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① 春节起源于 殷商 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 祭祖 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 热闹 、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 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不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要觅食人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甩牛鞭子,"年"被啪啪的鞭声吓得jīng huāng shī cuò。它 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被一家门口晒着的大红衣裳吓得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dǐ yù它的方法,如放鞭炮,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②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汉字。
jīng huāng shī cuò dǐ yù
(2)给加点字注音。
遂
窜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传统节日""觅食人肉""吓得逃跑""风调雨顺"四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 |
B. |
在画线句①中,加点词"殷商""祭祖""热闹"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
C. |
根据文意,文中提到的"春节""元旦"和"年"的日期是同一天。 |
D. |
画线句②是一个复句,两个分句之间属于因果关系。 |
下列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
B.爷爷返老还童,跟我玩起了打仗的游戏。 |
C.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
D.学习遇到疑难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语文学习要加强课外阅读,我们读书时要追求深入钻研,常常从书中断章取义,流于迂腐穷酸。 |
B.学习上没有轻松的捷径,投机取巧是行不通的,勤奋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二法门。 |
C.学校领导应该聆听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意见,以表示对学生的尊重,实行人性化管理。 |
D.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浦沿街道执法部门和城管等相关部门就开始大量拆除滨江杨家墩著名的“垃圾街”一些违规设置的广告牌,依法取消那里美食广场内的无证商铺。 |
选出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和。 |
B.佛山是粤剧的发祥地,粤剧的精彩表演常常令人叹为观至。 |
C.在元旦文艺晚会模仿秀节目中,张萍把蔡依琳模仿得维妙维肖。 |
D.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原子弹制造工作。 |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为全面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广大科技工作者 精益求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 |
B. |
在众人的质疑声中,他依旧 一意孤行,永不言弃,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量子科技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C. |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广大社区工作者没有 袖手旁观,他们挺身而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勇敢地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
D. |
毛相林书记坚守偏远山村43年,为培育"三色"经济,他 殚精竭虑,带领村民披荆斩棘,用15年时间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再加上她朗读得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B.大家认为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
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
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许多词。 |
B.全班同学洗耳恭听“王几何”老师的高论。 |
C.我和万芳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
D.经过全班同学的热烈讨论,我们自作主张 地决定去秋游。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 |
B.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
D.春节期间,当越来越多的人忙于抢红包并乐此不疲时,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变成了“我看着你,你却在抢红包。”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
C.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这名山区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和其他师生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
D.中国8位维和警察在海底大地震中不幸遇难,获知此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悼念。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B.参加全球财富论坛的多是经济界叱咤风云的人物。 |
C.随着最后一个隧洞竣工剪彩,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贯通。 |
D.何大学问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
下面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 根深蒂固。 |
B. |
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 当之无愧的英雄。 |
C. |
在学校组织的中秋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吃月饼,赏月色,共享 天伦之乐。 |
D. |
几代"治沙人"面对重重困难,团结一致, 锲而不舍,把千年沙漠变成了绿洲。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条公路沿河而行,在路过村庄的时候,能看到的都只是片瓦只檐, 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而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在这条小路的两边挨挨挤挤、泾渭分明地做着邻居。
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粗短的烟囱里,冒着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_____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 在原野的庄稼树木上,更____在整个村子的上空,____成一片小云,小村仿若仙境。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又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 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揭示着村庄的活力。 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彤彤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错落有致的房顶袅袅升起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小村落里,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或者行走,或者"突突"地开着蹦蹦车,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 )。
(1)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笼罩 |
弥漫 |
萦绕 |
凝结 |
B.凝结 |
弥漫 |
萦绕 |
笼罩 |
C.弥漫 |
萦绕 |
笼罩 |
凝结 |
D.萦绕 |
笼罩 |
凝结 |
弥漫 |
(2)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薄雾轻笼""轻烟渐淡"是主谓短语,"细腻烟雾"是偏正短语。 |
B. |
"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中"山沟沟的最深处"是句子的宾语。 |
C. |
"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 |
D. |
句子"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揭示着村庄的活力。"其中"揭示"一词换作"彰显"更合适。 |
(3)下列句子补写在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
B. |
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
C. |
忽然想起了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 |
D. |
或许不会关注司空见惯的炊烟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滨海夜市蓬勃兴起,特色小吃,手工艺品,街头艺术……各种摊位 摩肩接踵,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
B. |
随着居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社区公共设施被破坏,公共配件 不胫而走的现象大幅减少。 |
C. |
面对妈妈精心烹制的一桌美味菜肴,求职失利的他吃着却 味同嚼蜡,毫无食欲。 |
D. |
《经典咏流传》将古典高雅的诗词和现代优美的旋律完美融合,二者 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映照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
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项是( )
A.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
B.初冬的清晨,田野上落叶缤纷,鸦雀无声,一切似乎都在睡眠中。只有你,故乡的小河,还在那儿昭示着生命的激情。 |
C.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
D.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收效甚微。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