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得到合理的约束。因此,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 )
①个人 ②企业 ③政府 ④地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是( )
A.国家和政府
B.个人和企业
C.地区和行业
D.部门和单位
(3)环境管理的手段有( )
①法律手段 ②行政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环境技术手段 ⑤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下列关于环境伦理的正确说法有( )
A.环境伦理强调后代人的价值和利益 |
B.环境伦理包括一系列的调整人与自然环境的态度、习惯、传统及善恶判断标准等 |
C.享用自然是人类的特权 |
D.尊重和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界的原始面貌 |
为使《中国21世纪议程》的内容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最具广泛意义的是: ( )
A.保护社会经济稳定高速发展 | B.政府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 |
C.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 D.提倡广泛地公众参与 |
2005年2月16日,举世瞩目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旨在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其生效标志着人类在保护地球家园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据此完成(1)~(2)题。
(1)《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在改善大气环境中所起的最大作用在于( )
A.有利于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B.有利于减少臭氧层“空洞”对人类的影响
C.有利于防止酸雨的产生
D.有利于防止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影响
(2)有关《京都议定书》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限制了国外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利于我国能源的进口
B.对我国燃烧煤、石油为主的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C. “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将受到限制
D.我国以绿色环保为主的企业会受到更多的绿色壁垒
关于清洁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清洁生产只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 |
B.研制和生产可在自然界中分解的包装袋的生产过程不属于清洁生产 |
C.进行清洁生产可将污染预防拓展到生产全过程,而无需回收废弃物 |
D.要实现生产过程、产品和最终报废过程不对环境造成危害 |
科学发展观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科学发展观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据此回答10~11题:
近年“绿色GDP”日益成为专家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一个话题,以下有关“绿色 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绿色GDP”的增长主要靠提高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来实现
B.“绿色GDP”的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
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的秸杆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挖掉,这种做法的最主要好处是 ( )
A.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 B.涵养水源
C.防风固土,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 D.可以抽出时间种植反季节蔬菜
要协调“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和“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 ( )
A.制定法规 | B.环境管理 | C.公众参与 | D.限制发达国家的发展 |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回答下列问题:
(1)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生产方式( )
A.全球化生产 B.信息化生产 C.集聚生产 D.清洁生产
(2)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
A.政府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
B.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化害为利
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
D.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
ISO14000自1996年出台后,很快被欧美等发达国家用作构建“绿色壁垒”的“建筑材料”,那么ISO14000属于( )
A、环境管理体系 B、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C、饮用水质量标准 D、行政法规强制执行标准
4.上述题的“绿色壁垒”中的“绿色”的含义是( )
A、无污染、无公害 B、环保技术、生态技术 C、颜色是绿色的 D、骑单车旅行
“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谐社会”是目前中国人民经济生活的主旋律。读下图,回答8-9题。
发展循环经济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
循环经济所体现的地理学原理是( )
A.大气循环原理 B.水循环原理 C.生态循环原理 D.地质循环原理
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
A.火山地震 | B.大气污染 | C.水体污染 | D.海平面上升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