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某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图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增多 |
B.城镇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
C.土地类型不均衡,草地比重小 |
D.流域内气候变干,土地沙质化 |
读下图,曲线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中国西南某区域石漠化、环境人口容量、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的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区域最不可能是
A.地表崎岖,峰林广布 |
B.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D.多溶洞、天坑等,旅游资源丰富 |
图中曲线于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是
A.上升:植树造林;下降:砍伐森林 |
B.上升:环境改善;下降:生态破坏 |
C.上升:人口增长;下降:计划生育 |
D.上升:科技进步;下降:资源减少 |
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断裂抬升、风力侵蚀 | B.断裂下陷、风力堆积 |
C.断裂抬升、流水侵蚀 | D.断裂下陷、流水堆积 |
造成河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有( )
①地下水位高 ②蒸发大 ③降水少 ④地势平坦 ⑤降水强度大 ⑥植被丰富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①②④⑥ | D.①③⑤⑥ |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系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柄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湖区域图”,据此完成小题。
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
③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上升
⑤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
⑥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A.①②③ | B.②③⑥ |
C.①②④ | D.②⑤⑥ |
保护红碱淖是当务之急。关于保护红碱淖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利于调节气候 ②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③利于调节河流径流 ④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A.①② | B.③④ |
C.④⑤ | D.①④ |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
B.冬季风影响的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 |
C.地面植被覆盖率下降,扬尘和沙尘暴天气多发 |
D.人们的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
下面的a图示意某年不同收入国家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情况,b图示意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变化的关系,c图示意气温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小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小的多为经济收入高的国家 |
B.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多为经济收入低的国家 |
C.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升高,海平面也升高 |
D.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降低,海平面也降低 |
上面三图反映了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是 ( )。
A.臭氧层空洞 | B.全球变暖 |
C.酸雨危害 | D.冰川运动 |
关于上题反映的环境问题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江源湿地面积先增后减 |
B.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 |
C.全球淡水资源不断增多 |
D.南亚各国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大 |
下图为中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力分布图。读图完成小题。
下列省级行政区2000年粮食可供养人口数量大于实际人口数量的有( )。
①四川 ②江苏 ③湖南 ④广东 ⑤福建 ⑥广西
A.①②③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④⑤⑥ |
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
A.滑坡、泥石流频发—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 |
B.水土流失—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
C.土地退化—增大化肥使用量,增强土壤肥力 |
D.水资源短缺—跨流域调水,补充水资源 |
下图中左图阴影的部分是“十二五”规划中的甘肃新疆农业主产区,右图为该主产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农业主产区呈条带状分布,因为
A.地处暖温带,光热资源充足 | B.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捷 |
C.沿山麓地带,灌溉水源丰富 | D.地处山前平原,黑土肥沃 |
上图示意的区域,其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及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
A.山区修建梯田——水土流失 | B.绿洲种小麦、棉花——土壤次生盐渍化 |
C.过渡带植灌种草——土地荒漠化 | D.荒漠繁育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减少 |
下图为“某开发区主体循环经济体系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图中A、B、C分别代表 ( )
A.资源 市场 环境 B.环境 资源 市场
C.环境 市场 资源 D.资源 环境 市场
在此地域 ( )
A.工业以廉价劳动力导向型为主 |
B.产品更新换代快 |
C.可能发展为工业城市 |
D.工业发展趋向分散 |
在此循环经济体系中 ( )
A.各产业之间以主产品为原料发生联系 |
B.所需能源完全由余热发电提供 |
C.污染物实现了零排放 |
D.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 |
下图中AB两城市所在的省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水土流失、酸雨 |
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
C.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 |
D.土地退化、湿地萎缩 |
学生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准备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
A.气温分布图 | B.降水分布图 | C.工业分布图 | D.旅游景观分布图 |
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秤取泥沙总量 |
D.在流域出口设置收集池,年终秤取泥沙总量 |
下图是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黄河中游局部地区图及该地区土壤侵蚀研究统计图,完成小题。
该区域( )
A.自然带差异由热量决定 |
B.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 |
C.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
D.属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 |
据图分析( )
A.人口密度越高,侵蚀强度越大 |
B.侵蚀强度仅与人口、植被有关 |
C.生态恶化使区内人口大规模外迁 |
D.侵蚀严重促使该区域调整农业结构 |
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的是(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人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
B.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居民进入雨林去的机会 |
C.加强雨林区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
D.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
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主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读我国部分省市森林生态系统活立木(指林地中生长着的林木)、林产品与土壤含碳量比例图(图五),回答小题。
森林生态系统中南方省市土壤的含碳量比北方省市土壤的含碳量比例小,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因素 | B.政策因素 | C.人为改造 | D.树种原因 |
在相同的森林面积和密度,以及相同的外部环境下,活立木的碳汇能力比较高的森林类型是
A.针阔混交林 | B.常绿阔叶林 | C.落叶阔叶林 | D.落叶灌木丛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