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这句话的主语是“母亲”。
B.“千钧一发、垂涎三尺、人声鼎沸、怒发冲冠”,这几个成语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中心医院献血点,五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各献出了300毫升鲜血。”这个句子顿号使用无误。
D.“拙作、舍弟、寒舍、见教、小儿、愚兄”,这些都是常见的谦辞。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鸟儿啼鸣,婉转如古诗;雄鸡振翅,欢呼着衔起了旭日。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在一个清晨,两只黄鹂在树上欢快地歌唱。解说:“黄鹂歌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五颜六色 爱国情怀 冰天雪地 锻炼身体。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你的笑容像一朵花,你的笑容像一幅画,你的笑容像一首诗。解说:这句话有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爱的传递
西木
“您这是第几次参加志愿献血?”我问他。
他想了想,告诉我:“二十多次。”
我是在下班走出单位大厅时遇到他的。我们同时去拉玻璃门,彼此看到有人在拉,又同时收回手。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瞬间拉近距离。
那会儿正是北京冬天,寒气逼人,也不想多说话。我去超市买了一个保温杯,慢慢地走路去坐车。
没想到,在公交车站又遇到他。
他个头儿不高,身材瘦削。若不是有共同的献血经历,也不会有再相遇的这次交谈。
“谢谢您!”我说。
“为什么?我们都是献血者。”他很奇怪。
我告诉他,我既是一名献血者,也是一名血站工作人员。“我在云南楚雄血站工作,这次是到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学习。”
“云南!”他笑了,“这么冷的天,你从四季如春的云南来北京工作,还习惯吧?”
我说还好,领导和同事特别好,自己很快熟悉了工作,也在努力适应环境。
“那挺好,刚开始都不容易,慢慢就好了。北京到楚雄的距离有多远?”
“不知道,我哪天查查。”我回答他。
他和很多我见过的固定献血者一样,有着温和的笑容,亲切的表情。这支队伍,是志愿献血队伍里的主力军,他们热爱生活,身体健康,充满爱心。
汶川地震那年,我们献血车上来了一位农民工。他的工作服上沾满尘土,脸上还沾着黄色的泥巴。走上献血车,他不肯坐下,说怕染脏献血椅。我告诉他,座椅可以更换一次性椅垫,请他坐下来。我给他冲泡了一杯温热的葡萄糖水,问他为什么来参加志愿献血?
“我没有钱捐款。听说很多人受伤了,需要输血。我身体好,力气大,捐点血没有问题,能救到别人的命就好。”他说。
我的眼眶湿了。
另一次,是大年三十。那天我值班,一个RH阴性血型的产妇急需输注血小板。这种血,俗称“熊猫血”,非常罕见。接到医院电话后,我立即联系相同血型的志愿献血者。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一方面,我为产妇的安危担忧;另一方面,我又为在这个传统佳节打扰献血者感到愧疚。
联系第一位献血者,已经回到北方老家过年。第二位献血者,正在高速公路上赶路,距离数百公里。直到第三位献血者,听我说完情况以后,只说了一句话:“我这就赶来。”
当天晚上,那袋救命的血小板,顺利输入产妇的体内。同时传递的,还有一份来自陌生人的浓浓爱心和善意。
这位献血者,为了挽救别人的生命,本已回到农村老家的他,紧急租了一辆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血站。他本来是家里的大厨,一周以前就许诺要给家里八十七岁高龄的母亲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为了准备这顿大餐,他还从城里购买了鹅、鱼等食材。
成分献血需要花费献血者大半天的时间。采血的时候,他略带遗憾地说:“她们都不会做这些菜。”
在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默默地为别人付出,却没有更多言语。
我的眼眶湿了。
公交车来了,我们坐的不是同一趟车。
我忘记告诉他,其实我还有第三个身份。多年前,我做过一次手术,手术过程中发生严重大失血。医院紧急联系血站,是爱心献血者志愿捐献的血液挽救了我垂危的生命。
那时,我还不知道将来有一天,我会走上志愿献血的工作岗位,参与一场又一场生命接力,见证一段又一段人间大爱,流下一次又一次感动的泪水。
告别的时候,他说:“我已经知道北京到楚雄的距离,那不过是撸起袖子参加一次志愿献血的距离。”
(选自《人民日报》)
(1)概括文中“爱的传递”的四个故事。
(2)“我”既是志愿献血者、血站工作者,又是受血者。文章表明“我”这三种身份有何用意?
(3)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最后一段中画直线的句子有什么含义?
(5)在“农民工”和“第三位献血者”的故事中,哪个细节或语句打动了你?打动你的原因是什么?请就此写一则读后感。(不超出105字)
短片第三部分,是同学们制作的"我眼中的正阳门"采访视频。下列四位被采访者说话时用了成语或修辞方法,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游客:"登上正阳门,我的敬意油然而生。古人太聪明了,城楼既坚固又美观。城砖的灰、城门的红、琉璃屋顶的绿和彩绘的金,搭配多和谐啊!" |
B. |
生态保护志愿者:"正阳门是北京雨燕的重要栖息地。每年3月雨燕都会和正阳门不期而遇,8月它们又从正阳门飞往非洲,给远方捎去中国的消息。" |
C. |
附近居民:"老北京人管正阳门叫'前门楼子'。前门大街是大家都爱逛的地方,到处是好玩的、好吃的,嗓子眼儿冒烟的时候来一碗大碗茶,舒服极了!" |
D. |
正阳门博物馆讲解员:"如今的正阳门作为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伫立在北京中轴线上,诉说着昔日的荣光、过往的沧桑,成为一部土石写就的史书。" |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美丽中国的壮丽画卷正在华夏大地徐徐展开。(比喻)
B.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排比)
C.青年人,珍重地描写吧,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拟人)
D.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应该扪心自问:“诚信,我做到了吗?(反问)
下列各项中,括号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天空,去迎接那雷声。(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波浪高昂的战斗激情。)
B.“挑衅”“炫耀”“目空一切”“油嘴滑舌”(这四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同。)
C.在5月到来之时,那千百年来蕴育过无数生命的大沼泽,再次成为弥漫着青草气息的地方。(这句话中画线部分是主语。)
D.荣获“最美乡村医生”称号的藏族医生洛松,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记叙文阅读
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要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身滚圆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
"我"的心理或表现 |
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
回家 |
惊讶 |
① |
② |
力不从心 |
游刃有余 |
交流 |
羞愧 |
③ |
考试 |
④ |
挥汗如雨 |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①段中"别样的期待"是指父亲期望"我"回家跟他一起并肩作战,打好麦收战役。
B.第②段中"我""措手不及",既是感叹时间过得快,也是感叹父亲变化大。
C.第⑨段写自己"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主要是父亲告诉"我",他的任务是麦收,高考是"我"一个人的事,他帮不上忙。
D.文章叙述了高考前,"我"和父亲一起割麦的情形,写出了"我"的感受和启示。
E.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朴实的劳动者的形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树立了榜样。
(4)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
我市某中学准备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根据下列相关要求回答问题。
学校拟开设"榜样的力量"名人专栏。请你根据下列材料,为入选专栏的袁隆平写一段推荐词。要求:突出袁隆平的事迹和品质,语言简洁有感染力,运用第三人称,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杂交水稻研究中。他带领研究团队用一千多个品种,进行了成千上万组杂交组合试验,终于攻克了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他不仅让中国人吃上了饱饭,同时,也帮助世界上很多贫困国家的人民吃上了饱饭。他把价值连城的珍贵稻种,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全人类,他做出了世界级的贡献,享有世界级的声誉,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衣着朴素,吃饭一个荤菜、一个青菜就很满足,但他工作非常严谨,事必躬亲,把80%以上的时间都花在了农田里。即使在90岁高龄,他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农田里看看。直到逝世前几个月,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袁隆平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为此,学校举办了以"回首百年党史•赓续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回首•让青春与信仰同向】
回首百年征程 传承信仰力量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信仰之光熠熠生辉。在党的光辉历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胸怀坚定信仰, 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 ,只为让中国拥有"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只为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无论何时何境,他们都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把青春乃至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赓续传承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胸怀 千秋伟业 ,恰是 百年风华 。用忠诚 坚守初心 ,以奋斗托举梦想,让青春与信仰同向。这是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上文是小明同学为本次活动写的开场白。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加点的词"光明""幸福"词性相同。
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一致。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朗读时应铿锵有力。
D.上文最后一句话的主干是"这是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大雁归来”“安塞腰鼓”“驿路梨花”四个短语的类型相同。
B.“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C.莫泊桑,英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D.明清科举考试制度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亚元,第二至十名称解元。
前不久,四川航空公司一架由重庆飞往拉萨的飞机,因机械故障在成都紧急迫降,化险为夷。机长刘传健成为英雄。事后,他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飞过上百次该航线,对当时发生故障的飞机状况较有把握。他的妻子也说:"他每次飞行,对每个动作,回家后都不断总结反思…"这次成功迫降,从机长刘传健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50字左右。
写作,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下面是对成都市近年来中考作文题目的统计和分析,请根据表格内容归纳成都中考作文命题的四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
年份 |
作文题目 |
题目形式 |
题目来源 |
媒体点评 |
2015 |
挥手自兹去 |
命题作文 |
教材附录古诗 |
|
2016 |
散步 |
命题作文 |
课文题目 |
来自教材,勾连生活, 指向思考。 |
2017 |
以“我不由得停 住了脚步”开头 |
只给开头, 自拟题目 |
课文 |
坚持传统有变化,新; 变革形式无题目,奇。 |
2019 |
从……到…… |
半命题作文 |
课文 |
熟悉用语,恰如旧识; 新颖考查,却是初逢。 |
2020 |
“出发”或“到达” |
二选一作题目 |
教材推荐名著 |
(2)请仿照上面表格中的“媒体点评”,对2015年和2020年作文题目进行点评。要求:紧扣题目特点,恰当使用修辞手法,每条点评20字以内。
2015年作文题目:挥手自兹去
2020年作文题目:“出发”或“到达”
(3)下面有关写作的短文,从语意连贯和表意准确来看,有四处错误,请将错误句番号及修改后的内容填写在相应横线处。
①一篇文章怎样才算得“好”?②“词”使用得适合,“篇章”组织得调顺,便是“通”。③进一步说,④“篇章”组织得错乱,“词”使用得乖谬,便是“不通”。⑤对一般人来讲,只用这么平淡的两句话就够了。⑥这样的“通”没有骄傲的文人所说的那样博大精深,⑦所以是不论何人都必须达到的,并且是可能达到的。
错误句: 修改为:
错误句: 修改为:
错误句: 修改为:
错误句: 修改为: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