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 选择题
高中地理

下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问题。

甲和丙代表的地理现象分别是

A.寒潮、酸雨  B.酸雨、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寒潮

乙类地理现象在广东和四川危害程度较低的原因分别是

A.纬度和海拔 B.纬度和土壤 C.纬度和地形 D.降水量和地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A.柏林 B.伦敦 C.旧金山 D.彼得堡

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理——环境保护】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内流湖周边地区 1975年—2010年湿地与耕地变化柱状图。

概括该地区湿地和耕地1975年-2010年的总体变化特点,并指出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下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变化情况。回答10~11题。

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稍许 B.高度较低
C.高度相同 D.无法确定

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D.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关于该国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高山地区,没有平原
B.属于内陆国,降水稀少
C.河流众多而湍急
D.纬度低,各地最冷月气温都在0℃以上

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荒漠化
③滑坡和泥石流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据此回答问题。
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⑤采用生物防治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要求: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         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
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9~11题。
材料一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使黄河三角洲开发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12)

9.图示黄河河段   
A.支流众多    B.汛期主要出现在6、7月份  C.含沙量少    D.有凌汛现象
10.打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优势资源有
A.丰富的土地资源    B.充足的能源资源  C.充沛的淡水资源    D.充裕的煤炭资源
11.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A.解决资源供求矛盾     B.消除城乡差别  
C.提高环境的承载力     D.不利于产业结构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绿色食品是指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的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在进行国土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读下边我国局部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丙三个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问题是

A.甲——防治荒漠化;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防治水土流失
B.甲——治理沙尘暴;乙——保护沿海红树林;丙——治理“红色沙漠”
C.甲——预防低温冻害;乙——治理水土流失;丙——防治暴雨洪涝
D.甲——治理水土流失;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改良酸性土壤

甲、丙两个地区有共同的生态问题,形成的共同原因最主要是

A.降水条件 B.地质条件 C.人为因素 D.土壤条件

乙地区主要生态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中也必须加以重视。解决此类问题,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

A.将洼地改为丘陵,便于流水排泄
B.大规模降低土温,减少增发
C.增加需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
D.增加农业机械投入,兴修水利工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对该地土地利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面积明显减少 B.居住用地变化不大
C.林地面积显著下降 D.工业用地增加最多

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地区生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
C.水污染加重
D.湖泊对长江的调蓄能力加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回答下面下列各题。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

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分析回答: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正午太阳高度
春分秋分日
6:40
18:40
50°
夏至日
5:15
20:05
73°26′
冬至日
X
Y
26°34′

 
表中X、Y的时间最可能为

A.8:10、17:10 B.8:05、17:15
C.7:25、16:35 D.8:15、17:25

该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酸雨 D.地震
来源:2010届高三总复习习题,区域空间定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甲所在的地形区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荒摸化
C.次生盐碱化 D.沙尘暴

京杭运河在M,N两处的流向是(   )

A.均向北 B.均向南
C.M向北,N向南 D.M向南,N向

河流在乙处附近径流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减少 B.沿岸农业灌溉用水过多
C.植被较少 D.蒸发量增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漫画“危险行动”,完成问题。

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大气污染 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

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区域性 D.持续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地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回答题。

 地区
   水土流失
 寒潮
 土地荒漠化
 酸雨
 ①
   ☆
   ☆
   ☆
☆☆☆☆
 ②
   ☆
 
   ☆
 ☆☆☆
 ③
   ☆
 ☆☆
   ☆☆☆☆
 
 ④
   ☆☆☆☆
 ☆☆☆
   ☆
   ☆

 
.表中四个地区的环境问题,与下列四个地区对应接近的是(  )

A.四川盆地① B.台湾西部平原①
C.黄土高原③ D.华北平原④

.下列措施中对治理③类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南水北调
C.营造灌溉工程 D.建青藏铁路

.四种环境问题中,有一种广东最轻,其原因是(  )

A.森林覆盖率高 B.重重山岭的阻挡
C.位于沿海地区,降水量大 D.纬度位置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