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对外合作 ②西部地区经济发达,需要大量人才
③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④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中国科研人员利用太阳能技术对海水进行淡化,大幅度降低了咸水淡化的成本。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的主要地区是( )
A.西欧 | B.西亚 |
C.南亚 | D.东南亚 |
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咸海过去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泊,下面四幅咸海的地球资源卫星照片显示了它的面积变化过程。读图回答各题。
地球资源卫星照片的获取,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 B.GIS | C.GPS | D.GIS和GPS |
图中信息反映出咸海( )
①周边大气温度下降 ②湖泊水体西部深东部浅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水体含盐量降低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2015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
A.植物蒸腾减弱 | B.下渗增强 |
C.地表径流增强 | D.地下径流减弱 |
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15年春季云南省部分地区出现气象干旱,下图为滇中引水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滇中地区春季出现缺水现象的自然原因有
A.污染、浪费较为严重 |
B.春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较小 |
C.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加剧缺水 |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
有关滇中引水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需要动力逐级提水才能输水到目的地 |
B.施工活动会影响沿线生物群落 |
C.缓解受水区用水紧张状况 |
D.澜沧江和怒江为调水工程提供充足水源 |
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描述正确的是( )
A.逐渐升高 | B.逐渐降低 |
C.先升高,后降低 | D.先降低,后升高 |
解决该国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①建水库 ②海水淡化 ③跨流域从他国调水 ④改进灌溉技术
A.②④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③ |
我国欲支援一批农业机械设备到该国,选择的最佳海运路线及季节是( )
A.曼德海峡冬季 | B.霍尔木兹海峡冬季 |
C.莫桑比克海峡夏季 | D.直布罗陀海峡夏季 |
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南省三沙市,下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下图为南沙群岛部分珊瑚岛礁分布图。图示地区淡水资源短缺。若要解决此问题,目前最不可取的措施是
A.冰川融水 | B.收集雨水 |
C.轮船运送 | D.海水淡化 |
有专家将季风区因地质环境特殊,又缺少水利设施而存留不住水的现象,称为工程性缺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地区中,工程性缺水最严重的是
A.华北平原 | B.云贵高原 |
C.河西走廊 | D.四川盆地 |
缓解当地“工程性缺水”的最有效措施是
A.跨流域调水 | B.修建水库 |
C.人工降雨 | D.植树造林 |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读“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利用率比较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中反映出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共同问题有 ( )
A.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 B.工业用水比例过大 |
C.过度利用水资源 | D.水资源污染严重 |
读 “珠江三角洲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
③污染浪费严重 ④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③ |
该图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环境问题是
A.暴雪 | B.沙尘暴 | C.咸潮 | D.赤潮 |
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密切相关。下图为某城市水系统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
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环节中,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取水——保护水源地 |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
②城市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
③城市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
④城市河湖的蓄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图为地理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叙述不属于漫画所示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是( )
A.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水资源是有限的 |
B.云层变薄,地球上的水进入太空增多 |
C.世界人口剧增,生产生活用水剧增 |
D.水浪费、水污染严重 |
解决该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大规模开采利用地下水 | B.利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
C.拦截大气环流,增加降水 | D.建立蓄水工程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海绵性”,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环节是
A.降低地表径流量 | B.净化和处理雨水 | C.提高雨水下渗速度 | D.修建大量蓄水池 |
下图所示景观中,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城市中,适宜建设成为“海绵城市”的是
A.巴西的玛瑙斯 | B.卡塔尔的迪拜 | C.中国的乌鲁木齐 | D.中国的济南 |
下图为北京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下渗 | B.径流 |
C.蒸发 | D.水汽输送 |
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A.补充城市地下水 | B.减缓城市内涝 |
C.缓解城市缺水 |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
图中甲地的人们安装了许多大网,此大网长12米、宽4米,网的下方有水槽可以装网上流下的水(如下左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地人们安装大网的目的是( )
A.防止滑坡 | B.网鸟 |
C.收集雨水 | D.收集雾水 |
图中甲地一年中正午影子朝南的时间大约为( )
A.三个月 | B.六个月 |
C.九个月 | D.十二个月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