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从事商业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地点进行,我国的许多城市就是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结合下图回答10一12题。
①②③④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甲图中商业网点的密度小于乙图,因为甲图
①是山区,物产贫乏②交通线路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③自然条件较恶劣,人口密度小④河流与公路没有交汇,不能形成交通枢纽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武汉成为全国重要商业城市的条件是
A.位于焦枝铁路干线和长江交汇处 |
B.是我国中部地区以石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
C.是全国的重点直辖市 |
D.有便利的河运和铁路交通运输,农业发达,人口众多 |
右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一7题。
该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政治 | B.山地 | C.河谷 | D.交通 |
若该地区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A.甲乙 | B.乙丙 | C.乙丁 | D.甲乙丙 |
广珠轻轨是“珠三角”轨道交通网的主轴线之一,于2005年12月18日正式动工,工程全线总长143千米,其中广州至珠海主线长117千米,小榄至江门支线长约26千米。主线北起广州市新广州站,支线由中山市小榄镇引出,跨西江,经中山市古镇、江门市外海,至新会区。据悉,广珠轻轨建成后,从江门西站出发,10多分钟就可到中山,30多分钟就可到珠海、广州,不用1小时就能到深圳,江门将融入“珠三角1小时城市圈。”据此回答下面几题。
上述材料表明了交通运输发展方向的哪个方面
A.大型化 | B.高速化 | C.专业化 | D.科技化 |
广珠轻轨的建设可能对途经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A.人日向广州方向迁移 | B.工业向广州方向迁移 |
C.增加商业网点的数量 | D.农业生产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
读“位于平原地区的我国南方某城市示意图”,完成(1)一(2)题。
20世纪9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比较,该城市
A.交通发展促使城区面积向东大规模扩展 |
B.城区发展和交通建设不受河流影响 |
C.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尚未形成 |
D.老商业中心服务范围变小 |
20世纪90年代末,该城市新建商业中心
A.沿河流两岸分布 |
B.沿环线高架路分布 |
C.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交会处 |
D.围绕老商业中心均匀分布 |
下图是近10年来北京市居民购物活动空间圈层结构演变。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居民购物平均出行距离整体上有缩短的趋势 |
B.近郊区居民去市中心购买商品频次增加 |
C.蔬菜、食品销售网点向居民区靠近 |
D.城市商业区向分散化和多中心化方向发展 |
读下图,回答l一2题。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
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 | B.生活特点 | C.发展方向 | D.发展条件 |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据此回答6—7题。
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松嫩平原生长期较长 | B.降水较少 |
C.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 | D.高温多雨 |
所以海洋性较强,松嫩平原的降水和温度都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和低。
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
读下图,回答8一9题。
我国人均拥有的灌溉耕地面积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多,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耕地多、水资源丰富 | B.东部地区人口多、水资源不足 |
C.西部地区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 D.西部地区灌溉耕地和地下水丰富 |
东、中、西部地区灌溉耕地环境指标的比较,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最大,农业生态环境最差 |
B.东部地区的农业环境污染比中西部严重 |
C.东、中、西部地区农业成灾面积差异很小 |
D.东部地区灌溉耕地的农业生产潜力最大 |
青藏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独具特色。据此回答10―13题。
青藏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纬度高 | B.地势高 |
C.冰川广布 | D.风力大 |
青藏高原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A.雨量充沛 | B.二氧化碳丰富 |
C.气温低、水分蒸发少 | D.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
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农业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谷农业―小麦、青棵 |
B.坝子农业―小麦、青棵 |
C.灌溉农业―小麦、棉花 |
D.绿洲农业―青棵、棉花 |
该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热量 | B.地形、水分 |
C.热量、光照 | D.光照、水分 |
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的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原因有
A.水稻单产低 |
B.人口稠密 |
C.耕地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
D.农业生产工具落后,粘重的土壤开垦困难 |
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下图所示,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读图回答(1)—(2)题。
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佳遥感图像应拍自播种
A.30天后 | B.75天后 |
C.100天后 | D.140天后 |
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A.江汉平原 | B.松嫩平原 |
C.洞庭湖平原 | D.太湖平原 |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1)一(2)题。
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车辆跟踪 | B.合理分配车辆 | C.降低能耗 | D.提高运营成本 |
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技术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
甲、乙两类植物生长期内反射率曲线图
A. | ①--第30天 | B. | ②--第75天 |
C. | ③--第100天 | D. | ④--第130天 |
读GPS手机界面图,界面上的时间为北京时间。读图回答4一5题。
此时,持有GPS手持机者所在的地形区为
A.江汉平原 | B.江淮平原 | C.华北平原 | D.江南丘陵 |
如果此日全球昼夜平分,那么此地离日落还约有
A.56分钟 | B.l小时 | C.l小时l分钟 | D.l小时5分钟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