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沿海地区的五个不同地点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时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有关五地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 B.②地为地中海气候 |
C.③地年降水量多于④地 | D.⑤地位于大陆东岸 |
只考虑大气环流的影响,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的是
A.② | B.① | C.④ | D.⑤ |
下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相距300公里,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少于甲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一年当中,当乙地降水明显多于甲地时
A.甲地炎热干燥 | B.甲地温和多雨 |
C.乙地炎热干燥 | D.乙地受西南风影响 |
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山脉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有关 |
B.图中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 |
C.图中陆地上等温线发生弯曲,主要是地形影响 |
D.图中甲、乙附近自然带相同 |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顺利举行,各国运动员齐聚北京。在此期间,通过交流了解到各国运动员的家庭状况有很大不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在泰国多数家庭中子女较多,并且没有男孩的家庭很少,而在欧美许多国家,许多年轻人结婚较晚,有的家庭不愿生育子女,对以上成因解释最可能的是
A.地域文化不同 | B.避孕技术是主要影响因素 |
C.生育政策不同造成的 | D.饮食结构不同 |
在各国运动员中,有许多是其他国家加入他国国籍的,例如乒乓球女子团体赛银牌得主新加坡的两名运动员都是华侨。对这种人口迁移解释最可能的是
A.他国自然条件优越 |
B.受婚姻家庭影响 |
C.受政治因素影响 |
D.他国经济水平高,或在他国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
下图为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反映中国
A.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 B.青少年人口比重增加 |
C.乡村人口数量增加 | D.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 |
东部人口比重的变化表明东部
A.人口数量先减后增 | B.人口增长为“三低”模式 |
C.人口密度持续增大 | D.人口迁移受生态环境影响 |
下列对人口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②不同自然条件下人口容量是不同的
③一个国家的人口控制目标可以略大于人口容量
④人类可以局部的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人口容量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读“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回答下列问题。
年龄 |
0~14 |
15~60岁 |
60岁以上 |
总计 |
|
甲 |
人口数 |
2 000 |
6 500 |
1 500 |
10 000 |
死亡率(%) |
0.6 |
0.6 |
2.5 |
3.7 |
|
乙 |
人口数 |
3 500 |
6 000 |
500 |
10 000 |
死亡率(%) |
0.75 |
0.7 |
2.2 |
3.6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
②人口出生率由人口基数决定,基数大,出生率就高
③死亡率由人口数量决定,人口越多,死亡率越高
④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有重要关系,一般人口基数越大,增长数量越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①乙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甲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②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③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④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
B.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
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差别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 |
B.“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 |
C.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增长速度最快 |
D.地势平坦地区增长速度最快 |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的长江两岸城区商品房均价与住宅土地均价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1—2题。
对比该城市的商品房均价和住宅土地均价两条曲线可知( )
①两条线的起伏均较大,并呈现阶梯状变化
②长江西北区比长江东南区商品房均价总体水平高
③商品房均价最高的区域有可能靠近中心商业区
④商品房均价为住宅土地均价的三倍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该城市应是( )
A.重庆 | B.武汉 | C.南京 | D.上海 |
读我国某城市不同年龄段出国(一年以上)人口百分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分析,该城市出国(一年以上)人口出现丙高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自然因素 ②文化教育因素 ③政治因素 ④经济因素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出国人口,相关最明显的是( )。
A.甲、乙 | B.甲、丙 | C.乙、丙 | D.乙、丁 |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较,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
0~14岁比重 |
15~64岁比重 |
65岁以上比重 |
全国 |
-6.29% |
4.38% |
1.91% |
甲省区 |
-7.28% |
6.58% |
0.7% |
该数据反映我国( )
A.人口增长加快 | 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
C.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 D.劳动力仍较充足 |
甲省区最可能是( )
A.广西 | B.广东 | C.河南 | D.江西 |
看日历信息(下图),回答第1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3°26′N,120°E) | B.(0°,75°W) |
C.(23°26′S、21°W) | D.(0°、120°E) |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 B.四季的更替 |
C.运动物体偏向 | D.地方时差异 |
图中 P 地
A.位于晨线上 | B.位于昏线上 |
C.当地时间 6 时日出 | D.当地时间 8 时日出 |
农作物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下图为我国各地某种主要农作物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播种和收获时间,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A.春小麦 | B.水稻 | C.玉米 | D.冬小麦 |
据图分析,与相近纬度相比,M地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及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A.短、热量 | B.长、热量 | C.长、光照 | D.长、降水 |
读我国甲乙两城市连续三天的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完成下列各题
地点 |
甲城市 |
乙城市 |
||
日期 |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X月23日 |
6:12 |
18:29 |
5:53 |
18:08 |
X月24日 |
6:10 |
18:30 |
5:52 |
18:08 |
X月25日 |
6:08 |
18:31 |
5:51 |
18:09 |
判断表中的X最可能是:
A.3 | B.6 | C.9 | D.12 |
甲城市位于乙城市的:
A.东北方向 | B.西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西南方向 |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 |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 |
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
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
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
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
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
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 |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