D地区冰雪融水量更大,水源灌溉更便利,单位产量更大 | 
乙图中B河流定期改向的原因可能是:
 ① 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②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
 ③E附近区域地势平坦④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
| A.②③ | B.①③ | 
| C.①② | D.②④ | 
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 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由于分水岭被破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下列乙图是甲图中方框处的分水岭变化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 分水岭最终被切穿, 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 A.a | B.b | C.c | D.d | 
乙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 B.风力侵蚀 | 
| C.流水侵蚀 | D.流水沉积 | 
下图示意某年我国部分省区的单位面积煤炭消耗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据图判断,N省区最可能是
| A.上海 | B.重庆 | 
| C.山西 | D.四川 | 
控制图中省区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合理措施有
 ①将耗煤量大的企业外迁 ②提高燃煤脱硫技术水平
 ③改变较单一的能源消费结构 ④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总量控制与达标排放
 ⑤扩大城区水域面积,形成环城水系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③④⑤ | D.①④⑤ | 
学生地理兴趣小组时某小流城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准备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 | B.降水分布图 | 
| C.工业分布图 | D.旅游景观分布图 | 
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见的方法,可行的是()
|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 
|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 
|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秤取泥沙总量 | 
| D.在流域出口设置收集池,年终秤取泥沙总量 | 
下图是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河道纵比降是指河流(或某一河段)水面沿河流方向的高差与相应的河流长度比值。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海拔在2000米至4000米之间河流流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落差大,水流速度快 | B.冰川融水增多 | 
| C.湖泊补给增多 | D.降水增多,汇入支流增多 | 
雅鲁藏布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约距河源
| A.600~1000公里 | B.1000~1500公里 | 
| C.1500~1700公里 | D.1700公里以上 | 
托坎廷斯河发源于戈亚斯州巴西利亚中部(海拔1 000m)阿纳波利斯附近,自源头由南向北流,在贝伦附近注入大西洋马拉若湾。下图为托坎廷斯河流域图及贝伦与巴西利亚两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如下问题。
图示河流流域
| A.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 
| B.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 | 
| C.河流径流量大,雨季时易发生洪涝灾害 | 
| D.流域内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 
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进行水电开发,对该流域的影响主要有
  ①改变能源消费结构②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③增加入海水量④加速河口淤积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图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 A.终年炎热 | B.冬暖夏凉 | 
| C.终年寒冷 | D.冬冷夏热 | 
图中200 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 B.洋流性质 | 
| C.距海远近 | D.地形差异 | 
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 A.根系不发达 | B.叶质坚硬,树皮厚 | 
| C.板状根大,树干长 | D.叶面宽大,多气孔 | 
L湖是新疆最大淡水湖,近年演变成微咸水湖,图为L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关于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河冬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 | B.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 
| C.乙河是L湖重要补给水源 | D.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 | 
L湖沿岸有芦苇分布,图中四地面积最广的是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河流河口段是径流和潮流相互作用的区段,河口段水流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在一个潮流周期中经历涨急涨憩和落急落憩,其中落急是指落潮流流速由最大降低为0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泥沙频繁地悬扬和落淤、前进和后退。下图为河口流速(指向下游)和含沙量过程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河口含沙量最大时刻出现在
| A.涨急时刻 | B.涨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 | 
| C.落急时刻 | D.落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 | 
在一个涨落全潮过程中,泥沙总的运移情况是
| A.向上游移动 | B.向下游移动 | 
| C.在原地不动 | D.向上游和下游皆有可能 | 
河道纵比降是指河流(或某一河段)水面沿河流方向的高差与相应的河流长度比值。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在海拔2000米至4000米之间河流流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增多 ②汇入支流增多 ③冰川融水增多 ④湖泊补给增多 ⑤流域面积扩大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⑤ | 
雅鲁藏布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约距河源
| A.600~1000公里 | B.1000~1500公里 | 
| C.1500~1700公里 | D.1700公里以上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