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初中语文

作文
请以“藏在                里的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完成命题,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不得抄袭与套作。字数600字以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按要求作文:
题目:我眼中的________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写人、事、物,如“母亲、考试、大海”等)。
2、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小题。
新叶
①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眼睛唰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啊!你好,新叶!”
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③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眼,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伴着春的脚步。转眼间,便是满目碧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辛勤地工作着,日夜不停地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它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阳拦沙,为路人庇荫遮雨。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阴,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淡妆自恃,深根自养,忘我自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献给母亲。
⑦也许是因为“绿叶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我赞美绿叶,尽管我也十分喜欢花朵。
⑧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起: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勤恳。



六中片区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第5页共6页                                                          六中片区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第6页共6页

 

 ⑨朋友,愿你生命之树,永远长满绿油油的新叶,四季长青。

文中赞美了新叶的诸多可贵品质,请你简要写出其中四种。
                                                                       
                                                                         
第一段中描写作者内心感觉的是哪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第五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找一处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3分)
例:第一段“光秃秃的枝条”与“淡绿,鹅黄色的嫩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嫩芽”的勃勃生机。
                                                                       
绿叶对人生有什么启示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鲜花的身后是绿叶,幼苗的身后是泥士,小溪的身后是山峰。身后的爱抚,身后的温暖,身后的坚强,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季。
请你以“有你在我身后”为题作文。
要求:1.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 不少于600字。
3.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题目的横线上可填“青春、健康、亲情、幸福、荣誉”等词语。
要求:①请先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一个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②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文体自定(除诗歌外)
【审题指导】
【优秀范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阿里山纪行》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静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②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③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第①段运用了“明镜”和“水墨画”两个比喻,说说这两个比喻的表达效果。(2分 )
第①段描绘的阿里山林区有什么特点,用一个双音节词来加以概括:         
作者写“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对表现以上特点有何作用?
品读文章,根据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分析人们的思想感情。
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比较下面句子在语言运用和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A、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B、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万树,离开了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和语言效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注】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丙】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
元十六年二月,崖山战败,秀夫携少帝奔走,罹①难遇坎,不止一日,然见国运破亡,人羸②胄③歪,乃喟帝曰:“国负鞑靼④诮⑤欺,不啻⑥参九日,今兵蹷⑦崖山,百千壮士毁于一朝,微臣无能,谟⑧失谋落,无力报国,吾心决矣,愿负陛下,投海殉国,不落鞑靼之俘。”
少帝闻言,不甚解意,悲而泣曰:“吾祖百年磐基,今仗余也,求丞相大能,救吾于水深火热,救社稷于刀山火海。”
秀夫听闻,忿恚叱曰:“鞑虏之军,近在咫尺,何其多言也。陛下苟贪生求存,独株松柏愿永插盘古血!”
少帝闻言,转悲从容,曰:“多谢丞相教诲,今社稷败鄙之手,有乖⑨先祖,冀先祖勿怪罪矣,待至黄河,见先祖赎其罪也。”遂畔爬秀夫之躯,秀夫视少帝如此,大笑一声,挥泪堕海,君臣二人,随泪逝海,无怨无悔。    (节选自《陆秀夫之死》)
【注】①罹[lí]:遭受苦难或不幸。②羸[léi]:衰弱。③胄[zhòu]:头盔。④鞑靼:南宋时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称呼。⑤诮[qiào]:责备。⑥不啻[chì]: 不止,不只。⑦蹷[jué]:同“蹶”,倒下,跌倒。 ⑧谟[mó]:计谋,策略。 ⑨乖:背离、违背  
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故患有所不                    (2)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 今人曰                          (4) 救社稷于刀山火海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于生不解意
B.万事莫贵义所恶有甚死者
C.故不为得也陛下贪生求存
D.杀子之身悲泣曰

翻译下列句子。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⑵愿负陛下,投海殉国,不落鞑靼之俘。
                                                                               
【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__            _________这个比喻来阐述_______             ______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                ________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                          _______ 的中心论点; 【丙】文中,陆秀夫的行为印证了甲文中                         
(用原文语句填空)
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个地方,珍藏着我们的秘密,镌刻着我们的足迹,生长着我们的信念,承载着我们的悲欢离合……
请以“每个人心里一亩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陶器与纸屑》,完成小题。
陶器与纸屑
①在香港的中国百货公司买了一个石湾的陶器。我从前旅行时总是反对购买那些沉重易碎的物品,这一次忍不住还是买了,因为那陶器的造型是一个赤身罗汉骑在一只向前疾驰的犀牛上,气势雄浑,非常生动,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境。
②百货公司里有专门为陶瓷包装的房间,负责包装的是一个讲标准北京话的中年妇人。她从满地满屋的纸箱中找来一个,体积大约是石湾陶器的四倍。接着她熟练地把破报纸和碎纸屑垫在箱底,陶器放中间,四周也都塞满碎纸,最后把几张报纸揉成团状,塞好,满意地说:“好了,没问题了,就是从三楼丢下来也不会破。”
③我的石湾陶器本来只有两尺长、一尺高、半尺宽,现在却成为一个庞大的箱子了。好不容易把它提回旅馆,我立刻觉得烦恼,这样大的箱子要如何提回台北呢?它的体积早就超过手提的规定了,如果空运,破的机率太大,还是不要冒险才好,一个再好的陶瓷,摔破就一文不值了。
④后来,我做了决定,仍然用手提,舍弃纸箱、碎纸和破报纸,找来一个手提袋提着。从旅馆到飞机场一路无事,但是刚上飞机没走几步,一个踉跄,手提袋撞到身旁的椅子,只听到清脆的一声,我的心震了一下,完了!我惊魂甫定地坐在自己的机位上,把陶器拿出来检视,果然犀牛的右前脚断裂,头上的角则完全断了。
⑤我非常后悔,后悔没有听包装妇人的话,更后悔把纸箱丢弃。这时我心里浮起一个声音说:“对一个珍贵的陶器,包装它的破报纸和碎纸屑是与它相同珍贵的。”确实,我们不能只想保有珍贵的陶器而忽视那些看来无用,却能保护陶器的东西。
⑥生命的历程也是如此,在珍贵的事物周围总是有很多看似没有意义、随手可以舍弃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忽略其价值,因为没有它们,我们的成长就不完整,就无法把珍贵的东西从少年带到中年,进而成为有智慧的人。同样,我们也不能忽视人生的负面因素,没有负面因素,我们就得不到教训、启发、锻炼,乃至成长。
⑦对于一朵美丽的花而言,它脚下卑贱的泥土是同样珍贵的;对于一道绚烂的彩虹而言,它前面的乌云与暴雨是同样有意义的;对于一场精彩的电影而言,它周围的黑暗与它是同等价值的。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叙述的事情。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节有何作用。
                                                                                    
                                                                                 
文章作者因日常生活小事而触发人生感悟,这是什么写法?请结合文章第⑥节,概括作者的两点感悟。
                                                                                    
                                                                                 
(1)从语言表达上看,文章最后一节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2)请仿照最后一节的句式,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再续写两句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注】①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②属:同“嘱”,此处引申为“劝酒”。 ③共适:共享。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于泉上              (2)醉翁之不在酒           
(3)泛舟游赤壁之下              (4)而莫消长也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三处停顿。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耳得而为声

A.醉翁意不在酒
B.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C.有良田美池桑竹
D.募有能捕者,当其租入。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期间所写,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乙】文作者还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请结合【乙】文第2节谈谈你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感觉就是简单的心理过程。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得到别人理解的时候,孝敬父母的时候,取得成功的时候,赢得认可的时候,找到知音的时候„„感觉往往是开心的。
请以“               的感觉,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将你要写的某一方面的内容,填写在横线上;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肖复兴的《拥你入睡》一文,完成小 题。
拥你入睡
肖复兴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④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楼着他像楼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惜惜懂懂中,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⑥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⑦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侯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⑧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⑨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⑩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11)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
(12)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 …
(13)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选自《做人与处世》 ,有删改)
阅读全文,说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说出你对第④段中划线词语“受宠若惊”的理解。(2 分)
简要说说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4 分)
针对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⑦段中三位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
【链接一】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朱自清《 背影》)
【链接二】
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丰子恺《 给我的孩子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一个人在家门前的溪水里发现了一大块金子,他想:“进城卖掉它吗?那就会有成百上千的人涌向这里来寻找金子。我和妻子亲手用一根根圆木搭建的棚屋,挥洒汗水开垦的菜园和屋后的池塘,还有傍晚的火堆,忠诚的猎狗,美味的炖肉,以及山雀、树木、天空和草原,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这些美好和自由,将不复存在。我宁愿看到它被扔进池塘溅起的水花,也不愿眼睁睁地望着这一切从眼前消失。”于是他把金子扔到了池塘里。其实他扔掉的只是一块金属,而保住的却是他生命中最为宝贵的金子。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他们为了金钱和财富,不惜丢掉自己的情趣、志向和爱好,甚至自由、健康、良知……其实这些正是生命中最珍贵的金子。同学们,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呢?
22.请以“我生命中的金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⑵不少于6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成长路上,有花团锦簇,也有断壁残垣;有星月满天,也有狂风骤雨……这一道道风景让你历经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哀伤,泪水与汗水……但每经历一处风景,你就会拥有一份宝贵的阅历,人生将会多一份精彩。
22.请以“路上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⑵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⑶书写工整规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邓皓的《默读父亲》一文,完成小题。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在我10岁那年头上吧,我生病躺在了县医院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呢! ”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去学校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但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呆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其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 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妈风风光光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钦羡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 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四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出于对别人的羡慕,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儿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心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小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才知道是他进城抽了500cc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了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无能为力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着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文章以“默读父亲”为题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⑴说说“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简要赏析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最末画线句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一】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朱自清《背影》)
【链接二】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邹韬奋《我的母亲》)
本文和上面的链接材料都刻画了不同的父亲形象。如果父亲是一本书,那么三篇文章的作者从父亲身上分别读到了什么?你更喜欢哪一个作者笔下的父亲?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默读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更喜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