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与父亲的夏日联考
①少了臭氧层防护軍,太阳窃笑,夏暑发威,火烤台北盆地,行人如蝼蚁,纷纷走避,就怕烫即。
②想起父亲,特别怕热,夏天赤膊,仍汗如雨下。但联考这天,【A】他偏要在汗衫之外,又加了件正式的衬衫。路远迢迢,搭公交车给我送午饭。
③那是个高中需要联考的年代,而更早的年代,父亲在军旅生涯中患了中风,身体右侧无力,走路一瘸一拐,这才提前退役。我时父亲的记忆,多半从那时候开始。
④记忆很深,夏日炎炎。
⑤我在考场,中午急忙交了卷,就往校门口跑,只为寻找中风的父亲。但我其实没怎么류,就已经看见他在走廊的尽头,翘首等待我的出现。
⑥父亲一等我跑到身边,马上说:“我找到了一个凉快的位子。”我加快脚步,他拖着无力的右脚在后面赶,就怕好不容易找好的位子给人占了。
⑦一到位子,他马上推开报纸铺好,让我坐下,免得裙子活尘。然后打开饭盒,放好水果,又从水壶中倒了一杯水,再拿起扇子帮我扇凉。父亲一向不多话。等我差不多吃完了,他才说:“刚刚进校门,遇见邻居,他说要带儿子去吹冷气的餐厅吃饭。你看……唉……”
⑧他指的是住在巷子底的邻居,邻居也是当兵退役的,之后不久就考取医师执照,进入中产阶级行列。邻居是看了父亲手拎便当,汗涔涔地赶路,才得意扬扬地抛下这句话的。我加道父亲对我有说不出口的抱歉,但我脑海里绕不开的是父亲拐着腿被挤缩在公交车的角,仍紧紧握着便当的身影。公交车没有冷气,父亲要塞车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考场,衬衫早已被汗水漫透。
⑨我继绩安静地吃着父亲切好的水果,感觉这顿饭是他亲手做出的最丰盛的午餐,在有冷气的餐厅吃饭根本比它不上。在那个紧挨教室的墙角,我们席地而坐。前方的几株花树上,蔷薇开得正好,阳光把枝叶的影子拖移到墙边,在我身上,香甜甜的味道荡在空中。我从心底泛起一片清凉。
⑩高中三年过去,又到了大学联考。这次要赶赴陌生的台北应试,父亲决定全天陪我应考。天微微亮,我们赶早挤进客运巴士,走到最里边。虽然他右侧手脚不便,但会用唯一有力的左手抓住车顶垂下的手环,再用身体护着我,让我稍稍紧倚座椅,得以换脚休息,因为从桃园到台北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⑪一路塞塞停停,七点钟オ抵达台北车站。我们随着鱼贯的入群下车,父亲让我先行,他殿后。当时忠孝东路挤满上班上学的人,而我刚刚下车,司机还没等父亲中风的脚站稳就开足马力急驰离开。瞬间父亲应声倒地,待我回身看时,他正困难地挣扎着爬起,那时年少的我因害怕别人射来的异样的目光而并未上前換扶,甚至像个陌生人一样,退后几步,将自己深深隐在人群中,冷冷看着这一幕,当作不认识他。
⑫父亲起身后,蹒跚步向我,我们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继绩往考场前进。
⑬有些事,当下错过,便永远也弥补不回来。他无助地倒在人来人往的街头,【B】那个穿汗衫加正式衬衫的身影,成了我多年来心底最深的痛。
⑭考上了大学后,晚上也会有课每天夜里十一点多回到桃园车站,无论刮风下雨,下车一定看见父亲在等我。从车站走到家要经过小山坡,步行十多分钟,他不放心,昏黄的路灯,将他穿汗衫的斑驳的身影拉长又缩短,缩短再拉长
⑮后来父亲病重,无法行走,全身瘫痪卧床。我一边忙于工作,一边照顾父亲,常常苦于被现实羁绊,无法随侍在侧。十年后,父亲离世。
⑯之后有好多年,我常梦到他,【C】汗衫之外又加一件正式的衬衫,在一个个的复日,音我赴一场又一场的联考。梦中的他,笑容安静,神情样和。我会小声地对他说:“怕热就再穿那件正式的衬衫了。慢慢走,有我在,跌倒了也不用害怕
⑰至今,舍不得父亲的梦还在,我知道父亲也一直舍不得我。他始终用一颗很温柔的心我,就像高中和大学联考的陪伴。
⑱记忆很深,夏日炎炎。
(选文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
(2)选文第①段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⑨段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好处?
(4)赏析选文第⑪段中加点的词语。
退后几步,将自己深深隐在人群中,冷冷看着这一幕,当作不认识他。
(5)对父亲衣着的描写在选文中多次出现:结合上下文,分析【A【B【C】三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态度或情感?
【A】他偏要在汗衫之外,又加了件正式的衬衫
【B】那个穿汗衫加正式衬衫的身影
【C】汗衫之外又加一件正式的衬衫
(6)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第①段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天气的酷热。
B.第段是插叙,交代邻居家境、父亲给“我”送便当不容易,都为表现“我”的孝顺。
C.结尾以“记忆很深,夏日炎炎”收束全文,突出中心,照应前文,令人深深地回味。
D.本文以第一人称叙事,亲切、自然、真实,表现了“我”和父亲之间的深挚情感。
买米
①家住五楼,像灌煤气、提水(停水时),买米等稍重的活一般都是我的事。但由于我给人家做秘书,工作相对较忙,时间又由不得自己支配,因此经常失职。从这个层面上看,我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
②那天上午11点多,妻来电话:"快没米了,下班时买点回来,记牢,可别又忘了!"
③哪能再忘掉呢?唉!在妻眼里,我快成为一个不诚实不守信的人了。为了不劳烦妻第四次嘱咐我同一件事,也为了证明我的诚信,我用圆珠笔在左掌心写下"买米"两字,然后拿起电话向一个牵头聚会的朋友撒谎:"领导交了急差,耽误不起,咱们友谊天长地久,下次再会!"辞掉饭局后,我颓然靠在椅子上,为刚才自己说谎而内疚,想不到一向崇尚诚信的我说起谎来竞也险不红心不跳不结巴不用打草稿。
④我觉得冷,紧了紧外衣,走到窗前,噢!不知什么时候,外面下起了毛毛细雨。
⑤我急忙整了整桌上的报纸、文件和各种资料,匆匆下楼,快速走向停车棚﹣﹣偌大的停车棚里只剩下我那辆破自行车孤伶伶地停在那里。
⑥或许是速度太快吧,本来温柔细腻的毛毛雨竟似长了棱角,扎在我手上、脸上、眼皮子上、颈脖子上,微痛,又极不舒服,直令我疑是上天对我先前说谎的惩罚。
⑦到商城附近一家米店,我喊一声"买米啦"。一中年男子应声而至:"老板,买袋装米还是零称?袋装米五十斤装,与五十五元一袋的浦城香米,也有四十八元一袋的本地米,零称自己选……我说:"我家楼高,扛五十斤太累,还是称三十斤本地米吧!""好!" 店主边说边装好一袋关放在磅秤上,手持一个大铝勺,将袋里的米舀进舀出,反复三四次,才说,"三十四斤整,九毛四一斤,三九二十七三四十二二十八块二,收您二十八块!"末了补一句:"老板,看一下秆,不少您一两。"我递上一张百元面钞:"算了,不看了,快将袋口捆好。"店主麻利地将米袋绑在我的自行车上,然后递给我一叠零钱:"老板,数一数,七十二元,不少您一分!"雨渐大,我无暇细数便将零钱塞进衣袋,然后一头扎进风雨之中。
⑧回家后,我脱下外衣,然后吃饭。妻说:"你外衣沾了许多米糠,我拿去洗了,袋里的钱物放在茶几上,自己整吧!"饭后,我泡一杯"铁观音",愜意地靠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呷茶,顺便整理物品,却发现米店老板找我的钱多了十元,连数三遍都是八十二元。我对妻说:"卖米的多找我十元钱,他上午生意白做了,我看还是还给人家吧!"说着就要往外走。妻说:"急啥?现在雨大,你下午上班时再还也不迟啊!"我想想也是,于是就去午睡,然而,我躺在床上老想着十元钱的事,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后干脆起床,跟妻说一声"我去了",便下了楼。
⑨不久便来到米店,不知何故,我发现米店老板的神情很是古怪,惊讶之中夹杂着些许紧张。我说:"老板,你搞错了!"他有点结巴:"什﹣﹣什么?"我说:"你找了我八十二元,多了十元,呶,还给你。"我将十元钱递过去,想不到他的脸色忽然变得十分复杂,复杂得让我捉摸不透。当我准备离去时,米店老板从口袋里摸出一块钱,轻声说:"给您!"我一愣,推回他的手:"不用谢,我要是要你一块钱,又何必送回十块呢?"可是米店老板固执得很,坚持要我收下,如此推来推去五六次,我终于忍不住,火了:"我说你这人怎么回事,我说了不要就不要嘛!"店主涨红了脸,半响才憋出一句话来:"不是这个意思,是我﹣﹣我上午称米时少了您的秤!"说完极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⑩原来如此﹣﹣
⑪离去的路上,我的心情甚是舒畅。看看雨不大,干脆关了雨伞,任雨飘落在我的手上、脸上、眼皮子上、颈脖子上……
(文/周亚鹰,有删改)
(1)请梳理米店老板的心理变化过程。
平静→ → →不安→
(2)认真品读第⑦段的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店主边说边装好一袋关放在磅秤上,手持一个大铝勺,将袋里的米舀进舀出,反复三四次,才说,"三十四斤整,九毛四一斤,三九二十七三四十二二十八块二,收您二十八块!"(店主将袋里的米舀进舀出这一简单动作,为什么要强调"反复三四次"呢?
(3)试分析第⑥段描写雨景的表达效果。
(4)有人认为第⑩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
(5)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对市场上出现的短斤少两、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请发表你的看法,不少于50字。
【链接材料】近日,西班牙国家警察总局捣毀了该国一座假冒奶粉包装厂,据警方消息称,制假者在波兰一个网站上批发假冒奶粉,然后在西班牙进行分装,根据客户需求冠以不同国际知名奶粉品牌包装,并计划销往国外。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瓷器易碎
李磊
①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家里有一只瓷罐,被母亲放在了炕边的木柜子里,罐子里面积攒着家里母鸡下的蛋。母亲一有空闲就会抱出瓷罐,一遍遍地数着鸡蛋的数量,然后或是点头微笑,或是摇头叹息。每过一段时间,鸡蛋积攒得多了,母亲就会把它们变成我的书本或是衣物。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我长大了,进城了工作了,成家了。母亲却依旧留在乡下养鸡种地,在她日复一日的摩挲下,那瓷罐上天青色的釉彩虽已有些模糊,却也浸润出了岁月独有的光泽。
②母亲这几年,喜次上了种豆子,红的、黄的、绿的,胖的,瘦的,扁的,只要是豆子她都要高看一眼。母亲在乡下种了七八亩豆地,她在豆子地里劳作时,常常望着远方的城市自言自语:“豆豆,我心疼的豆豆。”豆豆是她孙子的乳名。
③我和妻子工作太忙了,照顾不过来年幼的豆豆,母亲得知后一夜没睡,终于狠下心扔下了乡下的母鸡和土地,离开了她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一头扎进了纷乱的城市,陪着她一起来的还有那只我再熟悉不过的瓷罐。母亲用瓷罐为我们装了十几颗新鲜的鸡蛋﹣﹣﹣﹣﹣她觉得自己家的鸡蛋最有营养﹣﹣﹣﹣﹣又用各种各样的豆子将剩下的空隙填满。她把瓷罐擦得干干净净,小心地装进一个布袋子里,再把布袋子虔诚地吊在胸前,一路搂着、抱着直到我家。城里的豆豆刚开始识人辨物对颜色敏感,母亲就让豆豆猜瓷罐里豆子的颜色,豆子被一点点地倒出来,又被点点地装回去。挺有意思也挺没有意思的游戏,祖孙俩整整玩了一天。
④从此,母亲开始了陀螺一样的生活,从早到晩围着豆豆旋转。她的眼里嘴里心里只有豆豆,似乎完全忘记了其他,但我知道母亲偶尔还是会惦念乡下。有一次,母亲带豆豆回农村看她挤出时间收获的豆子。她打开放在墙边的一只口袋,将满满一袋子绿色倒在了地上;接着又打开一只口袋,又将满满一袋子红色倒了出来;接着又打开一只口袋……最终,几种颜色的豆子混合成了色彩斑斓的河流,豆豆极喜欢这个游戏,他躺在河流中开心极了。晚上等豆豆睡着后,她一个人慢慢地将那些豆子按照颜色归类,让它们重新回流到了各自的袋子里。我始终不知道,那一次她收拾豆子究竟用了多长的时间。
⑤再后来,我的工作不那么忙了,豆豆也上学了,母亲也可以回乡下全心全意地照顾豆子们了。可母亲却仍旧牵肠挂肚、放心不下,她早已习惯了离不开豆豆的生活,于是便固执地选择在豆豆的家和豆子们的家之间往返奔波,从不间断不肯停歇。而每次来的时候,她的怀里总会有那只装着鸡蛋和豆子的瓷器。有时我会想,其实母亲就如同她怀中那一只罐,来的时候盛满了营养、富有生命力,而回程时却变得空无力、空无生机。每一次都是这样,母亲将储备了许久的心力带到城里,在豆豆那个孩子身上消耗得一干二净,然后,再着疲惫的身子返回豆子们的家。那来来回回的路上,只有那个满了又空了的旧瓷罐一直陪着瘦弱的她。
⑥瓷罐终究有些沉,我不愿再让母亲抱着它装鸡蛋和豆子来我。母亲却不听,她不愿让瓷罐闲着,她总说瓷罐要是总闲着不用就容易坏掉。我自然是不相信她的说辞,却也明白她已经习惯了器罐的陪伴,坐在车上时看一看,走在路上时摸一摸,只要瓷罐在,她仿佛就不会那么疲累。即便是在我家,晚上豆豆和母亲睡在一屋,瓷罐也和母亲睡在一屋。豆豆睡在母亲的床上,瓷罐睡在母亲的床下,母亲就喜欢把她的心爱之物全都放在身边,这样睡觉才能安稳香甜。有时候我想,也许在母亲眼中瓷罐跟人是一样的吧。
⑦终于,母亲又抱着一瓷罐鸡蛋和豆子气喘吁吁地来了,我上前接过沉甸甸的瓷罐随手放在地上,却忍不住有些埋怨:“怎么又拿鸡蛋和豆子,不是告诉你别拿了,挺沉的不说,家里也吃不完,上回的还剩着呢,还有上上回的…“不知不觉我的声音大了起来,母亲习惯性地保持沉默,可那件瓷罐却坐不住了,它开口说了话,“轰”的一声,在我和母亲的面前碎裂成片,鸡蛋摔破了壳,流出了黏黏的泪水,脱离了束缚的红色豆子正努力朝远处翻滚…
⑧这件受母亲器重多年的瓷器,为什么碎得这样毅然决然、不可挽留呢?我一直在寻找答案。直到有一天,母亲从乡下返回我家时忘带了钥匙,她竟抱着布袋趴在冰冷的楼梯上睡了一个上午。我突然从母亲身上得到了答案:她们都早已疲惫不堪,她们已承受不了生活的重压和这种两地奔波的辛劳,只不过瓷器的性子急了一些。我轻轻摇晃母亲瘦弱的肩膀,将她揽在怀里。我不敢再埋怨她,怕早已年迈的她会像那件瓷器一样脆弱易碎,让我来不及呵护与珍惜。
(原文有删改)
(1)选文中,母亲为了我们主要做了哪些事?
(2)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词句。
①她把瓷擦得干干净净,小心地装进一个布袋子里,再把布子诚地吊在胸前,一路接着、抱着直到我家。(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②母亲得知后一夜没睡,终于狠下心扔下了多下的母鸡和土地,离开了她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一头扎进了纷乱的城市。(请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请概括出选文中母亲的形象。
(4)如何理解选文标题的含义?
(5)请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6)读了选文以后,请谈一谈你的感悟。
布伦木沙
宗利华
盖孜峡谷变得更加幽深,两边儿似乎随时会有岩石滚下来。前方的路有时看似突然消失,逼近后却又像硬生生在悬崖边凿出了一条道来。稍远处,可见冰山,冰雪从那里消融后,形成小溪,一路千条万条汇聚下来,流到我们身边儿,已是激流奔涌的一条大河。
我的手紧抓车把手,开车的老李却气定神闲。此人肤黑,额宽,头发有点儿卷,猛一瞅,像个蒙古人。他甚至还哼起歌儿。歌词我一句都不懂。
目的地是塔县。那里具有无穷而又神秘的魅力。此前,我对其印象仅仅是那部老电影,冰山、戈壁滩、寒风呼啸以及那忧伤的歌儿:"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个小巴郎子,他真是勺子!"老李笑着说。
一个内地记者,一个边疆老警察俩中年男人偶遇却很快喜欢对方,似乎是件怪事儿。不仅因为他跟采访对象熟,还因为我一眼就看出,此人身上写满故事。
"巴郎子"指男孩儿,"勺子"则是傻瓜。
"当年,部队转业,他完全可以留乌鲁木齐,可他非要回去。"
"还说别人,你不也跑那里去啦?"
"我是内地人嘛。 你想,哨所、边境线、雪莲花、慕士塔格峰、雄鹰,哎哟,这些词儿、画面,活蹦乱跳,叫人热血奔流!这不就是一个男人想要的吗?一个男人,这些让人热血沸腾的东西就摆在眼前,你不去看看,不去经历下,将来不后悔死啦?可他不一样,他是地道的塔吉克呀。"
"他为啥坚持回来?"
"这人从来不说原因,几乎都不说话。你知道吗?他刚到塔县,立马被安排到马尔洋派出所,当所长。"
"一转业就是所长,多好!"
"好个勺子!你知道他前任是谁?就是我。我开车送他去报到。半路上我一瞅,这孩子挺激动,忍不住想泼冷水。我说:'布伦木沙你先别高兴,那地方,只有你一个人。好处就是,所有职务都没人跟你抢,所长、教导员、副所长、户籍员、治安员,你想当啥当啥,随便挑。'"
"有这样的派出所?"
"当然有!那地方就一平房,没水没电。晚上点蜡烛,要喝雪水。白天好说,一到晚上,方圆多少里地,一点儿灯光都没有,除了狼叫就是风声。一个人呀,那种寂静、孤独,简直要人命啊!可你猜怎么着?他一听,兴奋得两眼冒光,说:"我就喜欢那样。'我瞅他一眼,心说,你就是个勺子!"
我心里忍不住酸痛片刻。
"咱们到不了那里,暴风雪快要来临,万一挡在达坂那边儿,你就在那里过年吧。自从勺子去那里,两年多,我俩没见过面儿。"
一个人的派出所,那是啥样子啊?我依然沉浸于此。
"他后来生活的场景,比在那派出所还惨。高原帐篷哥嘛!"
布伦木沙独自一人,背个帐篷,攀行在高原上冰山深处,寻找散落的牧民。塔吉克牧民随时转场,居无定所。有的一家三代,都没有身份信息。布伦木沙要把信息记在本子上,带回县城,输入电脑。此非一日之功。可能在山里转半个月,一个人都碰不到。他随时随地安营扎寨,在山里一转,就是好几个月。帐篷外面,竖一杆红旗。方圆数公里,只要看见红旗,就能找到流动派出所。
"有一回感冒,发烧,要不是牧民发现,这勺子就把命扔那里了!整整一个月,用草药把他救过来的!常年一个人,现在他都不会说人话啦!"
"布伦木沙是啥意思?"我突然想起这问题。
"那是一条河的名字。塔吉克人认为,世界是由水、火、土、空气组成,水排在首位,塔吉克小孩子就以与水有关的东西来取名字。还有种说法很简单:木头筏子,河上渡人用的木头筏子。有些山里小孩儿上学,要过单边绳索桥,不是走上边,是用绳子捆腰上,悬挂着,划过河去。布伦木沙就经常护送小孩儿过河。"
有意思!布伦木沙,木头筏子。
前方峡谷出口,叫作布伦口。路标显示,海拔三千三百米。车子因为缺氧,发出吭哧吭哧的声音。好不容易爬出峡谷,视线突然开阔无比,面前骤然出现一片幽蓝的水面。稍远处,则是灰白相间的一带沙山。
我和老李站在沙湖旁,望着远处的公格尔雪山。老李又唱起一首歌儿,然后扭头解释:"这是塔吉克民歌。意思就是:只有翱翔蓝天的雄鹰知道,帕米尔高原的宽广。只有古老的鹰笛知道,年轻猎手的忧伤。"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场所,地势险峻偏远,突出主人公工作环境的艰苦。
B.小说中布伦木沙通篇都未直接出场,但在老李给"我"的讲述中,人物形象逐渐丰满。
C.小说塑造身上写满故事的警察老李这一人物形象,其意在反衬主人公布伦木沙的高大。
D.小说结尾用老李的歌声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边疆基层工作者希望得到更多人理解的心声。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个小巴邮子,他真是勺子!"老李笑着说。("勺子"在文中多次出现,用意何在?)
②你想,哨所、边境线、雪莲花、慕士塔格峰、雄鹰,哎哟,这些词儿、画面,活蹦乱跳,叫人热血奔流!(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作者为什么以"布伦木沙"为题?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一个天大的谎言
徐凰
①我是一个喜欢谎言的人。这缘于我14岁时的经历。那年我读初一,A刚开春,天好得很,冬麦长势很好,油菜花开始结苞,就连路上都长着一簇簇的青草,春天把世界点缀得很美。
②放学路上,快乐不言而喻。我们村上一个顽皮的孩子,走在我后面。他顽皮得出名,我是斯文的孩子。这就决定了,我们从来不一起上学放学。但那天,他撵上了我,他掌握了一个秘密,这是一个天大的秘密,这秘密,他如果不跟我说,整个人都会爆炸的。
③“你爸爸得癌症了。”
④我说:“你撒谎!”我盯着他,他衣服的纽扣扣得错落,领子一高一低,还拖着长长的鼻涕,样子滑稽死了,很不靠谱。可我的眼泪莫名其妙地流了下来,因为,我的父亲确实到城里看病了。
⑤上学放学,都要路过一条沟,沟很宽,女生们都得绕远。男孩子看见这条沟,远远地就开始加速、加速、再加速,然后一跃而起,飞过去。现在,我看见那个顽皮的孩子在加速了,天地开春,衣服已经不再是束缚,他很轻松地飞了过去。我也开始加速,开春的泥土酥软,脚底发飘,关节也根本不听使唤,无形的绳子束缚了我的手脚,关键时刻,我狼狈地摔到了这条沟里。现在,你可以想象,我有多么难堪,要是在平时,我会非常害羞,老实说,没有这个谎言,这条沟再宽一尺,我也能轻松地飞过去。可那天,我陷在了这条沟里。陷进去了。
⑥谎言,一个谎言,让我狼狈不堪。我父亲才37岁,怎么可能会得癌症?但我身体的反应,分明把这个谎言当成了现实。这个顽皮的孩子,他告诉我,我爸最多活一年。说我爸爸在城里动手术的时候,医生把他的肚子划开,看了看,摇摇头,就缝了起来。
⑦生活中,一个顽皮的孩子,会给一个谎言制造那么多细节吗?14虚岁,我已经懂得了事情的基本逻辑。我的童年,就葬送在了这条沟里。我一点都不恨这个顽皮的孩子,他用干的泥块给我擦污垢,我用油菜地里的青草打理自己的头发。B泪眼蒙眬中,颤抖的远山正在侵吞那个模糊的落日,我童年天真的大幕从此落下。
⑧父亲得的是癌症,晚期。我和弟弟照顾了他一年,1987年8月17日,落日时分,他万分歉疚地把我们扔在半路,离开了人间。
⑨可时隔近30年,我依然觉得,那个顽皮的孩子制造了一个天大的谎言。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13期)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2)文章起笔写道:“我是一个喜欢谎言的人。”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4分)
(3)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A、B两处画线的句子。(4分)
A刚开春,天好得很,冬麦长势很好,油菜花开始结苞,就连路上都长着一簇簇的青草,春天把世界点缀得很美。
B泪眼蒙眬中,颤抖的远山正在侵吞那个模糊的落日,我童年天真的大幕从此落下。
(4)阅读第⑤段,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现在,我看见那个顽皮的孩子在加速了,天地开春,衣服已经不再是束缚,他很轻松地飞了过去。我也开始加速,开春的泥土酥软,脚底发飘,关节也根本不听使唤,无形的绳子束缚了我的手脚,关键时刻,我狼狈地摔到了这条沟里。
(5)文章结尾说:“可时隔近30年,我依然觉得,那个顽皮的孩子制造了一个天大的谎言。”作者明明已经知道那个男孩并没有说谎,为什么还觉得他“制造了一个天大的谎言”?谈谈你的理解。(3分)
(6)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常有一些人遭遇不幸,如身患绝症,亲人罹难……亲朋好友出于善意,往往会选择隐瞒实情。但也有人认为,应该告知真相。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读诗
琦君
爸爸是个军人。幼年时,每回看他穿着笔挺的军装,腰佩银光闪闪的指挥刀,踩着"喀嚓、喀嚓"的马靴,威风凛凛地去司令部开会,我心里很害怕,生怕爸爸又要去打仗了。我对大我三岁的哥哥说:"爸爸为什么不穿长袍马褂呢?"
爸爸一穿上长袍马褂,就会坐轿子回家,在大厅停下来,笑容满面地从轿子里出来,牵起哥哥和我的手,到书房里唱诗给我们听,讲故事给我们听。
一讲起打仗的故事,我就半捂起耳朵,把头埋在爸爸怀里,眼睛瞄着哥哥。哥哥边听边表演:"'砰砰砰',孙传芳的兵倒下去了。"爸爸拍手大笑,我却跺脚喊:"不要'砰砰砰'地开枪嘛!我要爸爸讲白鹤聪明勇敢的故事给我听"。
"白鹤"是爸爸的坐骑白马,它英俊挺拔,一身雪白的毛,爸爸骑了它飞奔起来,像腾云驾雾一般,所以爸爸非常宠爱它,给它取名叫白鹤。
一提白鹤,哥哥当然高兴万分,马上背起爸爸教他的对子:"天半朱霞,云中白鹤;湖边青雀,陌上紫榴。"我不喜欢背对子,也没见过青雀和紫榴是什么样子。我喜欢听爸爸唱诗,也学着他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偏着头想了一下,问爸爸:"床前明月怎么会像霜呢?屋子里怎么会下霜呢?"
爸爸摸摸我的头,笑嘻嘻地说:"屋子里会下霜,霜有时还会积在老人额角上呢。你看二叔婆额角上,不就有雪白的霜吗?"
哥哥抢着说:"我知道,那叫做鬓边霜,是比方老人家头发白了跟霜一样呀!"
爸爸听得好高兴,拍拍哥哥说:"你真聪明,我再教你们两句诗:'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他解释道:"风吹在老树上,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像下雨一般。月光照在沙洲上,把沙照得雪白一片,就像霜。但那不是真正的雨,真正的霜。所以诗人说是'睛天雨''夏夜霜'.你们说有趣不有趣?"
哥哥连连点头,深深领会的样子,我却听得像只呆头鹅。我说:"原来读诗像猜谜,好好玩啊!我长大以后,也要作谜语一样的诗给别人猜。"
爸爸却接着说:"作诗并不是作谜语,而是把眼里看到的,心里想的,用很美的文字写出来,却又不明白说穿,只让别人慢慢地去想,愈读愈想愈喜欢,这就是好诗了。"
我听不大懂,十岁的哥哥却比我能领会得多。他摇头晃脑地唱起来了。调子唱得跟爸爸的一模一样。
在我心眼里,哥哥是位天才。可惜他只活到十三岁就去世了。如果他能长大成人的话,一定是位大诗人呢!
光阴已经逝去了半个多世纪。爸爸和哥哥在天堂里,一定时常一同吟诗唱和,不会感到寂寞吧!
我是多么多么地想念他们啊!
(选自《琦君散文》)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中爸爸的形象。
(3)为什么说"在我心眼里,哥哥是位天才"?
(4)文中多处描写了"我"作为小女孩的可爱情态。仿照示例,从文中再找出一句,并作批注。
示例:
语句:我就半捂起耳朵,把头埋在爸爸怀里,眼睛瞄着哥哥。
批注:动作描写,"半捂""埋""瞄"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小女孩在爸爸跟前的可爱情态,很有画面感,好像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就在眼前。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问题。
拣麦穗
张洁
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跤。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啥?”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
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
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
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对呀!”
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他那长在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
“我要天天吃灶糖哩!“
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
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
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他又乐了。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
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一块灶糖,一个甜瓜,一把红枣……还乐呵呵地对我说:“看看我的小媳妇来呀!”
我渐渐地长大了。到了知道认真地拣麦穗的年龄了。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个话,都是让人害臊的话。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 不过他还是常带些小礼物给我。我知道,他真疼我呢。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我站在土坎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坳里。
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这时,我真的担心了,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
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约摸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我站在村口上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来。
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可不是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老去了。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
后来,我常想,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我是一个贪吃的,因为生得极其丑陋而又没人疼爱的小女孩吧?
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
(选自《张洁文集》,有删改)
(1)从文章第一段,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我”?
(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在“我知道,他真疼我呢”之后,“我”对卖灶糖老汉的情感变化。
依恋﹣﹣ ﹣﹣期盼﹣﹣ ﹣﹣怀念
(3)简要概括卖灶糖老汉这个人物形象。
(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①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从描写角度)
②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从修辞角度)
(5)文中两处提到一个小火柿子,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6)请探究本文作者表现出的情感意蕴。
孩子的饭兜
赵汀生
①在北京城区,许多小学的学生,每天上学除了背上书包,还得带个饭兜;提包样方砖样,形状不一;灰的黑的粉的,颜色各异。说是饭兜,其实是餐具兜,里面并无饭,通常是一个分成若干个格子的饭盒、一个汤碗、一个匙筷盒、一块小桌垫。有的会将水壶也放里边。
②孩子大多由父母或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接送,饭兜自然一概由他们拎着。早上快到校门口时,孩子说到了,把饭兜给我吧。提兜的总是说,不急不急。待走到校门口的家长止步线前,才将饭兜递过去:"你自己拎了啊,兜里有水,可别忘了喝。"而后,微笑着目送子走进校门。有的还会走到围墙边,踮起脚尖,透过栅栏的空隙往里看,直到那个背着双肩书包、拎着饭兜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
③下午放学时,校门前早站满了人。一看到自家孩子的班级走出来,忙挤过人群,疾步到孩子面前,倏地将饭兜夺过来:"中午吃什么?好吃不?吃饱没有?……"有个小女孩,上学由父母接送,住在学校附近的爷爷,每天放学时总在校门口候着,不论晴天雨天,不论刮风下雪,不论严寒酷暑。雷打不动,只为一件事--把孙女的饭兜接过来,拿回自己家将餐具清洗干净。次日早上,爷爷又准时守候在校门口,笑眯眯地将饭兜交给孙女,便和孙女说上两句话。有人问小女孩,爷爷是为了给你洗餐具还是为了每天能见见你?小女孩笑答,我觉得都有吧。
④清洗饭兜里的餐具。是家长每天必做的功课。用流动水仔细清洗,尔后逐件摊开,北京气候干燥,很快就能晾干,收起时见不到一丁点水珠或湿痕。装餐具时先将饭盒置于兜底,再放上汤碗、匙筷盒,继而放入折叠整齐的小桌垫以及水壶--上午要喝水,中午用餐时先要铺好小垫,将饭兜里的东西摆放规整,能方便孩子取用。家长清洗时根据饭盒中的残渣,可以大致推测午餐的菜品,或荤或素,或油腻或清淡,或大米或西食,并以此为参考,按照营养均衡搭配,补齐短板的原则,为孩子做出下一顿饭菜。
⑤都说北京大爷善侃,户外石桌上打牌,公园里遛鸟,三五个凑在一块儿,京腔京调,坦率直白,风趣幽默,聊国家大事、皇城轶事、街坊传闻,也有侃家事的时候。而侃家事时又总是离不开饭兜这个话题。
⑥想起改革开放前我在农村中学走读,每天早上出门时将用一片旧布包起来的二三两大米、一小玻璃瓶咸菜、一双竹筷塞进书包。走十几里路到校后先进厨房,小心地将大米倒入小饭钵,置于蒸笼里,然后才进教室自习。走读生们的菜装得并不很密实,菜汁渗进书包布料,于是常有腐败的酸臭味弥漫在教室里。偶有同学带的菜是酒糟腌萝卜或猪油兑酱油,香味阵阵,馋得大家直咽口水。那时书包也是饭兜,家长顾不上装饭菜、餐具的家什有何讲究,他们关心的只是如何省下点大米,保障走读的孩子午餐能吃上米饭而不是地瓜土豆之类,如何争取在孩子带的咸菜里下点菜籽油。
⑦ 此时的北京,正是人间四月天,在"一树一树的花开""新鲜初放芽的绿"的丽景中,看着,听着、想着关于孩子饭兜的种种,心中不禁涌动着情感的波澜,"是爱,是暖",是感恩,是希冀。
(选文有改动)
(1)选文主要写了北京城区家长送饭兜、接饭兜、清洗饭兜,聊饭兜等有关内容。第⑥段回忆了改革开放前有关农村书包的故事,是否多余?请说明理由。
(2)选文第③段结尾写到"小女孩笑答,我觉得都有吧",请结合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补写此时小女孩的心理活动。
(3)请揣摩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下午放学时,校门前早站满了人。一看到自家孩子的班级走出来,忙挤过人群,疾步到孩子面前,倏地将饭兜夺过来:"中午吃什么?好吃不?吃饱没有?……"
(4)阅读选文第⑦段描写景物的划线句子,说说这句描写有什么作用。
现代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新年出行
①年初一,鸡叫头遍,尽管天还未亮,财叔便从被窝里钻了出来,揉了揉睡意惺忪的眼睛,急急忙忙穿好衣服,点燃香烛,诚惶诚恐地敬过先人,准备出行。
②本来财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究?
③年前,眼镜三毛来送年货,怂恿他说:“财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若打空转身回来,我封个大红包赔你!”三毛说这话紧盯着财叔,镜片后那双小眼睛闪闪发亮。灶台上焙的那挂满地红的万字鞭,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出行,鞭炮要一炸到底,万万不可中间熄火,炸哑。
④他们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
⑤财叔打开门,炸响鞭炮,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让他打了个寒颤。这要下雪又不下雪的鬼天气,贼冷。财叔伸长的颈脖赶紧缩了回去,手连忙插进大衣里,身子一翅趄,心里打起退堂鼓:自己几斤几两算得清楚,能有甚好兆头?
⑥但一想到三毛那双闪闪发亮的眼睛,若是看到他并不领情,出个行都畏缩不前,不知会有多失望。
⑦财叔走出屋场坪,见前方影影绰綽中有两个黑影立在路中间,吓了一大跳这么早谁会站在寒风中等他?莫非是传说中的小鬼挡道?硬着头皮走近一端详:两捆半大小子高的棍子柴。估摸着是三毛弄的,“柴”“财”谐音,愿他今年发大财,过上好日子。
⑧去年财叔走背字,养猪猪瘟,养鸡鸡死,养鱼,一场山洪掀个底朝天,倒霉透顶!虽说这些都是三毛捣鼓来的,但他却从此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希望的火苗在心里也一点点熄灭。财叔叹气说:“命里只有八升米,无论如何不满斗。”索性打起懒主意,反正现在政策好,干脆等着吃低保。三毛多次来劝他:“穷不能穷志气,输不能输信心。”三毛就是说破天,财叔也不为之所动。
⑨三毛是大学生,读了一肚子的书,却把人读呆了。这些年村里人像中了邪似的往城里跑,财叔要不是小时得过小儿麻痹症,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也会跟着跑的。三毛却从城里踅回了村里,看到财叔没起色,总想帮一把。
⑩这两捆哑巴柴棍,未必就是三毛所说的宝贝吧?这也太平常了吧,鬼才稀罕!诓他来吹北风,就这宝贝?黑暗中财叔鼻子眼里重重地哼了声,一脚将其踹倒在路旁,心中十分恼火,恨不得就转身打道回府。
⑪新年出行,要的是一路顺风走到底,切忌打转走回头路,风架着财叔只有继续前行,浑身冷得筛糠。
⑫再往前走是眼山塘,更是个大风口,无论是顺时针出行还是逆时针出行,想绕都绕不过去。
⑬走在山塘的堤坝上,果然风更大,呜呜地叫。凛冽的寒风割肉的刀子,一刀一刀割在财叔脸上,辣痛。如今村里人少,山塘无人管理,堤坝上的灌木丛长成了小树林。风刮得路旁的树枝像拿着无数根鞭子,毫无情面地死劲抽打他,抽得他抱头鼠窜,样子十分狼狈。
⑭突然眼前掠过道白色的弧线,如同沉沉黑夜里的一道闪电,一条白练从水中一跃跳到了堤坝上,刺亮。猝然惊愕,定睛一看:树枝下一条大鱼摇头摆尾活乱跳。顿时财叔只觉得血往上涌,心咚咚咚地都快跳到了子眼儿,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手忙脚乱中抱住这条大鱼就往家跑。兴奋得一路狂奔,大声喊道:“我抓到大鱼了!年年有余!年年有余!”
⑮财叔高一脚低一脚地刚跑到屋场坪里,还没进屋,朦胧中只见三毛匆匆赶来。老远就冲他道喜:“恭喜财叔!贺喜财叔!鲤鱼跳龙门,好兆头啊!好兆头!”
⑯阴云密布的天空终于绽开道缝,泻下一线亮光。就着熹微财叔看清楚这是条金丝鲤,翕动的腮帮上还系有一截被扯断的细线……抬头再看三毛,镜片后那双小眼睛里有两颗亮亮的泪珠滚动。财叔再也控制不住,破天荒头一次当着小辈的面痛哭起来。
⑰这时天已大亮,静谧的山村里,出行的鞭炮声渐次响起此起彼伏,如阵阵春雷……
(1)填写表格,归纳情节。
开端 |
准备出行 |
打退堂鼓 |
→
发展 |
看见柴棍 |
① |
→
高潮 |
② |
兴奋 |
→
结局 |
明晓真相 |
③ |
(2)有人认为将第⑧段删去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理由。
(3)文中有多处伏笔暗示了财叔新年出行的经历是三毛策划的,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答出两点即可)
示例:第③段写三毛怂恿财叔新年出行,保证财叔能捡到宝贝。
(4)最后一段环境描写富有意味,一方面起到 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暗示着 。
(5)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本文创作背景,然后做题。
材料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精准扶貧工作的序幕。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两者是“精淮扶贫”必要素。“贫穷”本身并不可怕,精神上的贫劳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贫因群众是个主体,只有帮助他们彻底扶起“志气”和“智气”,才能激发他们脱贫的动力。
①小说主要是围绕 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故事情节的。
②结合材料二可知,三毛极力怂恿财叔“新年出行”是为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守护母亲的梦
①那天早上,他总是感觉隐隐不安。上班的路上,他回想着昨夜的梦,突然担心起了乡下的母亲。大概有一个多月没回去看母亲了,工作是忙,但也并不是一点时间都没有。不过,和大多数中年人一样,他毕竟有自己的生活圈,有时女儿要让他陪着去公园,或者下班后朋友拉着去喝酒,偶有一点空闲,也被一些琐碎的事情消磨掉了。
②整整一个上午,他都心神不宁,心里一直惦念着母亲。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父亲走得早,母亲独自一人艰难地拉扯他和姐姐长大。如今,他和姐姐都在城里安了家,想要接母亲过来和他们一起住,母亲却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土地。虽然他和姐姐抽空就会回家,可生活中总是有很多身不由己的时候,有时一两个月回一次也就成了常态。
③中午下了班,他去单位的食堂吃饭,快要走到食堂的时候,又转身折了回去。他突然决定回乡下看母亲。离下午上班还有两个小时,开车来回需要一个半小时,这样算来,还有半个小时可以陪母亲,也许还来得及吃一碗母亲做的手擀面。想起母亲做的手擀面,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④熟悉的院子里,月季、菊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在墙角静静地绽放,鸡、鸭安生地在圈里休息,就连平时最爱聒噪的大黄狗也安静地趴在屋檐下睡觉。推开虚掩的房门,桌子上放着一只还没来得及洗的饭碗,旁边还有吃剩的半个馒头。母亲总是喜欢将就,胡乱吃点东西就把午饭解决了,他无奈地摇了摇头。透过半掀的布门帘,母亲那双沾满了泥土的布鞋整齐地摆放在床边。
⑤他轻轻走进去,母亲背对着他躺在床上,她一定是累极了,熟睡中正发出轻微的鼾声。他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下来,静静地注视着母亲,母亲此刻蜷缩着身体,看起来是那么瘦小,身上穿的那件衣服还是前年妻子买给她的,刚开始母亲总舍不得穿,后来,姐姐又给母亲买了好几件,说如果她不肯穿,就一直给她买,母亲这才欢喜地穿上了新衣。在睡梦中,母亲翻了个身,母亲额前灰白的头发上粘着一小片稻草,他眼圈顿时有些发红,抬手想为母亲摘去额前的稻草,旋即又将手放下。唉,母亲一定又下田干活去了,尽管他和姐姐说过多次,不让她再下田,母亲却总舍不得丢下那片土地,她笑着说,自己家种的蔬菜和粮食吃着多放心呀。其实,母亲才能吃多少,还不是每次都大兜小兜地往他们的车里塞。
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二十分钟,他蹑手蹑脚地走到客厅,轻轻点燃一支烟,静静地享受与母亲相伴的时刻。此刻,他觉得自己和母亲离得是那么近,甚至能听到母亲沉稳的呼吸和心跳,这应该是自从他成家以来,和母亲单独相处的最长的时间。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无意地提起他睡觉时的各种小动作,那时他还纳闷儿,母亲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呢?其实他早该想到,在自己熟睡的时候,母亲也许用温柔的目光抚摸过他无数次。
⑦抽完烟,他站起身,掀起门帘,看到母亲仍在安睡,忽地,母亲的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做一个甜蜜的梦。他笑了笑,轻轻退了出来。坐在车上,他仿佛觉得母亲那半个小时的安稳梦境,嫁接到了他的现实生活中,没有了平日的劳心费神、疲惫烦累,一切都变得那么恬然安静,一如母亲一直以来的心境。在浑身轻松的同时,他又觉得很幸福、很满足,这半个小时的时光让他无比深切地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也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最博大最深沉的母爱。
⑧赶到单位时,他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母亲高兴地说道:“我中午睡觉的时候梦到你了,好像感觉你就在妈身边呢。”“妈,我想您了,这个周末回去看您。”他带着微笑说完,却不自觉地湿了眼眶。
(1)阅读选文,理清文章脉络。
梦见母亲,突然担心﹣﹣ ﹣﹣母亲安睡,静静陪伴﹣﹣
(2)从描写角度赏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母亲的性格品质。(答出两点)
(4)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和心理?
(5)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交代了他久未归家探望母亲的原因,也道出了大多数中年人忙于个人生活、疏于陪伴父母的现状。
B.选文第③段写他想起可以吃到母亲做的手擀面不觉加快脚步,表明回家吃面是他此行的主要原因。
C.选文第⑦段加点词“嫁接”表现他陪伴母亲时感受到的恬然安静影响了他的心态,让他暂时淡忘了生活的烦恼。
D.选文标题既写出他守护睡梦中的母亲的情景,也写出他想多陪伴母亲的原望,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阅读《听雨》一文,回答问题。
听雨
王继怀
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
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③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
④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椽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 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
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
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2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玉、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
⑦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
(1)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请结合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
(2)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
(3)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听雨"引发了作者的"浓浓乡愁"。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触动了作者的情思,引发了作者的回忆和联想。
B.第②段从视觉、嗅觉角度描绘了家乡雨后山村美景,充满了田园气息,宛如一幅水墨画,令人神往。
C.第③段写母亲"必教育我一番",但"我"会依然如故,认为母亲的教育很是多余,表现了"我"倔强的性格。
D.第⑤段写古人听雨,极力赞美了古人对雨的热爱,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
E.文章以"听雨"为线索,在描写与叙述中,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情感,感情真挚,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
谁敢动我的杨树
蔡楠
①白杨树替自己准备好了一口棺材。他宁肯死掉也不愿意把双腿锯掉。
②白杨树的腿有毛病。医生说他得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而且双腿开始发生溃疡,需要截肢。不,我还要靠双腿走路,还要靠双腿干活养活妻儿呢!白杨树拐着双腿走出了医院,他在大街上喊道,我宁肯死掉也不把双腿锯掉!于是他在棺材铺订购了一口棺材。
③其实,白杨树不想死,他期待奇迹出现。他四处求医问药,希望民间土方能够治好他的腿。但是奇迹并没有垂青白杨树,老婆和儿女们强行把他送进了医院,截了肢。
④白杨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为治病,家里欠了十多万元的外债。孩子们都已辍学打工去了。老婆也去了村办工厂给工人做饭。他趁老婆不在家,喝了老鼠药爬进了棺材里。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天,却没死。老婆回家把他拖出了棺材,狠狠地骂着,白杨树你这个没良心的,死都不会死,你干吗给自己喝假药?
⑤死不了怎么办?那就得活下去。要想活下去就得给自己找点活儿。只有干活儿挣钱还账才是活下去的理由。
⑥白杨树请人在轮椅的后面做了个后备厢。他就滚动着这个特珠的轮椅出现在了大街小巷,出现在了高速公路两侧。他开始捡废品。废旧纸、破塑料、矿泉水瓶子……每天都能捡一后备厢。有了一点积蓄,他找到了村委会。他说,古洋河大桥以北的堤坡不能再随便取土了,大堤都挖没了,要是来了洪水怎么办?我给咱看着吧!我也不要工钱,你们就和水务局的说说,我承包两公里的堤坡,种树,种白杨树,承包费照交!
⑦村里和他签了合同。白杨树就在苗圃场订购了白杨树苗,戴上了特制的镐头铁锹,爬到了堤坡上。他扔掉了轮椅,摘掉了假肢露出了粉红的嫩肉,用绳子将空空的裤腿缠上。他就坐在了地上,开始挖坑。白杨树的手就成了脚。他坐在地上,一锹一锹地挖着。他把短短的锹把拄在肚子上,用身体的力量推动铁锹。肚子累了受不了了,他就换个方式,拿过镐头一下一下地创。阳光照过来,还有风沙吹过来。白杨树的脸上有了汗有了土有了泥,汗水流下来,流到了嘴里,牙碜得不行;流到了地上,砸在新挖出来的土上,一砸一个窝儿。
⑧坑挖好了,白杨树种上了第一棵白杨树。他拎着塑料水桶爬着去古洋河里取水。他的腿没了假肢的保护,嫩肉被胶土硌得生疼。那疼是坚持不住的疼。他手去摸腿,前面失去了依托,人一下子就滚到了河沟里。灌满水,他拉着拧上盖子的塑料桶,一下一下地往堤坡上挪。他的身后是一溜湿淋淋的红水印。爬上来了,他把水灌进了树坑。小树吸了水,冒出了嫩芽。白杨树也觉得自己真正地从棺材里爬出来,像小树一样,活过来了。
⑨白杨树开始了长达8年的种树生涯。八番寒暑,他用坏了的铁锨有几十把,磨烂了的手套堆成了小山,两条曾经细皮嫩肉的残肢也长满了厚厚的老茧。堤坡成了他的家,也成了他的乐园。 那里变成了一片白杨树林。绿荫覆盖,乌雀鸣唱。林下连着白洋淀的古洋河水,水平如镜,清澄透明,偶尔有鱼跃出水面,惊得蛙声一片;白杨树在堤坡的树林里爬着,走着,转悠着,他搂着粗大的树干,像搂着自己的儿女。
⑩不,比自己的儿女还亲。树不让他生气,儿女却让他生气。这不,长大了的儿女带着一支砍伐队来树林里找他了。儿女说爹,你看这树大了,该用它换钱了!白杨树把轮椅转过去,背对着儿女说,咱们的债务不是你娘和你们都还上了吗?还急着要钱干什么?儿女说,我俩在城里每人按揭了一套楼房,想用这钱交首付呢。爹,你看,这两亩白杨树林,最小的树也值100块呢!
⑪白杨树就又把轮椅转过来,看着已经成年的孩子们。他说,种树的时候我是想有一天能用树换钱。可孩子们,现在我不了。我一棵树也舍不得砍了,你们没看出来这古洋河、这鱼儿,还有这鸟儿,需要这样一片树林吗?还是留下吧,留下比砍了重要!
⑫儿女们早就和商家谈好了价钱,他们不砍就没有了面子,当然也没有了房子。他们就带着砍队绕过白杨树,向树林深处走去。白杨树就扔了轮椅,立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的双腿又健康如初了。他跑到人们的前面,大声喊道,你们谁敢动我的杨树,我就动谁的脑袋,然后自己撇下自己的脑袋,反正我的棺材早就准备了多年了﹣﹣
⑬众人惊在了那里。他们看见一把磨秃了的铁锹攥在白杨树的老手上,寒光一闪一闪的。
(选自《芒种》2021年第2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用精炼的语言在①②处补全小说的主要情节。
腿病截肢→绝望自杀→捡废品包堤→① →种白杨树→②
(2)作者给主人公取名"白杨树",有什么用意?
(3)第⑨段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小说中人物动作是人物心理的外显与心灵的投射。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谈谈第⑩⑪段中两个加点"转"字分别表现了白杨树怎样的心理。
①白杨树把轮椅转过去。
②白杨树就又把轮椅转过来。
(5)小说的结尾有何妙处?
记叙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问题。
燕子来时
何君华
①过完年,父亲又该出门去打工了。
②临出门,他却放下行李,重新打开家门,扛了一把梯子爬到三楼,将三楼房檐下的玻璃窗推开了一道缝儿。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做——他是想让我们家的燕子在春天里能进屋筑巢。父亲说过,燕子是念家的,一旦选定一户人家筑巢安家,终其一生都会回到这户人家里,哪怕跋山涉水,也会年年回到“故乡”。
③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来。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家里住的是泥瓦房,有一只燕子在我们家屋顶筑巢。后来,看着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听着夜深人静时的呢喃,我心里想,它们的窝里还有什么?一个周末的午后,我心血来潮,拿一根竹竿将房顶上燕子的巢穴捅了。父亲回来,我看到他铁青的脸时,才知道自己闯祸了。父亲说:“古话说‘燕子不进苦寒门,燕子不落忧愁家’,农人都把燕子入户筑巢看作是吉祥的征兆,燕子勤劳肯干,终日在空中捕捉苍蝇、蚊子等害虫,是农人最亲密的益鸟,巢穴也是一口泥一口泥地衔来的……”
④听了父亲的话,我哭了!心想:“燕子再也不肯回我们家了!”整个下午,我一个人呆呆地坐着,盯着房顶,那被我捅掉后残留的一角巢穴,像我空落落的心!
⑤果然,整个春天和夏天,燕子再也没回我家。我经常望着那房顶发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放心吧!明年春天它还会回来的。”
⑥于是,我日日盼望过年。因为年一过,春天就要来了。春天来了,燕子就该回来了。
⑦在我的朝思暮想中,第二年春天,真有一只燕子飞到了我家。我急切地问父亲:“是去年那只燕子吗?”父亲抬头仔细看了看,肯定地点了点头:“你看,它的脸颊是砖红色的,它回来啦!”听了父亲的话,我喜出望外,好像我的罪责减轻了一样。父亲的话得到了印证,燕子回来了,它是念旧的!我又看到了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又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了!
⑧燕子的寿命只有十年左右。终于有一年春天,那只有着砖红色脸颊的燕子没有回到我家。我知道,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我虽然知道这是世间一切生物都难逃的宿命,但仍然难过不已。好在没过多久,又有一只燕子来到我家“安家落户”——那是一只有着普通棕红色脸颊的燕子。很快,又看到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又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了。这使我感到心安,整个春天抑郁的心情终于得到缓解。
⑨去年,我们拆了家里的泥瓦房,当然连同燕子的巢穴也拆掉了。在原来的宅基地上盖起了一幢崭新的三层小楼,特意用青琉璃瓦盖了屋顶——是为了方便燕子回来筑巢。父亲心里一直记得,来年外出打工时,一定要将房檐下的玻璃窗留一道缝儿。这样,即便一整年锁着门在外头打工,我们家的燕子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⑩是的,父亲说的是“我们家的燕子”,他已经将燕子当成我们家的一员了。一种温暖的情思像爬山虎的藤蔓一样在我的心里蔓延着……我的耳畔又响起了儿时的歌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⑪“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车窗外的行道树已经吐出新芽,坐在车里的父亲分明感到,新的春天已经来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面是选文主要内容脉络图,请阅读全文,将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看到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此场景在选文中三次出现,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
(3)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从描写方法或修辞的角度赏析。
①临出门,他却放下行李,重新打开家门,扛了一把梯子爬到三楼,将三楼房檐下的玻璃窗推开了一道缝儿。
②一种温暖的情思像爬山虎的藤蔓一样在我的心里蔓延着……
(4)结尾一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5)“圆月”寓意合家团圆,“鸽子”寓意珍爱和平。在中国人的心中,“燕子”也是一个文化符号,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燕子”的寓意。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梦话
①她和母亲,一直是有距离的。母亲不是那种温柔细致的母亲,粗糙,邋遢,织不出漂亮的毛衣,说话总像跟人吵架,甚至收拾不好那个小小的厨房。
②这些都还不算,她最厌烦的,是母亲的梦话。母亲一睡必说梦话,或激烈地争吵,或愤怒地训斥,或绝望地哭泣,偶尔,也会开怀大笑。母亲说梦话时的声音与白天不同,尖细,凄厉,带着颤音,在静夜里听来,常令她心惊肉跳。从开始记事起,她就常常被母亲的梦话惊醒,所以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一个人睡。但是那套老房子的隔音不好,睡到半夜,仍然会被母亲的声音惊醒。醒后就睁着大眼睛望着黑的天花板,无边际的恐惧像黑沉沉的山一样压过来,让她无处可逃。
③她不明白,自己的妈妈为什么和别人的不一样呢?像同学小文的妈妈,她会给小文梳漂亮的辫子,穿洁白的公主裙,她家的厨房明亮干净而温暖,小文妈妈系着白底碎花的围裙在厨房里轻手轻脚走来走去的样子,简直令她痴迷。有一天晚上下雨,她和小文一起睡觉。临睡觉前,她看见小文妈妈在小文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才轻悄悄地走了出去。那一刻,她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她把脸蒙在被子里,泪水悄悄地流了出来。
④她并不奢望母亲能像小文的妈妈一样温柔可亲,只是想,如果听不到母亲的梦话,该有多幸福啊!
⑤她开始想方设法地躲避母亲,中学时便开始在学校住宿,尽管她家和学校只隔着一条街。高考前,她不顾父母的阻拦,所有的志愿都填了离家千里之外的学校。读大学后,她很少回家,打电话回去,母亲接了,简单的几句问候外,她便陷入沉默。
⑥其实那时候,母亲已经改变了许多。父亲告诉她:为了她喜欢喝的排骨皮蛋粥,母亲问了好多人,把需要的调料和步骤用本子记下来,回来一个人躲在厨房,一熬就是一个下午。大学第二年,她收到父亲寄来的包裹,打开,里面是一双毛线织的拖鞋。是小鸡的绒毛一样鲜嫩的颜色,手工稍显粗糙,厚厚的鞋底,她试了一下,脚放进去很舒服妥帖。父亲在信里说,这双鞋是你妈织的东西中最好的一双了,还有很多废品在家里放着,也真难为你妈了,她一直那么笨。
⑦大三那年冬天,她得了肺炎。一个人躺在医院里,她想家,想父亲。电话打回去,隔天,竟是母亲风尘仆仆地来了。母亲刚推开门,她的第一句话就问:“我爸呢?”母亲尴尬地站在门口,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小心翼翼地说:“你爸单位里请不下假来,所以……”
⑧母亲的话还没说完,她的脸已硬生生地扭到窗外。她想,为什么母亲要来呢?晚上睡觉怎么办?母亲的梦话,把别人都吵醒了,多难堪啊。
⑨清冷的风吹过她的脸,顿时一阵寒意袭来,墙角几棵瘦弱的老树,零星地落下几片叶子,她凝望着灰蓝的天空……
⑩因为护士输液时几次都没把针头扎进血管,母亲几乎和那个护士吵起来;母亲把削掉的苹果皮扔了一地,和同病房的人扯闲话,声音仍然那么响……一整天,她心烦意乱。
⑪晚上,她一直不敢睡,她想,如果母亲说梦话了,她就马上叫醒她。但是母亲也一直没有睡,后来,她便睡着了。那天晚上她睡得格外安稳,第二天早上,醒来时不见母亲。同病房的阿姨说:“你昨天晚上怎么了?不停地说梦话,你妈一宿都没睡,一直守着你,还不住地跟我们解释,说你小时候受了惊吓落下的毛病……”
⑫她站起来,从窗口看到母亲正提着饭盒匆匆往医院赶,灿烂的阳光下,母亲一头的白发亮亮地刺她的眼,突然地,泪就再也忍不住……
(1)请概括选文中母亲为女儿做了哪些事情?
(2)品析选文第⑦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母亲尴尬地站在门口,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地说:“你爸单位里请不下假来,所以……”
(3)分析选文第⑨段的作用。
(4)选文的第③段和第⑫段两次提到了她的眼泪,分析她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5)选文中运用大量的笔墨写女儿对母亲的诸多不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被露水打湿的月亮
李木生
①小时候爱在月出的时候看月,它能让眼睛月一样明亮。长大了却渐渐的、渐渐的爱在夜深的时候看月,看月的时候往往是月早已在看我了。夜深的时分看月最好。静静的,一看就看到心里去了。一点也不虚幻,实实在在的一个融融的月亮,贴肉贴心的,一股脑儿就全给你了。这时,你就会隐隐地觉出,原来人的心是这样的明亮而又深远。
②太阳的分娩是恢宏的。它会把海洋与云雾都染成血红色,一露脸就让天下金碧辉煌。月亮却不,总是悄悄地来到天上,缺也好,圆也好,都将一个圆满善意的襟怀揣着人间,不张扬却也成了人类心灵的指望。它也没有太阳的霸气,一出现就掩尽所有星辰的光辉。虽然也会月朗星稀,可它绝对是星辰的朋友,与星辰一道将月华星辉绽放在黑暗中,也与星辰一道成为万家灯火的知音。我曾想,天下最最动人的笑颜,当是月亮了。不是它在点亮了人间的欢乐与欢乐的希望吗?
③这是一轮热忱而又宽容的月亮。
④热忱宽容的月亮有时又是极其冷峻的。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暗禁不得它。谀颂也惑不了它。这时它是天上最为凛然的容貌了,可谓冷若冰霜,因为它是自由的月亮,总眷顾自由的胸膛。对它来说,阿谀就是死亡。它不知道它的父母是谁,它只知道宇宙曾经是它的襁褓。有这颗野性的灵魂在天上亮着,黑暗的统治就注定要一次次地失败与逃遁了。没谁能够真正理解它的孤独,那千古不化的孤独。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它那孤独的光辉醒着,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惟有当我也沉潜于孤独里,才能稍稍走近它﹣﹣那是怎样的一种博大到无穷无尽的光辉啊,悠远而又深邃,洞悉着一切的宿命,却又义无反顾、痛快淋漓地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千条万条前行的路途。它看到一切,知道一切,又毫无保留地献出着一切。这时,你就会感到,孤独是多么美好,孤独便是一种解放。
⑤谁说月亮不是一所常青的学校呢?那永不停歇的光明,就是教导人类培植、保持美好人性的最为伟大的教师了。它以自己的纯洁教导人,世上的温润无比的玉石,都是它种下的吧?它又以自己的力量鼓舞人,海洋那几近永恒的潮汐,不就是在为它的美丽所激动吗?它更以悲悯之心理解人。它知道心会变硬的,还有痛苦与绝望。但是有月亮在就不怕,它能让硬了干了丑了的心变软变湿变好,让乏味的心汩动起趣味、想象、幻想与些许的浪漫。
⑥其实月亮的本性是忧伤的,因为它最懂得世间的悲伤忧苦,又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倾听者。不仅倾听,它还是人间最伟大的诉说者,那丝丝缕缕、充满人间的月光,不都是知冷知热、掏心掏肺、与心偕振的絮语吗?哪一道心灵的伤口上,没有搽过月光这味灵药?哪一片心灵的田地里,没有洒下过融融的月色,从而让沉重而又孤独的灵魂得到抚慰与温暖?童年时的黄黄(家养的一只忠诚的狗),至今还会在我记忆里长嚎。那是神州一片饥馑的年代,别说作为生灵的狗,连村上的树也已被人啃光了皮。一星点办法也没有了,全家人不顾我的哭闹,商量起要吃黄黄的事。我带着满脸的泪,拿起一根棍子,想把黄黄揍跑。它一定是听懂得了家人的决定,怎么也赶不动它。它轻摇着尾巴,舔舔我的手,而后便抬起头,望着东南天上正圆的月亮,一声一声地长嚎。它也是在向月亮倾诉吧?那晚,我看到黄黄的两只眼睛里都是泪水,泪水里还晃着柔和的月光。月亮听到了一切,又诉说着一切。那晚,我感到月亮就是被天噙着的一颗湿漉漉泪珠。
⑦从那之后,不管是碰到庄稼上的露水还是看见路边沟沿草叶上的露珠,我都会在心里头想:昨晚怎么月亮又哭了?是丑恶又在肆虐?是生命又遭杀戮?但是,不管世间多么黑暗,也不管人世的生活多么的艰难沉重、甚至还有横七竖八的对于人的压迫与束缚﹣﹣只要月亮还在天上亮着,我们就会有爱在心上流淌,就会让憧憬自由飞翔,凡俗的分分秒秒也就有了诗意的歌吟。
(选自《迎风之灯》有删改)
(1)第②段描写太阳有何作用?
(2)品味文字划线句子,按要求作答。
①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暗禁不得它。谀颂也惑不了它。(从修辞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②它轻摇着尾巴,舔舔我的手,而后便抬起头,望着东南天上正圆的月亮,一声一声地长嚎。(朗读这句话时,应采用怎样的语调?为什么?)
(3)第⑤段说明月亮是一所“长青的学校”,请你说一说这所学校教给了我们什么。
(4)请联系全文,理解文章标题“被露水打湿的月亮”的内涵。
试题篮
()