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 综合题
高中地理

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将对全球气候变化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材料二  【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3月10日   今年的“两会”,备受关注的“一号提案”聚焦在了“低碳”。在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处也提到了“低碳”。这预示着,20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低碳”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和引擎,也将是引领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重构的新风向标。2010年,围绕“低碳”大政方针的确立和全面实施,在政策框架、法律体系、产业转型和消费模式的改变等方面都会发生许多新的变化。
问题:
(1)据材料一可以看出,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我国政府大力号召和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简要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并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为推动“低碳经济”作出贡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中亚某国环境与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石油资源丰富,如果出口到我国,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运输,简述石油出口对该国的有利影响。
(2)该国是中亚的小麦生产基地,根据环境状况推测小麦主要种植在图中四地中的      地。试分析其原因。
(3)试分析该国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理—环境保护】
霾(mái),空气中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下图为广州地区雾、霾日的长期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自1954年—2006年广州地区雾、霾天日数变化的主要特点。
逆温是指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偏高的现象。
(2)简要分析逆温条件下更容易形成霾天气的原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下图为2012年渤海沿岸海水入侵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简述图示北部地区的海水入侵程度的时空分布规律。(4分)
(2)分析上述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示区域尽管靠近赤道,但索马里地区仍然是一个干旱地区,严重干旱常常威胁着“非洲之角”人民的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M国的地形特征: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N地区旱灾频发的自然原因。
(2)图中所示地区沿海很少有大港口分布,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图中所示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并请针对其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大河,也是欧洲极为重要的一条国际河道,流经10个中欧及东欧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全长2857米,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千米,有大小300多条支流,平均流量为6500立方米/秒。冬季河口附近河段结冰,结冰期为40天,融冰时间需延续两个星期。
材料二   芦苇,禾本科。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多瑙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芦苇产区,该区域的罗马尼亚的芦苇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
下图为“多瑙河流域简图”。

(1)简述多瑙河上游甲地河段汛期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简述多瑙河成为欧洲极为重要的一条国际河道的原因。
(3)分析多瑙河三角洲芦苇广布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理-环境保护】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的环境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保护性耕作法”是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理过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下表中的数据是上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未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冬春季节的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地区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物
大气水分
M
23.5%
16.7%
3.2%
3.4%
34.5%
N
6.3%
25.5%
0.7%
14.6%
18.6%

 
(1)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农业生态环境可能有哪些改善?
(2)利用科学发展观保护图示地区的农业环境,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科尔沁沙地,位于大兴安岭和冀北山地之间的三角地带。科尔沁沙地,在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科尔沁大草原,但由于在清朝的放垦开荒,战乱和建国初期“以粮为纲”大力发展农业的作用下,科尔沁草原下的沙土层逐渐沙化和活化,使这个秀美的大草原,演变成中国正在发展中面积最大的沙地。

利用材料归纳科尔沁沙地的地势特点并说出判断依据,说明科尔沁草原演变成沙地的自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的现象。据有关报道和研究表明,赤潮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有密切关系。
材料二:
下列有关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灰霾天气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三面靠山,一面临海,气流不易扩散
B.冬季北方来的冷空气受广东省与湖南省交界处的秦岭山脉的阻挡,风力较弱
C.珠江三角洲上空易出现逆温层
D.工业发展迅速,能源消耗量大,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多

图丙为图乙中Ⅰ、Ⅱ、Ⅲ三地1985-2005年赤潮发生次数曲线图,下列有关Ⅱ地赤潮发生次数比Ⅰ、Ⅲ两地多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Ⅱ地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②Ⅰ、Ⅲ两地水深,Ⅱ地水浅层
③Ⅱ地沿海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有机物排放多
④Ⅱ地海水盐度高于Ⅰ、Ⅲ两地海水温度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于2012年10月16日开工,主供气源为新增进口中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天然气,补充气源为新疆煤制天然气。其中,新增进口中亚天然气250亿立方米/年,新疆伊犁地区煤制天然气50亿立方米/年。如图为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及局部景观图。

(1)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R地图示景观形成的原因。
(2) 简要分析M,N两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人为原因。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人为原因
M
 
 
N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读“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简析导致其变化的自然原因。
⑵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亚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段,近年来我国在此参与投资兴建了多条油气管道,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一:中亚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材料二:阿姆河上游某水文站数据

材料三:阿姆河、锡尔河流域是著名的农业区,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农药化肥投入也显著增加。上游国家大量兴修水库拦水灌溉、发电,中下游地区用水日显紧张。
(1)本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       ,河流多为       (内/外流)河,阿姆河上游主要补给方式是       
(2)本地区水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试分析其原因。
(3)结合材料三,分析阿姆河、锡尔河河口三角洲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变化。
(4)简述我国通过陆路管道从中亚地区进口油气资源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下表表示赤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读表回答问题。

 





☆☆
☆☆
☆☆
☆☆☆☆

☆☆☆
 

☆☆☆


 
☆☆☆
 

☆☆☆☆
☆☆☆☆
 


(1)粤、川、新、晋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2)针对甲、乙、丙、丁中的某一类环境问题,说明其所在省份应采取的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