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 综合题
高中地理

【环境保护】
甲海域周围有六个国家和众多城市分布。近年来,该海域的生态环境引发世人更加关注。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说明近年来甲海域表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改善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图15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图15
(l)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环境保护】
材料
黑龙江省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过度开垦,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黑土厚度由20世纪50年代的60cm变为现在的20 cm。下图示意该区域1950~2000年水土流失面积演变。

(1)说出1950~2000年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变化特点。
(2)简述该区域防治水土流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氮、磷等无机盐是水生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盐,营养盐增加使各种藻类异常快速地繁殖,会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使水体呈现红.紫等颜色,称为“赤潮”。
材料二 图是某近海海域中浮游生物与鱼类的发展过程(t1→t2→t3)示意图(阴影区代表浮游生物,黑点代表鱼类)。

(1)图示表明该海域海水有________现象,水中营养物质显著增加,其来源可能是________。
(2)造成图中鱼类从t1到t3大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
(3)在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________
A.杭州湾  B.莱州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
(4)赤潮  (多项选择题)
A.是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所导致的结果
B.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C.在封闭的较低纬海域更易产生
D.阳光强烈、风力较弱也有利于其发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10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沿海共发生赤潮55次,累计面积6 076平方千米。其中,渤海13次,累计面积217平方千米;黄海8次,累计面积4 242平方千米;东海23次,累计面积1 427平方千米;南海11次,累计面积190平方千米。
材料二 2011年中国近海各月赤潮发生次数

(1)根据材料说明2011年我国赤潮的时空分布特点。(6分)
(2)简述赤潮带来的危害。(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提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青海省简图上甲、乙、丙三列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
2.分别写出A河流和B河流流经的两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A河;B河
3.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4.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根据地下水质划分标准,I~III类为水质较好地下水。下图示意我国各省I~III类的地下水分布面积比例。

(1)描述我国地下水水质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珠三角地区近年来地下水质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请提出改善地下水质的有效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大河,也是欧洲极为重要的一条国际河道,流经10个中欧及东欧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全长2857米,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千米,有大小300多条支流,平均流量为6500立方米/秒。冬季河口附近河段结冰,结冰期为40天,融冰时间需延续两个星期。
材料二   芦苇,禾本科。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多瑙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芦苇产区,该区域的罗马尼亚的芦苇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
下图为“多瑙河流域简图”。

(1)简述多瑙河上游甲地河段汛期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简述多瑙河成为欧洲极为重要的一条国际河道的原因。
(3)分析多瑙河三角洲芦苇广布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保护性耕作法”是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理过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下表中的数据是上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未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冬春季节的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地区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物
大气水分
M
23.5%
16.7%
3.2%
3.4%
34.5%
N
6.3%
25.5%
0.7%
14.6%
18.6%

 
(1)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农业生态环境可能有哪些改善?
(2)利用科学发展观保护图示地区的农业环境,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科尔沁沙地,位于大兴安岭和冀北山地之间的三角地带。科尔沁沙地,在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科尔沁大草原,但由于在清朝的放垦开荒,战乱和建国初期“以粮为纲”大力发展农业的作用下,科尔沁草原下的沙土层逐渐沙化和活化,使这个秀美的大草原,演变成中国正在发展中面积最大的沙地。

利用材料归纳科尔沁沙地的地势特点并说出判断依据,说明科尔沁草原演变成沙地的自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的现象。据有关报道和研究表明,赤潮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有密切关系。
材料二:
下列有关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灰霾天气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三面靠山,一面临海,气流不易扩散
B.冬季北方来的冷空气受广东省与湖南省交界处的秦岭山脉的阻挡,风力较弱
C.珠江三角洲上空易出现逆温层
D.工业发展迅速,能源消耗量大,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多

图丙为图乙中Ⅰ、Ⅱ、Ⅲ三地1985-2005年赤潮发生次数曲线图,下列有关Ⅱ地赤潮发生次数比Ⅰ、Ⅲ两地多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Ⅱ地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②Ⅰ、Ⅲ两地水深,Ⅱ地水浅层
③Ⅱ地沿海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有机物排放多
④Ⅱ地海水盐度高于Ⅰ、Ⅲ两地海水温度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于2012年10月16日开工,主供气源为新增进口中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天然气,补充气源为新疆煤制天然气。其中,新增进口中亚天然气250亿立方米/年,新疆伊犁地区煤制天然气50亿立方米/年。如图为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及局部景观图。

(1)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R地图示景观形成的原因。
(2) 简要分析M,N两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人为原因。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人为原因
M
 
 
N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读“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简析导致其变化的自然原因。
⑵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亚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段,近年来我国在此参与投资兴建了多条油气管道,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一:中亚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材料二:阿姆河上游某水文站数据

材料三:阿姆河、锡尔河流域是著名的农业区,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农药化肥投入也显著增加。上游国家大量兴修水库拦水灌溉、发电,中下游地区用水日显紧张。
(1)本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       ,河流多为       (内/外流)河,阿姆河上游主要补给方式是       
(2)本地区水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试分析其原因。
(3)结合材料三,分析阿姆河、锡尔河河口三角洲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变化。
(4)简述我国通过陆路管道从中亚地区进口油气资源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下表表示赤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读表回答问题。

 





☆☆
☆☆
☆☆
☆☆☆☆

☆☆☆
 

☆☆☆


 
☆☆☆
 

☆☆☆☆
☆☆☆☆
 


(1)粤、川、新、晋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2)针对甲、乙、丙、丁中的某一类环境问题,说明其所在省份应采取的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