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初中语文

请认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和母亲的最后约定 (16分)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一生操劳的母亲,从没有走出过塔河这个偏远的村庄,在行至人生的终点时,她渐渐燃起一个愿望,那就是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儿子王一民展开的地图上,母亲用瘦弱的手指画了一条斜线,从塔河到拉萨。王一民不明白母亲为何选择这样遥远的地方,但母亲迫切而强烈的心愿、充满渴望的目光,激励着王一民出发了。
③从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塔河,74岁的儿子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载着99岁的老母亲,吱呀上路,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走到了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考虑到母亲身体不支,王一民打算返回家乡,以使母亲“落叶归根”。
④两年多里,寒冬酷暑,冰雪暴雨,还有母亲“老小孩儿”似的抱怨和挑剔,种种路况和心绪,王一民都挺了过来,而且他为自己能和母亲在一起走这么多路感到无比荣幸。
⑤一路上,王一民的行动也引来记者的访问、电视台的镜头、陌生人的好奇,面对这些始料不及的关注,王一民也会觉得慌张、惊恐。但他收获更多的,是无数好心人的及时收留和援助。“世上的人把母亲和我的旅行称为‘世界上最美好的同行’,也有人称之为‘夕阳中的微笑’。”当王一民带着母亲返回家乡时,受到了家乡人的高度赞扬。
⑥回家后,母亲以102岁的高龄离开人世,遗言是:希望骨灰能撒到西藏去。为了实现母亲的遗愿,伤心平复后的王一民,以83岁的年龄,又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三轮车换成有发动机的“大车”,终于将母亲的骨灰撒在了西藏的土地上。有人说,如果把这些往返路程都加在一起,大约有10万里。
⑦“人们把我抬到高高的位置上,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不能尽孝是理所当然的。”但反复测量走过的路,回想路上的种种,王一民也觉得,“我们的旅行几乎是个奇迹”。
⑧王一民说,我之所以能忍受所有的痛苦,是因为我必须遵守与母亲的约定,这是我能献给母亲的最后的爱心。
⑨他的事迹越过国境,传到了韩国。韩国作家俞贤民先生在中国考察期间,经过百般周折,最后见到了王一民,二人相谈甚欢,于是有了一本真实的书:《我要陪你去西藏--和母亲的最后约定》。 (选自《读者》2010年第18期 )
细读第⑤段,你认为王一民母子的这次旅行,称为“世界上最美好的同行”好还是“夕阳中的微笑”更好,请写出你的理由。
下列句中划线的文字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章加以品析。
(1)从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塔河,74岁的儿子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载着99岁的老母亲,吱呀上路,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走到了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
(2)伤心平复后的王一民,以83岁的年龄,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三轮车换成有发动机的“大车”,终于将母亲的骨灰撒在了西藏的土地上。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有人认为第⑨段有画蛇添足之嫌,可以删去,你的意见呢,请写出你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作
爱是沙漠中的一滴清露,滋润你干涸的心田;爱是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温暖你的心窝;爱是大海里的一束航标,指引你前进的方向……爱可以是简单的叮咛,热情的开导,可以是一杯芬芳的热茶,一个浅浅的微笑……
请以“这也是一种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②避开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③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④不少于500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骗来的“煎饼果子” 朱砂
电脑的突然白屏,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定了定神他才发现,该续费了。
虽然已经掏好几回了,可他的手还是忍不住伸进了衣兜,没有,连个钢崩也没有。扭头瞅瞅,旁边的机子上,有人在玩“传奇”,有人在玩“卡丁车”,不远处,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趴在桌上睡得正香,一条细软绵长的水线从那少年的嘴角悄然滑出……
走出网吧,天已大亮,站在台阶上伸了个懒腰,不远处阵阵炸油条的香味儿刺激着他的神经。
他想回家,又有些不甘。原本,向妈妈要的20块钱是给同学买生日礼物的,结果到了网吧玩儿起来就忘了,并且,这一忘不要紧,竟然过了夜。
这会儿回家,肯定挨打。他摸了摸脑袋,想,反正是挨一顿打,干脆再多玩会儿好了,省得回家挨了打还得没完没了的练那个破小提琴。沿着宽宽的护城河,他漫无目的地向前走着。
护城河堤是个早市,每天从早晨5点到10点,商贩云集,人来人往。
正走着,忽然,桥头上一个老人引起了他的注意,老人七八十岁的样子,穿一身破烂的衣服,跪坐在地上,不停地向路人磕着头。陆陆续续的,有人向老人身前的茶缸里投下一枚硬币或是一张纸票。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子里瞬间涌起,他跑回网吧,向老板要了一只粉笔。
十分钟后,当他再次出现在桥头时,他的身前多了一片白色的文字,大意是:父亲出了车祸,肇事司机逃逸,母亲一病不起,家里没了收入,他要上学云云。
虽然这套行骗的伎俩并不高明,可还是有善良的路人在他跪着的身体前投下了大大小小的钱币。瞅着眼前渐渐笼起的“碎币山”,他的心乐开了花。他沾沾自喜地盘算着,等收了市就拿这些钱到街上大吃一顿,然后回网吧重新投入战斗。
思绪正游走着,忽然,一阵奇香飘进鼻子,天哪,一袋“煎饼果子”!那种香将他的食欲瞬间勾起,他顾不上说谢谢,抄起塑料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慢着点,别噎着!”一个温柔的声音响起,随即一瓶矿泉水递到了手边。
他浑身打了个冷颤,那声音,天哪,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下意识地抬起头,一张笑脸映入眼帘。他的呼吸,忽然就有了片刻的凝窒。
他的脸涨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自作聪明地选择了城市最边缘的网吧,然而他却忘记了,班主任的娘家就在郊区。
班主任笑眯眯地看着他,没说话,把水塞进他的手里,然后怜爱地抚了抚他的头,转身离开了——她用这样的方式,维护了一颗少年的心。
他直愣愣地跪在那里,下意识地掐了一下胳膊,疼,不是在做梦。
他踉踉跄跄地站起来,目送着老师的背影,眼里,一片濡湿。
抹了一把脸,他用脚踏乱了身前的粉笔字,然后捡起地上钱,几步走到乞讨老人身边,把钱放进了老人的茶缸,在老人诧异的目光下,离开。
那天之后,他再也没踏近网吧半步。
那个矿泉水瓶子,他一直珍藏着,在他心里,那个夏天,老师给他的,不是一瓶水,而是,一瓶爱。
(选自《文苑 》2010年2期)
请你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
少年用向妈妈要的20块钱上了一夜网→                →                →少年把讨来的钱都送给了乞讨老人,从此没也没踏进网吧半步。
第二段划线句子是一处细节描写,作者写这一细节有什么用意?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子里瞬间涌起,他跑回网吧,向老板要了一只粉笔。”一句中的“大胆的想法” 是指什么?
“班主任笑眯眯地看着他,没说话,把水塞进他的手里,然后怜爱地抚了抚他的头,转身离开了——她用这样的方式,维护了一颗少年的心。”说说班主任用什么方式维护了一颗少年的心?
“他踉踉跄跄地站起来,目送着老师的背影,眼里,一片濡湿。”一句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眼里,一片濡湿”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
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任选一个,概括他(她)的性格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一只海鸠妈妈 朱芳
①那是在远离俄勒冈州海岸一个叫三拱岩的海鸟聚居地。我和同伴攀爬上一块巨石的顶部。在这坑坑洼洼的岩脊一侧栖息着成千上百只海鸠。它们密密麻麻的几乎覆盖了整块岩石。我们蹑手蹑脚地企图靠近它们的领地,很快就被警惕性颇高的海鸠识破了。“呼啦啦”一声响,一大片海鸠飞了起来。
②然而在岩石的边际,有那么两只海鸠,尽管惊恐不已,却依然不情愿离开它们的爱子。它们的嘴紧张的张开,褐色的眼里充满了恐慌,绷紧的身上一对翅膀向外张开,摆出了随时准备飞离的架势。在一只拱起的翅膀下露出了一对移动着的黑色小爪子。这两只海鸠妈妈显然比其他的海鸠妈妈更有母爱。面对着两个庞然大物步步逼近它们的巢穴,却依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孩子。
③终于其中的一只海鸠妈妈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恐惧,“呼”的一声飞起,它身下的鸟蛋旋转了一圈,向着岩石的低洼地滚去,眼看着就要跌落到悬崖下了,这时,另外一只剩下的海鸠冲过来,将鸟蛋归拢到自己的身下。
④此时整片光秃秃的岩石上,只剩下它这只成年的海鸠。面对着越来越靠近的两个陌生人和一支离它咫尺的不停咔嚓咔嚓作响的黑色照相机,它眼神里的恐惧似乎到了极限。这个时候,另外一只被母亲丢弃的幼雏摇摇摆摆的朝它奔了过来,似乎想寻求保护,海鸠妈妈没有丝毫的犹豫,它伸出翅膀一把将小海鸠塞到自己孩子的那一侧。
⑤我对这只海鸠不禁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我四肢着地,匍匐向前,这下我的手指离它只有3英尺了,我甚至可以清晰的看到它的整个身体都在颤抖,眼睛里流露出了绝望的光。它扭头看向身后的悬崖,看得出内心再一次激烈的挣扎着,只要轻轻的一拍翅,它就有逃生的希望。我停下来,静待着它的行动,可它很快就将头扭回,又用长长尖尖的嘴和我对峙。
⑥我伸出手,一个指头、两个指头、一只手,然后我用双手像捧鸽子一样慢慢的捧住这个“伟大的母亲”。它那颤抖不停的身体,惊恐万分的眼神在我轻柔的抚摸中逐渐的平息了下来。这种长期生活在海边悬沿上远离人类的野生鸟类,此刻竟能安详的在我的手中扭着它的脑袋,放松的左右环顾了,只是它的翅膀依然紧紧的拢着,护着下面藏着的一个蛋和两只幼仔。
⑦当我和同伴准备离去的时候,一大群海鸠在我们头顶的上空欢快的鸣叫着,仿佛在庆祝它们的转危为安。我默默地望着它们的身影,脑子里浮现的那只海鸠。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能够俘获它,它已经用强烈的母爱将我们俘虏了。
(选自《青年文摘》)
文章交代了一件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作者描写海鸠的动作很逼真,请找出两句。
随着我的慢慢靠近,海鸠的眼神发生不同变化,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我的行动
海鸠的眼神
我和同伴攀爬上一块巨石的顶部,蹑手蹑脚地企图靠近它们的领地
 
越来越靠近,黑色照相机离它咫尺不停咔嚓咔嚓作响
 
我四肢着地,匍匐向前,手指离它只有3英尺
 
我伸出手,一个指头、两个指头、一只手,然后用双手像捧鸽子一样慢慢的捧住这个“伟大的母亲”, 轻柔的抚摸。
 

说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可以换成括号里的字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1)这时,另外一只剩下的海鸠(飞)过来,将鸟蛋归拢到自己的身下。
(2)我伸出手,一个指头、两个指头、一只手,然后我用双手像(抓)鸽子一样慢慢的捧住(抓住)这个“伟大的母亲”。
根据你对第⑦段画线句中划线词语“俘获”与“俘虏”的理解,分别用另外一个词语代替它们,但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俘获:               俘虏:           
文章一共写了两只海鸠妈妈,可是题目为什么叫“一只海鸠妈妈”?
简要回答你读过选文后的感悟(不少于20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古文选段,完成小题。
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①。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信②足先生。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知之也。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先生曰:“有。”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
(选自《东郭先生与狼》)
【注】:①是皆不足以执信也:这些话都是口说无凭的。②信:同“伸”。)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1)试再之                      (          )
(2)丈人先生使引匕刺狼          (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
“而狼未知之也”中的“之”指代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结合课文《东郭先生与狼》,说说狼的形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几句连贯的话,所写的话中要包含“鸟语花香”、“含苞欲放”两个词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作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同学,想必这首歌已经勾起了你对童年的回忆,那么就请以“我又回到了童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秋天的声音   丁大卫
①瓦蓝的天空温柔和空旷,裹着白云的内敛而细致的风从一个山坳里冒了出来,然后穿过一面面绿色的山坡和一弯弯金色的田园,把山影和秋色越擦越亮。金黄的稻田虔诚地守望着黄昏的村庄里升起的袅袅炊烟,看着饱满的果实在阳光下闪着金灿灿的光。那沐浴在秋风秋阳里的农人,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兴奋地听着稻穗流淌的声音,哼唱着自然给予他们慷慨而仁慈的奖赏,他们脸上流露出的满足和喜悦,简直就是天地间至美的一幅油画。
  ②草开始黄了,在起伏的秋风中,不由引发出流浪人内心深处的悲戚。偶尔一两只鸟飞过,它们的翅膀驮着浓浓秋意,在村庄的上空无声地滑动,略显孤独的样子,让漂泊他乡的人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从空中飞过的鸟始终没有停止的迹象,它是在努力地穿透灰暗的时空,向着遥远的天堂进发啊。似乎它也已经意识到这是一次遥远的旅程,所以,鸣叫着盘旋在空中,久久不愿离去。
  ③“唧唧”、“嚯嚯”、“吱吱”、“嗤嗤”……墙根下、草丛中、石缝里、花池边、台阶旁,蟋蟀们的演奏专注投入,有的清脆响亮,有的低缓抒情,有的高亢激越,有的婉转深情……独奏、二重奏、合奏,时而如悠悠白云静静地飘浮在蓝天之上,时而似潺潺小溪欢快地流淌在山谷里,时而像沙沙细雨多情地浇灌着肥沃的土地,它们个个在深情歌唱。
  ④农人再次把即将出征的镰刀磨得锃亮,背上背篓,赤着脚,迎着秋风站立在荡起层层波浪的包谷地里,唱着小曲,把大片大片的包谷秆一排排放倒。牛车、机动车来来往往,村庄里、田野上,还有可爱的孩子,在秋的怀中奔忙着,点缀和温暖着秋日的村庄。那些在山风山雨中茁壮成长的英俊小伙,在核桃树下挥舞着长长的柔韧竹竿,把核桃一个个打落到地上;树下的欢声笑语,伴着竹竿敲打核桃的“劈啪”声和核桃果落地的“滴答”声,组合成了一曲生机蓬勃、饱满和谐的交响乐。而那些洒落在秋风中的汗滴,随即便融入了土地,揉进了粮仓,并把一年里最悲壮的情感深深地埋进了下个季度的轮回……
⑤秋天的声音,像江南女子低缓的评弹越语,徐缓而从容,凄清而缠绵,充满了乡愁,充满着淡淡怀旧。它们不掩饰,不做作,把一个完整的自我毫无保留地袒露在人们面前。而此刻,我只想采一缕秋阳,让自己的脚步走出思念的惆怅和故土的牵引,去感悟秋的喜悦和芬芳,再掬上一捧秋水,怀着一颗恬淡、从容的心,一步一个脚印用双脚丈量着秋天土地的广度。
《毕节日报》2009年9月9日
本文依次写了秋天里的这些声音:农人的哼唱、                    、田间的交响乐,它们具有                                                       的特点。(前两空每空1分,最后一个空2分,共4分)
文中②③④三个自然段可不可以调换位置?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批注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请你仿照示例中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所选语句作批注。
例句:裹着白云的内敛而细致的风从一个山坳里冒了出来,然后穿过一面面绿色的山坡和一弯弯金色的田园,把山影和秋色越擦越亮。
批注:从“冒”、“穿过”、“擦”等动词来看,该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秋风活泼、多情、轻快爽利的特点。
所选语句:(蟋蟀们的演奏)时而如悠悠白云静静地飘浮在蓝天之上,时而似潺潺小溪欢快地流淌在山谷里,时而像沙沙细雨多情地浇灌着肥沃的土地。
批注:                                                                    
文章结尾段划线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除了文中提到的,你还听到了哪些秋天的声音,请用几句生动的文字把它描绘出来。(150字左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眼泪这么近,背影那么远  包利民
第一次在众人面前痛哭失声,是我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在听别的老师讲课的时候。当时那个老教师讲的是朱白清的《背影》,听着听着,我竟失控地哭出声来,惹得全班40多个学生都惊愕地看着我。
我想起的是娘。娘不是我的亲生母亲。娘是村里出了名的傻女人,那是真正的傻,整天胡言乱语,连生活甚至都无法自理。据说,是娘给母亲接的生。母亲生下我一个多月后,便被公安人员带走了。而我,从此就成了娘的孩子,那一年,娘43岁。
从记事起,我最常见的就是娘的白发和泪眼。听别人说,娘以前从没掉过眼泪,自从有了我,便整天地抹泪。
印象中娘只打过我两次,打得都极狠极重。第一次是我下河游泳。村西有一条清清亮亮的小河,夏天时村里的孩子都去水里扑腾,我当然也去。从不管我的娘突然跳入水里,把我揪了上来,折了一根柳条就没命地抽在我身上,打出了一道道的血痕。我那时一点儿也不记恨她,只是不明白,我在那么浅的河里游泳,她却这样狠打。
还有一次,那时我已在镇上读初中了。有一天她到学校给我送粮,正遇见我在校门前和一个女生说笑。当时她扔了肩上的粮袋,疯了一般冲过来打我,我的鼻子都给打出了血。我虽然不明所以,可依然不恨她。那时,我已能想懂很多事,也从别人口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这样的一个女人,能把我拉扯大,供我上学,所付出的,比别人要多千百倍。我感激我的娘!
要说娘有让我反感的地方,就是她的眼泪了。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一见到我就哭,这让我从心里不舒服。有时我问她:“娘,你怎么一见我就哭啊,不如当初你不养我了!”那样的时刻,她依然流泪不止,说不出一句话来。娘对我从没有过亲昵的举动,至少从记事起就不曾有过。她很少抱我,连拉我手的时候都没有。这许多许多,想着想着便也不去想了,娘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为什么和她计较这些呢!
在镇上上学,娘每月给我送一次口粮。她把时间拿捏得极准,总是在周六的下午一点钟准时来到学校门口,而那时我正等在那里。她把肩上的粮袋往地上一放,看上我一眼,转身就走。我常常怔怔地看着她的背影发呆,那背影渐行渐远,她间或抬袖抹一下眼睛,轻风吹动她乱蓬蓬的白发。每一次我都看着娘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处,不期然间,那背影竟渐渐走进我的梦里。
考进县城一中后,娘来的次数便少了,几个月一次。主要是为了给我送钱。高三上学期的一天,刚经历了一次考试,我和一个住校的女同学一边往宿舍走一边讨论着试题。到宿舍门前时,竟发现娘站在那里,风尘仆仆的,30里的路,她一定又是徒步走来的。她看到我还有我的女同学,愣了一下,猛地冲过来,高高扬起手,停了一会儿,慢慢地落在我的脸上,轻轻地抚摩了一下,那一刻,我的心底涌起一种巨大的感动。她从怀里掏出一卷钱塞进我的口袋里,又看了我一会儿,眼角渗出泪来,然后便转身走了。我转头对那个女同学说:“这是我娘……”
那竟是我和娘最后一次见面,她在一个月后的一天夜里,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一年,她62岁。我常想起最后一次见到娘时的情形,她用最温暖轻柔的一个抚摩,把她的今生定格在我的生命里。
我考上师范的时候,回村迁户口,乡亲们在小学校里摆了几桌饭,为我送行。席间,老村长对我讲起了娘的过去。老村长说,娘原本是邻村的村民,丈夫死于煤井中,她拉扯着一个儿子艰难地生活。儿子上了中学后,由于早恋,成绩越来越差,任她怎么管教也无济于事。后来,和她儿子谈恋爱的那个女生感情转移,她的儿子就投进了村南的河里,淹死了。从那以后,她就变得疯疯癫癫,开始了走村串屯乞丐一般的生活,直到来到了这个村子安下身来。
那一刻,我忽然记起了娘打我的那两次,心中顿时恍然。就觉得曾被娘打过的地方,又开始疼起来,直疼到心里。娘当初的泪水如今都汇集到我的眼中,而那背影已是远到隔世……
(选自《北方人》2010年第3期)
本文在交代典型事例时,也写出了“我”感情的发展变化,请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典型事例
两次被娘重打
娘一见到“我”就哭
上高三时,娘给“我”送钱
听完老村长对娘的过去的讲述
“我”的感情
 
 
 
 

下面是一处细节描写,请你根据娘的神态、动作变化,揣摩一下娘的心理变化。
她看到我还有我的女同学,愣了一下,猛地冲过来,高高扬起手,停了一会儿,慢慢地落在我的脸上,轻轻地抚摩了一下。
文章倒数第二段,看似与本文的主题关系不大,可以删去吗?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眼泪这么近,背影那么远”,本文的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
链接下面这则材料,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悟。
链接材料:55岁的陈玉蓉是武汉乡办企业的下岗工人。她的儿子叶海斌13岁时,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为了拯救儿子,陈玉蓉决定捐肝救子。然而,就在肝移植前,她被查出重度脂肪肝,不能手术。从此,陈玉蓉开始了每天10公里的“暴走减肥”,7个月体重减轻了8公斤,穿破了四双鞋。
我的感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丰子恺的一幅童趣漫画,取名为《星期日是母亲的烦恼日》。请你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作
呵护中有温情,呵护中有智慧,呵护中有境界。我们在呵护中成长,环境也在呵护中好起来……请以“呵护”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要写出真情实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西湖听雨  靳国君
①西湖的雨                                   
  ②今年3月下旬的一天,到西湖,在湖畔刘庄沿着园林里的回廊漫步,毛毛细雨下个不停,无声、无影、无形。悄悄地落到树上、草上、花上。伸手回廊外,只感到微微湿意。身在个中境界,回味“    a   ”诗句的味道,颇感贴切、传神。正开着的杏花,雪白雪白的,在绿树丛中显得分外娇美。细雨在花骨朵上凝聚出一颗颗小水珠。晶莹闪亮。树叶上的水珠颤颤巍巍,不时滚落下来。远山近水、亭台楼阁,一片静谧,享受着毛毛细雨的爱抚。西湖水面无波,岸边垂柳婀娜,少了几分明丽,多了几分含蓄。毛毛细雨缓缓地下着,像是个多情的含羞少女,藏在树后、花下,悄悄地点染着湖山。这是一种轻柔的美,滋润人、涵养人,人的五脏六腑和四肢仿佛也和花草树木一起,植根湿润的泥土,承受大自然的挚爱,呼吸着草木的幽香,心灵和毛毛细雨相融合,化入空灵的绿色世界。
  ③夜晚下起小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流进凉爽的柔风,飘洒进点点雨珠。望西湖,成串的灯光倒映水中,不甚分明,但闻雨声沙沙。小雨紧一阵缓一阵,雨声重一阵轻一阵。窗下的树枝,在小雨中微微颤动。小雨变得淅淅沥沥时,听得见房檐上、树上的水珠落在水泥地上和西湖边上的“吧嗒吧嗒”的声音。丝丝缕缕的小雨,把西湖的夜景也模糊了,苏堤只露出一条若隐若现的黑影,湖对面岸边的灯光疏疏落落,眨着眼睛。水天在小雨中显得悠远、神秘。小雨的美和西湖夜景的美交融在一起,是浑然一体的朦胧美。这小雨的沙沙声、淅沥声,把人带到朦胧世界,雨也朦胧,景也朦胧,人也朦胧。在朦胧的小雨声中,进入朦胧的梦乡,领略“      b    ”的意境。
  ④西湖的大雨别是一番景象。有一次来西湖是6月,正是“     c     ”的有诗有画季节。平时小雨不断,难得晴天,晚间蛙声聒耳,也是一种情趣。一天早晨过后,小雨越下越紧,忽然间大雨哗哗声由远而近,瞬间天如倾盆,雨如瓢泼。好像一幅水墨画的西湖,被冲洗得只留下淡淡的轮廓,湖上、湖旁的雨脚激起一团团白色水雾,向上升腾,四处弥漫。大雨张起千百张雨幕,垂天而下,忽东忽西地飘动。只一会儿工夫,西湖不见了,芭蕉不见了,各色草木全不见了,只有大雨在泼洒、在跳跃,天地间烟雨茫茫,茫茫烟雨。这美是很奇特的,这是迷茫的美?它使人跃跃欲试,多想投身这迷茫的大雨之中,去探寻个究竟。这是虚无缥缈的美?世界在瞬间消失了,只有大雨搅得周天发出巨大的哗哗声。西湖安在?青山安在?游船画舫知向谁边?
  ⑤待雨过天晴,被大雨洗涤一新的西湖,重又出现在蓝莹莹的碧空下,变得丰姿绰约,宛若刚出浴的美人,碧玉般洁净,兰花般可爱,亭亭玉立,脉脉含情。人的一切烦恼和杂念也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灵魂在明丽柔媚的美中,又和万物一起回到这亮丽的世界中来。
请在第①段的横线上,将句子补写完整,使之能领起全篇。
根据语境,把下面三句诗分别填入还原到a、b、c三处,依次应为(   )
①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③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A.a②b③ c①
B.a③ b② c①
C.a① b② c③
D.a②b① c③

选文分别写了哪几种雨?各自带给人怎样的美感?(可以摘取文中的词语回答)
文章标题为“听雨”,作者都听到了雨的哪些声音,请把这样的拟声词找出来。
在第②段中,不但写了雨,还写到了雪白的杏花,有什么作用?
作者对西湖的雨怀有怎样的感情?从文中哪些语句能够看出?
本文语言生动别致,请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进行赏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寒夜有灯苦读书  胥加山
  ①读小学时,因生活贫困,家处偏僻,家里一直没通上电。没有电的夜晚,春夏秋日天长还好过,趁天黑前完成作业就行了。可一到冬天,白天那么短,放学回家的路上,天就黑了。吃饭可以摸黑吃,作业可不能摸黑写呀!于是母亲就用废墨水瓶做了个煤油灯。母亲的手很巧,在瓶盖上钻孔、用铁皮卷灯芯空管、用棉花捻灯芯……一切准备好,母亲又把废墨水瓶擦干净,往墨水瓶里倒满煤油,让灯芯浸湿煤油,划着一根火柴,点燃,片刻老家的土屋里充满了光亮,喜得我们涨红了脸……
  ②有煤油灯相伴的夜晚,读书写字,是件多么幸福温馨的事呀!母亲从不让一点光亮浪费。我们兄妹围着煤油灯做作业时,她也丢下能摸黑做的活儿,借着如豆的灯光,或缝补衣服,或纳鞋底。父亲也被她吩咐在一旁或搓绳,或编织渔网,就连家中的老黄狗和大黑猫也在灯光下和平相处玩闹着……
  ③煤油灯的上熄是由母亲掌管的,因为煤油也是家中的一项开支。为节约开支,母亲总是精打细算,坚决反对我们在灯光下打闹玩笑。她认为灯是为学习而亮的,因而幼小的我们就学会了珍惜灯光。然而当我们上到四五年级的时候,学会了阅读,母亲却变得很大方,时常倒满煤油,她纳鞋底陪着我阅读至深夜……由于在煤油灯下阅读时间太长,鼻子间常挂着两道黑灰。第二天一时没发现,上课时,常被人笑话。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家中能有一盏玻璃罩子灯,因为那时一般人家都用上了玻璃罩子灯。
  ④家中用上玻璃罩子灯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但煤油是有计划的,母亲总是托人想多买回些,可一次次总是落空。母亲每天把玻璃罩子擦个晶亮,把灯芯旋到最低,这样既保证了亮度,又节省了煤油……后来,我的一位英语老师知道我有夜读的习惯,她请在乡供销社工作的哥哥为我捎来10公斤煤油,且免费!
  ⑤读初三,学校要求住校。那时学校早通电用上日光灯,可学校每晚十点半准时熄灯,这可苦了有夜读习惯的我。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省吃俭用买了个手电,每晚偷偷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和书中的人物同悲喜……
  ⑥我离家去外市读中专,家里也通上电,母亲信中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当时我就想,放假回家一定买盏台灯夜读至天明……然而中专四年,父亲的病一年重于一年,我的台灯梦想也一拖再拖,直拖到参加工作。
  ⑦说起那盏陪伴我有12年的台灯,还有一个小故事。那年我刚参加工作,我把工资全给了父亲看病,晚上看书,只能在职工宿舍里就着100瓦的大灯泡下夜读,后来怕影响同事们休息,时常蹲在厕所里夜读。一次被值班的工会主席发现了秘密。那一年,我获得“先进工作者”,看别人获得奖品不是热水瓶就是洗脸盆,唯独我获得一盏精致的小台灯。后来才知道,那是工会主席特意奖给我的,鼓励我夜读更多的书……
  ⑧台灯梦圆了,我夜读的劲头更足了,也正是那盏台灯的陪伴,我爱上了写作。
⑨从                       的演变,光亮一次比一次照亮我夜读的心灵,也象征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人民的生活正朝着更光明处前行……
联系全文来看,“寒夜有灯苦读书”中的“苦”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               ,一是指                   
本文是如何写“我”伴灯苦读的?请把这样的句子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时段
内容
读小学时
读初三
参加工作
写“我”苦读的句子
 
 
 

伴“我”读书的“灯”是如何演变的?请在第⑨段的横线上填写这一内容。
文中第②自然段一连用了三个“也”字,请你品味它的表达效果。
丢下能摸黑做的活儿,借着如豆的灯光,或缝补衣服,或纳鞋底。父亲被她吩咐在一旁或搓绳,或编织渔网,就连家中的老黄狗和大黑猫在灯光下和平相处玩闹着……
文中对母亲这一形象刻画得尤为鲜明,请你简要概括其性格特征。
从结构和内容上来看,文章第⑨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唐朝诗人颜真卿的《劝学》中曾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名句,由此看来,自古以来文人学子便有夜读的习惯。你都知道哪些名人“夜读”的故事?请列一例并简述其情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古文选段,完成小题。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今夫弈之为   (    )
(2)使弈秋二人弈 (    )
(3)是其智弗若与 (    )
翻译句子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文中画线句可以概括成一个成语,它是:           
选段列举“学弈”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作
请以“         ,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写完整;
(2)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
(3)不少于600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