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继海上实行休渔制度之后,今年已开始在长江实行休渔制度,其主要作用是
A.保护中华鲜等珍稀鱼类洄游产卵 |
B.保护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濒危物种白暨豚 |
C.防止过度捕捞导致的生态破坏和资源衰竭 |
D.我国渔获量已居世界首位,防止市场上鱼类过剩 |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有
①耕地人均占有量逐年下降
②东部众多荒地尚未开垦
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
④农业部门结构中,种植业的比重逐年下降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读右图,回答10~12题。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的土壤是由流水带来的 |
B.甲地区植树造林的水热条件优于乙地区 |
C.乙地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谷地 |
D.①地区比②地区更适合发展种植业 |
2003年秋季,乙、戊附近两条河流洪灾严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条河流都属黄河中游的支流 |
B.当年秋雨偏多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南下早、强度大 |
C.三门峡水库为缓解洪灾起了关键性作用 |
D.灾情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
有关图中丙山脉及其两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 | B.南侧平均气温低于0℃ |
C.北侧国土整治的重点是风沙危害 | D.治理水土流失是南北两侧面临的共同问题 |
中共中央在“十六大”中提出我国社会发展应采用“科学发展观”,其基本要求是可持续发展。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 B.庞大的人口数量 |
C.严重的环境问题 | D.不利的外部环境 |
电力生产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读“2000年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发电量所占比例统计表”,完成12-13题。⑤地区为
A.华北地区 | B.东北地区 |
C.华东地区 | D.西南地区 |
我国核电集中在③④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核能资源丰富 |
B.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 |
C.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 |
D.能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完成1-2题。
1.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A. | 遥感 | B. | 地理信息系统 | C. | 全球定位系统 | D. | 数字地球 |
2.下表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关于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主要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持续性原则
②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共同性原则
③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阶段性原则
④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公平性原则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回答1-2题。
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 | 过度开垦 | B. | 过度放牧 | C. | 过度围垦 | D. | 过度养殖 |
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 | 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
B. | 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
C. | 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
D. |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甲图和乙图所示区域进行区域开发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A.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 B.都有便利的水上运输条件 |
C.水能资源丰富 | D.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区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企业有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 |
B.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西电东送北线工程和西气东输工程经过乙图所示区域 |
C.①地和⑤地春季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沙尘天气和寒潮等,④山以南地区受其影响较小 |
D.乙图中,②和③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地质构造相同 |
图反映了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现在和将来西部开发的战略导向M,代表的是
A.技术依托型 | B.劳动力依托型 |
C.市场导向型 | D.运输指向型 |
能够保障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变化的条件是
①加强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②大力发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③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发展高耗能产值的工业部门
④充分发挥“沿边”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轻工业部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①② |
读江苏省资本、劳动力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图,回答下列各题。江苏1997-2007年资本、劳动力、技术创新等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
A.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比较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 |
B.2001年,资本、劳动力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相同 |
C.技术创新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贡献率比较小 |
D.劳动力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变化比较大,近年有上升趋势 |
今后江苏省要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加大劳动力投入数量 | B.减少资本投入 |
C.加强技术创新 |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劳动力就业率 |
读表,回答下列各题。表中数据能够说明,三个地区中
A.上海商品贸易活动最频繁 |
B.广东水能开发程度最高 |
C.北京市政建设和住宅建设水平最低 |
D.广东城市化进程最快 |
三地区在职工作者中,从事制造业比重最高的是上海。其原因是
A.上海机械产品出口量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多 |
B.上海制造业发达、部门齐全,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多 |
C.上海制造业以劳动力指向型产业为主,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多 |
D.上海制造业的收入高于北京和广东,对劳动者更具有吸引力 |
2007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2460美元。根据散点分布情况的观测与统计分析的特征,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初期阶段,城市化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无相关。 |
B.起飞阶段,城市化水平快速增长,但经济产出出现严重的滞后状态。 |
C.高峰阶段,城市化率与人均GDP高度相关,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性的作用。我国当前正向这一阶段迈进。 |
D.后期阶段,城市化率的提高会制约经济发展 |
PQMN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图回答问题。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A.P | B.Q | C.M | D.N |
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当地实际的是
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
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作程建设 |
C.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压碱 |
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 |
P地区西部沿岸的洋流属于
A.向高纬度流的寒流 |
B.向低纬度流的寒流 |
C.向北流的暖流 |
D.向南流的暖流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