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请写出与下面这则寓言故事相应的成语及故事寓意。(提示:寓意可按原文的写,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新的见解。)
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贵。郑国人就买下匣子,把珍珠退还了。
⑴成语:                          
⑵寓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诗 , 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⑴诗中第二联 ,运用比喻的方法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________。 
⑵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请以《像__那样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先贤的生活,令你神往;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感人的生活,令你难忘;大千世界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给你生活启迪……人生旅途,五彩纷呈,人总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请以“像__那样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横线上填上词或短语,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古诗赏析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1]
苏 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2]。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3]。萦损柔肠[4],困酣娇眼[5],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5]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6]。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7]。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押韵以及韵脚次序与章质夫的《水龙吟》相同。
B.这首词借杨花自开自罗的寂寞抒写了感时伤春的幽怨之情。
C.这首词借歌咏杨花,抒写了思妇难以耐受的别绪离愁。
D.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借写杨花抒写作者豪迈的情怀。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暮春之际杨花“抛家傍路”,花无人惜即喻人无人惜,暗示有情人天各一方的事实,情思幽怨缠绵而又空灵蕴藉。
B.“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柳絮离开树枝落在路旁,看上去仿佛无情,其实有着深厚情意与愁思。无情有思,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苏轼也用其意,说杨花虽然飘离枝头,看似无情,实则也有愁思。
C.“春色”三句,想象奇妙,手法夸诞,巧妙的用三个数字传达出作者的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无所归宿与词人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
D.“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明写柳絮飘飞时起起落落、进退回旋的状态,暗写思妇在梦中追寻夫君,却又被黄莺的鸣叫声惊醒。用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意。

E.“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困酣娇眼,愁思扰人,令人慵懒得不愿睁眼。此句说,因柳絮而想到细长的柳叶仿佛思妇娇眼。此处用拟人手法,把初生的柳叶比喻成美人娇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请你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叙写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作
跨入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
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请以\'生活因____而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友谊、诚实、歌声等),除诗歌、剧本
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请以“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可少于600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作

请以"________的目光"为题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8分】
张元传(节选)
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也。祖成,假平阳郡守。父延俊,仕州郡,累为功曹主簿。并以纯至为乡里所推。元性谦谨,有孝行,微涉经史,然精修释典。年六岁,其祖以其夏中热,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
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节选自《周书》)
注:①释典,佛教的经典。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2分)
①“汝何为不肯浴 (           ) ②是以收而养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译文:                                                                    
(2)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
译文: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张元所做的三件事,然后结合张元所做的事对这个人作简要评价。(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德国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2)近年来,从苏丹红、毒大米到三聚氰胺,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添加剂防不胜防: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一滴香、地沟油、牛肉膏又接踵而来;上海“染色馒头”热气尚存,宜昌“毒生姜”仍在熏制,沈阳“兽药豆芽”又在疯长……
(3)20年献血6万毫升,足可装满六个水桶;28年总收入,捐出去了一半;只有一个女儿,却要准备180份学费……积善成德铸大爱,涓滴汇海洒真情。郭明义,行者无疆。
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完成第9—10题。
西楼子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①曾巩(1019—1083),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颇有风致。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抒情的佳作。 ②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请以“我的课余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___________作家。她在《忆读书》里写到了很多文学名著,其中有: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          著的《水浒传》、        著的《西游记》等。它们的故事都很精彩,下面请从《西游记》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故事情节简要介绍给大家吧。
故事:                情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选择四个不同身份的人说的话,并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理由。
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赶车的),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村里有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个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_________”,裁缝说:“_________”,赶车的接过话茬:“__________”,船夫最后说:“______”。

A.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
B.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
C.咱们到那儿见风使舵,看情况办,实在不行,就来个顺水推舟。
D.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也过得去才行。

我认为,厨师的话是_ __、裁缝是_ __、车把式是__ _、船夫是_  _
我的理由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