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高中地理

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B.保护三江源地区的原始森林不受破坏
C.发展生态牧业,确保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获得
D.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平衡,确保三江下游的生态安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事物中,体现了就地保护的是

A.杭州野生动物园的东北虎 B.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C.安吉竹种园的几百种竹子 D.东北虎去非洲野生动物园训练野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右图,回答23~24题。

草地被破坏后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盐渍化
C.地表塌陷 D.土地荒漠化

草地被破坏的人类活动是

A.过度开垦 B.滥砍滥伐
C.狂挖发菜 D.过度放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990年和2001年全国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单位:万平方千米)比较,据此回答20~22题。

 
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
全国水蚀面积
东部10省水蚀面积
中部10省水蚀面积
西部12省水蚀面积
风蚀面积
1990年
367
179
13
62
104
188
2001年
356
165
9
49
107
191

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植树造林 ②退耕还湿 ③遥感技术提高 ④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水蚀面积有所扩大的是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南部地区

我国风蚀地貌广布的地区主要位于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南方地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下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变化情况。回答10~11题。

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稍许 B.高度较低
C.高度相同 D.无法确定

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D.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        等有效的措施,以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如图7)。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 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如图8)。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1)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属于               。
(2)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3)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绿色消费正在全球兴起,成为时尚。“绿色产品”是指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阅读产品在社会中的一般流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生产过程中,保证产品是“绿色产品”的关键主要取决于哪两个环节? 
2)举例说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绿色消费”。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9~11题。
材料一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使黄河三角洲开发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12)

9.图示黄河河段   
A.支流众多    B.汛期主要出现在6、7月份  C.含沙量少    D.有凌汛现象
10.打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优势资源有
A.丰富的土地资源    B.充足的能源资源  C.充沛的淡水资源    D.充裕的煤炭资源
11.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A.解决资源供求矛盾     B.消除城乡差别  
C.提高环境的承载力     D.不利于产业结构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示意某中纬度半湿润地区,A是乙地从B河引水的中继水库。完成下列要求。
blob.png

1.由A水库至乙地修建引水明渠后,丙地作为水源保护地,产业发展方针应该是  。
2.乙地现有水源(包括从B河引水)不能满足其今后发展的需要,试列举可能的应对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华网河北2008年5月2理日电石家庄新客站地区规划结构为“一带三廊”。“一带”指沿铁路布局的生态防护林带;“三廊”指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的“绿色历史”生态廊道,贯穿新客站核心区的“绿色科技”生态廊道,以及穿越居住区的“绿色生活”生态廊道。据此完成下面几题。
材料中关于“一带三廊”生态作用不包括的是

A.降低噪音、减轻污染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士曾加城市绿地

“一带”生态系统若在城市交通中应用,可起到怎样的作用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②降噪隔音、减轻污染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⑤划分车道、隔离交通⑥提神醒脑、减少事故

A.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B.是简单的荒漠扩张过程
C.气候因素,特别是降雨量的变化,影响荒漠化进程
D.荒漠化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形成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现象不属于荒漠化范畴的是

A.沙质荒漠化 B.石质荒漠化 C.次生盐渍化 D.过度开垦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分析回答: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正午太阳高度
春分秋分日
6:40
18:40
50°
夏至日
5:15
20:05
73°26′
冬至日
X
Y
26°34′

 
表中X、Y的时间最可能为

A.8:10、17:10 B.8:05、17:15
C.7:25、16:35 D.8:15、17:25

该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酸雨 D.地震
来源:2010届高三总复习习题,区域空间定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资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黄河源区图
图1-3-4
据玛多县水文站观测:1997年1~3月,玛多县附近黄河干流出现首次断流;1998年10月20日~1999年6月3日,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断流持续近8个月。其后,黄河源区连续两年出现黄河干流跨年度长时间断流。1999年5月,鄂陵湖出口的流量仅0.001米3/秒,鄂陵湖至玛多县,断流干河床长达8千米。
2000年河源区沼泽湿地及湖泊面积比1976年减少2 748.53平方千米。1998~2001年河源区原有的6 000多个湖泊,干涸了约一半。同时,地下含水层变薄,水循环模式改变,对地表水的调蓄功能降低。
(1)引起该现象主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是什么?
(2)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